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装备市场走高 重工等船企转型扩张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2-04-28 11:14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随着海洋油气开发进入新一轮高潮,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也迎来一轮“井喷”。

随着海洋油气开发进入新一轮高潮,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也迎来一轮“井喷”。

在4月16—18日举行的“中国石油装备采购国际峰会”上,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属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泽华透露,2011年,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订单金额达69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增长130%;这也是海工装备订单首次超过同期新船订单金额,成为世界船舶工业新订单的主要来源。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海工装备市场将升温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赵泽华表示,海工装备市场繁荣的背后是大量高价值订单的涌现,据统计,2011年钻井装备和生产装备(含新建和改装)平均为3.97亿美元/座(艘),远远高于船舶制造的单价。

这种态势在2012年仍在持续。截至今年3月15日,海工装备制造市场订单额已达到133.84亿美元,基本与去年持平,预计今年海工装备市场仍将十分兴旺。

海工装备制造业开始步入黄金发展期,特别是海上油气田的勘探、开采设备,未来发展的前景十分看好。而海工装备通常技术含量高,造价也高。总体上,海洋工程设备行业的受益顺序为总装企业—设计企业—关键配套设备企业。根据道格拉斯(DW)世界深水市场报告,预计2012—2016年,世界深水投资支出将高速增长,总支出达到2050亿美元,较前一个5年增长90%。与此相关,海工市场未来发展的前景仍十分看好。

因此,世界船舶行业巨头都在积极进行转型扩张。赵泽华介绍说,韩国三星重工、现代重工和大宇造船三大巨头,以及新加坡的船企都在积极扩展海工装备业务,海工装备业在其业务结构中的比例都有所上升。

中国的船舶企业也在积极开始转型。为了拓展海工装备业务,中国重工集团于2011年底计划发行80亿元可转债,其中超过半数将用于扩大海工、能源装备生产能力。银河证券分析师邹润芳在研报中指出,中国重工造船业务处于景气低谷,未来增长堪忧,但其海工装备制造业已进入黄金发展期。

除了中国重工,据了解,中远船务、明德重工等不少船企都将业务重点转型至海工装备市场。

不过,赵泽华也指出,中国船企与韩国、新加坡等企业相比,相关技术和经验都不足,处于被动追赶的状态。

关键时期迎难而上

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我国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已形成品牌,深海装备制造取得一定突破;海上风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初步实现产业化,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初具规模,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海工装备仍存在较大差距,正如专家分析:产业发展仍处于幼稚期,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小;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配套能力严重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进口;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服务业发展滞后等。

未来5—10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船企既要应对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更要抓住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需求增加的机遇,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齐心协力,迎难而上。

要在海工装备领域取得更大发展,我国船企应密切关注海洋工程整个产业链上所涉及的装备,要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包括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掌握深海油气开发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技术,提高装备安全可靠性;突破海上风能工程装备、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的关键技术,具备自主设计制造能力;突破海洋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装备及部分海底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技术;增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装备、极地特种探测/监测设备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显著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此外,还要提高总承包能力,使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提高国际竞争力,力争通过十年的发展,使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