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久拖不决,航运业运力过剩凸显,世界造船业可谓“度日如年”。然而,总部位于上海的熔盛重工接单势头却依旧强劲,继去年收入同比大增25.6%至159亿元后,日前集团再签新单,承接挪威船级社10条15.7万吨苏伊士油轮。目前,集团手持订单120余艘,高举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是何法宝让这家民营造船企业在低迷的市场中“一枝独秀”?
“坚持走高附加值产品研发道路”,熔盛重工集团总裁陈强表示,危机中集团的高附加值产品战略取得非常好的收获。据介绍,去年集团新增订单39艘,合同总额达18.1亿美元,按载重吨计算,熔盛去年新增造船订单占全国新增订单的15.6%,占全球7.2%。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签订单均是符合目前市场急需的节能环保、高附加值船型。
陈强认为,全球经济的低迷令世界造船市场面临极大不确定性,因此,船舶市场也呈现明显的需求结构变化。除了液化天然气船、大型海工装备等市场较为活跃外,符合国际造船新标准、新规范要求的新船型更被船东看好,熔盛去年正是抓住了这一趋势。比如,熔盛去年向淡水河谷首期交付的第一艘超大型矿砂船(VLOC),代表了世界最先进的超大型散货船技术水平;为中海油建造的国际领先的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更成为行业标杆性船型。同时,随着国内对深海油气需求的增加,集团目前还率先加强对于钻井船及液化天然气船等复杂船型的研发。
除了敏锐的“市场嗅觉”,更有研发的支撑。比如,目前熔盛所有船型在建造前,都将在研究院的设计系统中进行数字化建造过程模拟,采用数字化模拟造船技术可以及早发现建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产品品质,降低产品建造成本。
为研发国际最先进船型,集团专门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设计队伍。据了解,这支200多人的研发团队主要来自上海,而这也是熔盛将总部落户上海带来的最大收获。陈强表示,上海有着熔盛制造基地南通、如皋、合肥所没有的高端人才优势,大量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深厚的造船业底蕴,都为集团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作为中国迈向国际的桥头堡,上海还是外籍人才最喜欢的中国城市,在这里能够吸引到一批优秀的海外人才,可以使集团更好地融入国际。此外,上海便捷的交通、发达的金融环境等也大大降低了集团的全球采购和营销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船舶行业今年将步入深度调整期,承接新船订单不会有明显起色,预计船舶工业各项经济指标将出现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全国造船完工量为 11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5%,承接新船订单量为55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8.7%。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419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5.3%,比2011年底下降5.3%。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陈强表示,熔盛今年还将继续加强与船东的战略合作,依靠当前拥有的订单,度过本轮市场调整。为应对市场不确定风险,公司还将积极加速产品结构的升级转型,把握钢材价格下跌的契机,强化成本控制,提升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