包容、共享、责任——中联重科董事长、CEO:詹纯新在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上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论坛,并与各位共同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问题。
全球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联系,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可以跨越国界,激流涌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超级大企可以倚仗固有优势,占尽天时地利,去赢者通吃;小企业也可以凭借技术创新甚至是一个创意,去改写行业的游戏规则。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中,中国企业究竟要以何种姿态参与其中、以实现自身的进化?在此,我想与各位分享的是中联重科在国际化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中联重科是一家专注于工程机械装备研发制造的公众公司。我们在2008年收购了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从而跃居混凝土机械全球第一。三年来,中联重科与CIFA公司实现全方位协同,在极大提升我们自身国际化指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赢得了意大利人民的欢迎和认同。今年1月,意大利总统把莱昂纳多国际奖颁给了中联重科。因为他们发现,中联重科不是“远征军”,也不是去为中国人新建“唐人街”的,而是和他们一起,让罗马大道更加舒畅和谐。
在国际化的实践中,中国企业要国际化,一定要本土化。也就是要遵循国际规则,融入当地文化,做当地的企业。而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考量的是我们融入世界的心态和姿态。中联重科把它归结为三个关键词,即包容、共享和责任。
所谓包容,就是尊重、理解和主动适应。
我们认为“包容”有二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包”,也就是“涵”。身处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我们需要海涵他人,通过改变自己而不是试图改变对方,来融入当地人文,这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的胸怀。无论是技术合作还是重组并购,我们需要跳出中国人固有的思维去换位思考。想让别人理解,首先去理解别人,听懂当地的商业语言,用海涵他人的行为去弥合东西方文化差异。
第二层意思是“容”,也就是“纳”,要吸纳对方优秀的成果为我所用,提高我们自身整合资源的能力。这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以后,快速消化、吸收、再创新了CIFA的臂架轻量化设计技术,使泵车质量和稳定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球最长臂架的80米泵车已创下吉尼斯纪录。CIFA公司成为集全球研发平台、全球供应链中枢和发达国家市场拓展支撑点于一体的桥头堡。只有具备快速学习能力,才能收获更多的话语权,提升掌控能力。
因此,中国企业出海远航,首先遇到的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而“包容”赋予我们的,正是清除这种障碍的胸怀和学习能力。我们只有学会海涵、海纳,方可出海。
所谓共享,就是坦诚、开放、合作。
海外投资不是经济殖民,不是文化殖民,不是谁买下谁、谁征服谁,而是要在共同的愿景下,建立共同的利益体,实现共同发展。在整合CIFA的过程中,我们同样感受到共享带来的整合力量。收购初期,CIFA公司的员工和团队对即将到来的变革怀有各种各样的心态,沟通效率低,执行力差。直至我们建立了CIFA的发展愿景,并对骨干团队实施股权激励,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工作状态由此完全改观。所以说,愿景的共享让目标一致,利益的共享让人心凝聚。共享、共创,才可共赢。
所谓责任,就是企业走出去后,要在当地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要在企业承担应尽的责任。
海外投资,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商业行为,但商业行为的评价标准,不应仅仅是经济指标,更应该包含责任指标。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才能赢得认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2008年,我们收购CIFA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大幅裁员。但我们没有辞掉一名意大利员工,反而让CIFA在中联总部增加了一个生产车间,中意员工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形成“厂中厂”模式,不仅化解了CIFA的用工压力,而且实现制造平台的共享,制造工艺的提升。
责任往往是相互的。企业对员工负责,员工必然对企业负责,责任于是演化为一种双向承诺。收购至今,我们没有更换CIFA的管理团队,而是赋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这种信任带来的回报则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面对同行的多次邀请,CIFA没有一名骨干员工流失。在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CIFA管理团队主动减薪,甚至自筹300万欧元增资入股,与公司共命运。
在中意双方的共同努力下,CIFA公司已经在欧洲同行中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今年1-10月经营业绩实现同比增长39%。这便是责任的力量,这便是基于责任的相互成就。
包容、共享、责任,实质上是一种放低身段、以谦卑示人的境界,是一种海纳百川、相互成就的胸怀,这也正是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所必须具备的软实力,是中国企业更和谐地融入世界产业生态的新姿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