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累计投入经费21.1亿元,完成了对石油、天然气、煤炭、铀、铁、锰、铬、铜等28个矿种全部矿区资源储量和利用现状的核查,首次建立了21600个核查矿区的空间数据库。
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徐绍史近日在2012中国矿业界新春团拜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地质找矿集结号已吹响,矿业发展强劲势头催人奋进,我国矿业发展进入重要发展机遇期。与此同时,在近日召开的“2011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成果汇报交流暨十大科技进展评选会”上,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持的《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入选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今年将着力实现找矿突破
徐绍史说,2011年国土资源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历时12年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广受赞誉,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地质找矿、科技创新、综合利用等方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据统计,2011年我国石油产量达2.1亿吨,同比增长3.5%;天然气产量约1050亿立方米,增长11%;煤炭突破35亿吨,增长7.7%;铁矿石产量超过13亿吨,增长21.5%;10种主要有色金属产量约3400万吨,增长8.5%,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徐绍史说,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国矿业改革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矿产资源需求短期放缓,但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资源需求长期趋紧。我国矿业发展内在动力较强,前景非常广阔。与此同时,我国矿业需要研究解决一些重大课题,要努力实现地质找矿新的跨越,增强国内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徐绍史强调,我国矿业应当、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2012年,要统筹开源、节流、布局,坚持市场导向的制度平台,充分引导矿业企业投身地质找矿主战场,尽快实现找矿突破。要积极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使无矿变有矿,一矿变多矿,小矿变大矿,呆矿变活矿,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储量全面核查建立管理系统
据介绍,《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属国土资源部部署专项,2007年下半年启动,计划用3~5年时间,完成对全国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铀、铁、锰、铬、铜、铅、锌、铝土矿、镍、钨、锡、锑、钼、锂、稀土、金、银、磷、钾盐、硫铁矿、硼、重晶石、萤石、菱镁矿28个矿种全部矿区资源储量和利用现状的全面核查。
4年间,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累计投入经费21.1亿元,组织核查队伍超过910支,参加人员达26800名,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了28个矿种共21600个核查矿区核查成果的编制和评审验收。
在摸清我国矿产资源家底过程中,项目组收集整理矿区各类储量报告10万份,绘制各类技术图件50万份,编制矿区核查报告21600份,首次建立了21600个核查矿区的空间数据库。其中,空间数据库包括每个矿区的套合图、工程分布图、开采前储量估算图、核查后储量估算图、利用现状图、代表性剖面图等矢量化电子图件,并建立了省级单矿种汇总成果数据库。
与此同时,项目组首次建立了28个矿种不同尺度的品位———吨位模型,开发了煤炭技术经济评价软件,建立了成本———吨位模型。而且,首次提出了“可回收资源量”概念,建立了不同类型矿区的计算公式和“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系统”。
通过矿产资源储量和利用现状的全面核查,摸清查明了我国资源储量家底,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决策和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新一轮矿产资源可供性论证、地质科研和地质规范的修订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性资料。
摸清矿产家底确保资源安全
据调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我国煤炭保有资源储量占有率不足30%。到2020年,我国能源每年需求约50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大约需要45.3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的煤炭总量。
我国国内煤炭资源不足,必须从国际市场加以补充。保障煤炭供应是我国加强煤炭工业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挖掘煤炭生产潜力、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是重要措施。调查认为,煤炭资源保障的重点在不同地区要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在煤炭主产区(包括西部)主要是提高勘查程度、调整开发布局,提高资源配置率,而不是找煤。在东部和南方缺煤省区,则要以找煤为重点。
我国铁矿资源储量占有率仅为46%,还有大量具有开发潜力的铁矿资源没有配置。同时,一些大型钢铁企业铁矿石资源多配超配,铁矿石保障年限高达40~50年,制约着我国铁矿石产能的释放和供应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未占有资源开发利用政策研究,加快开发利用进程,合理配置资源,是有效提高我国铁矿石供应能力的当务之急。
我国轻稀土保有资源储量总量增加超过一倍,重稀土保有资源储量减半。长期以来,我国以“猪肉”甚至“大白菜”的价格大量廉价出口稀土资源,而且稀土资源浪费严重,导致我国稀土资源储备急剧减少。
调查建议,需要从开发总量、布局、出口配额等方面重新审视现有开发政策,同时要尽快加大重稀土资源的找矿勘查力度,确保我国重稀土资源安全。
我国锑矿资源储量减少近四分之一,优势资源地位正在丧失。据了解,世界目前已探明的锑矿储量为400多万吨,其中,我国占了一半多。由于管理缺乏,乱采滥挖现象严重,目前我国的开采量已经明显收缩。锑资源储量的大幅度下降和分布格局的改变将影响我国资源开发政策和开发布局,其后果需引起高度关注,在控制开发总量和调整开发布局的同时,需要大力加强找矿勘查。
全国黄金保有资源储量减少5.58%,其中砂金保有资源储量减少42.5%。调查认为,砂金保有资源储量大幅减少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早期黄金开采多头管理,原黄金管理部门未及时核销已消耗资源储量,造成已消耗资源储量长期挂账;二是多年来大量民采砂金没有及时核销;三是近年来河道整治及非法采砂使部分砂金资源灭失。金矿核查结果再次表明,完善储量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储量动态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而我国铜储量只占世界的5.5%,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铜资源供求矛盾不断加剧。目前,我国铜矿资源储量的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西藏、云南、甘肃、新疆等西部省区资源地位快速上升。其中,西藏铜矿保有资源储量增长到34%,总量达2071万吨,占全国比重上升到25%。我国计划到“十二五”末实现30%的铜生产自给率,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发展废铜行业,而提高资源的保障能力是主要的转型方向。
我国磷矿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目前,全国磷矿保有资源储量158亿吨,比核查前减少11.2%。据调查,磷矿保有资源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边界品位提高、矿山勘查减少和部分原上表矿区重复上表等。调查认为,由于我国磷矿石品位总体较低,质量较差,需加强低品位矿的开发利用技术和政策研究。
相关报道
我国今年起实行矿产资源补偿费统计直报制度
国土资源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做好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统计直报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2年度起,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实行统计直报制度。建立矿产资源补偿费统计直报制度的目的在于,一是完善补偿费征管制度体系,加强补偿费征收统计和日常监管;二是实现补偿费征收统计信息化,提高补偿费统计水平和效率;三是规范征管部门的征收行为,促进矿山企业依法纳费,提高征收入库率。
《矿产资源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同时,国务院《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规定,在我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应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征收。应当说,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国家凭借矿产资源的所有权而向矿业权人征收的费用,体现了国家对矿产资源的财产权益。
我国从1994年起正式开征矿产资源补偿费以来,征收水平不断提高,补偿费稳定增长,年征收额从最初的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1.8亿元,目前已成为中央统筹用于地质和矿业有关重大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制度在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服务矿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实践中还需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改进完善制度。但一个突出的情况是,补偿费征收统计工作涉及全国省、市、县三级3000多个征管部门和近10万个矿山企业,数量巨大,而我国自1994年建立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制度以来,多年来按年度开展了逐级征收入库情况统计和报送工作,尚未建立起正式的统计制度。
目前,补偿费征收管理按年度人工统计的工作模式,难以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更高效、更规范、更透明的统计制度,加强补偿费征收管理。
国土资源部为实现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统计直报而专门研发了矿产资源补偿费直报系统,可实现省、市、县各级征管部门上报的征收入库数据由部直接接收和审核。同时,上级征管部门可在任务监控页面看到下级部门报送的任务,可以审核和退回,快速便捷,实现了部、省、市、县四级联动,实时全面了解和追踪数据填报,进行动态管理。
自2012年度起,各级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部门须按季度、年度将本级补偿费征收及入库情况通过直报系统填报和统计上报。统计直报包括要求季度报送的3张报表和年度报送的1张报表。主要内容包括各省(区、市)各矿山企业矿产资源补偿费季度和年度征收情况、缴费矿山数量以及中央金库和地方金库的入库情况。各级征管部门要对本级征收范围内的上报数据严格把关,报出数据要经本级主管领导审核签字;上级征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严格审核,对上报报表中的属基建、停产、闭坑等非缴费企业或缴费数额有疑问的矿山企业,应适时安排核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