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与出口都在增加。但与奥巴马上任时相比,现在,美国制造业岗位仍相差6% 。
看到了盲目金融创新带来的恶果,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美国把视线再次放到了制造业上。美国繁荣的关键是“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奥巴马2012年的国情咨文中说,“就在当下,是让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最佳时机。但是,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机会。”
国情咨文发表后的第二天,奥巴马参观了英特尔在凤凰城郊区建设的计算机芯片制造厂。这家工厂号称投资52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筑项目。工厂将在2013年投产,预计雇佣员工1000名。这一工厂的建设为渴望制造业新鲜血液的美国注入了信心。
奥巴马在凤凰城机场的停机坪上做了一次制造业动员讲演。奥巴马承诺给把就业岗位带回美国的企业减免税的优惠,并预留了70亿美元给清洁能源制造企业,以及在经济低迷地区投资建设新厂的企业。制造业对美国经济真的那么重要?至少总统的答案是非常肯定的。60%的出口,90%的专利,70%的研发都涉及制造业。此外,从区域经济角度出发,一家大型制造工厂的建设会带来一大串的连锁反应,当地的建筑、住房,服务等众多行业都受到带动。
很多专家同意奥巴马的看法,认为振兴美国制造业,目前是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在美国比较有竞争力的领域,如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和半导体制造业。《经济学人》杂志报道,2005年至2010年间,中国的工资增长了70%。再加上知识产权盗窃,以及技术转移的繁琐程序,让美国的一些公司开始重新考虑他们的海外投资策略。
的确有公司考虑重新开始“美国制造”,但重振制造业需要人才,而美国目前的人才储备还不足够。另外,曾经是全球技术创新龙头的美国,已经不再高不可攀,其余的制造大国们正在努力追赶美国的脚步。
有人口但缺人才
美国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保持了近一个世纪,最终让位给中国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的低劳动力成本。不能否认,过去十年,由于亚洲和南美洲地区的低劳动力成本,美国丢失了4百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但是,清醒的人应该发现,不能把美国制造业领先地位的丢失简单地归咎于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并不是高失业率的借口。2003年开始,德国出口总额超过美国,主要出口领域有机械、汽车、化工、金属等。在劳动力同样昂贵的德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并没有被中国抢走。德国和日本生产的高质量、高价格的产品照样横扫全球。美国制造业就业机会减少的数量多于其他发达国家。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瑞典等10个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高于美国,而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就业岗位下降的数量都低于美国。
共和党对于制造业并不热心。共和党第一把交椅罗姆尼表示,不会重点支持某一个特定产业,放任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自生自灭其实才是正确的选择。2004年,当罗姆尼还是马萨诸塞州州长时,曾遇到一个提案,提案希望禁止美国公司在印度设立呼叫中心,罗姆尼否决了这项提案。用奥巴马的左膀右臂--美国副总统拜登的话说,罗姆尼在“错误地坚持”他对制造业的看法。“在罗姆尼领导下的马萨诸塞州制造业的就业减少的速度是其他地区的两倍,这并不稀奇。”
无疑,民主党一直是制造业的支持者,奥巴马觉得当初花上百亿救助通用汽车是一项无比正确的举动。他称,对汽车产业的援助相当于政府花钱保住了上万个工作岗位,同时,通用汽车不负众望地东山再起,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制造商。俄亥俄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等州,可能会更支持奥巴马,因为这些地区制造业发达,而且当地就业率高度依赖汽车工业。
回顾前几届总统任期内美国制造业的情况。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历了历史上和平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发展,制造业就业机会增加。随后,“911”吸引了下一任总统布什的全部注意,反恐排在了经济的前面。所以,在布什第一任期内,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了17%,在第二任期内也减少了12%。解决了拉登,美国终于有精力搞经济了。奥巴马在国情咨文里无比激动地说,美国第一次不用担心恐怖分子的威胁。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与出口都在增加。但与奥巴马上任时相比,现在,美国制造业岗位仍相差6%。
共和党和民主党对制造业的态度截然不同,美国的制造业未来会怎样,今年的总统大选将见分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