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最近出席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时谈到,在工业化历程中,中国重视教育,至今高校在校生规模比1970年代末翻了很多倍。纵观发达工业化国家,德国所保持的经济和制造业实力,至今让其他许多国家赞许不已。而德国被广为认可的“高教和职教”双轨并重的免费教育体系,可以说是德国发达的工业在人力资源上的根本保障。
对工业化而言,一方面,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工业化竞争的实力,还要依靠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规模的技术工人。结合德国的实例,联系最近中国有关部门决定停止大学扩招的政策,也可以大致看到中国要在工业化和制造业升级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值得吸取和借鉴的一些经验教训。
德国的企业治理模式中,国家法定要求企业在一般董事会之外,设立单独的监管董事会,而监管董事会中确保要有真正的工人代表的规则,对大企业也是强制性的。在人力资源领域,德国政府和企业、行业合作的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德国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地位并重。这种“高教和职教”双轨并重的免费教育体系,给德国持久兴盛的高端工业制造业提供了人力保障,欧洲的其他国家或多或少都已经或者计划参考德国的系统,来优化自己的教育体系。德国青年接受的职业技术教育,除了学校内教育,由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传统“学徒技工”实践,是另一半教育组成部分。而在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技术种类的设定过程中,各个行业协会和企业也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在德国,政府、社会和企业界一起,坚持对工业制造一线的青年工人给予了全面的教育资源投入。
由于在德国的企业治理和国家管理中工人群体权利享有法定保障,以及国家整体的福利保障水平,也让德国社会中的青年对于进入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二者之间,没有在中国的社会意识中的差别那么巨大。现在中国的精密制作和高端制造的全球信誉上不去,某些产品的差距已经不在技术开发层面,而在加工制造的执行层面。同样的软件和图纸,执行生产出的产品品质与德国和日本还是有差距。
过去若干年中,相对落后的职业技术教育和高质量的技术工人的培养不充分,让中国工业制造当前在全球的处境相对比较尴尬。大学扩招最初有延后就业压力的考虑,但是学生自付费用的过度上涨和教育质量的不足则成为持久问题,同时对工业化所需要的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发展相对忽视,对迁徙移民工人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也比较匮乏,这让中国工业错过了培养新一代高质量技术工人队伍的良好时机。
根据中国现阶段的人口和产业情况,相对多数人口仍要在工业制造业和其他产业的一线岗位就业。国家的公立免费教育系统,针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水平和教育质量水准,最终将和高教一起决定中国能否在全球工业发展中挤入发达强国之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