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初,龙岩学院的“首届龙工班”隆重开班。到了三月下旬,北京中浦重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与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签约。四月份,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校企合作签约暨斗山机床班开班仪式。而四月中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主任荆涛教授带领10名清华博士研究生来徐工进行就业实践,更是拉开了徐工——清华校企合作的序幕
由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企业与高职技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甚至有些知名企业直接与高校联合办学。
校企合作模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为什么工程机械企业如此热衷于“校企合作”?追根溯源,因为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而工程机械企业的腾飞更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以往,当企业拿出优厚的薪资待遇来招揽人才时,往往都是看的人多,有能力担当岗位责任的人很少,至于能带领团队进行技术创新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问题出在哪里?答案可能会很多,但教育环节与现实需求的脱节必然是沉疴之一。
工程机械类企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每一位应聘者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更要有实际操作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后面的要求让许多刚刚踏出职教院校大门的学生望而却步。
真正的人才从哪里来?或许会有人想到传统“师带徒”的模式,但这种模式周期太长,节奏太慢。或许最后会有一两名尖子人才,但是就数量而言,根本满足不了现代企业的需求。
当下许多职业技能学校的教学方式又很陈旧。再多再深厚的理论知识,也只有把它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才能体现出知识的价值。只是闭门造车,这种教育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知识无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那么学生在毕业之后也满足不了企业的基本需求。
就在这种极度困难的双向找寻中,求职的人群发现所学不能所用,企业则发现虚位以待的职位真要“虚”下去了。
“不通则痛”,痛则要思变。首先反思的是企业,如何才能招聘到合适的员工,之后反思的是职业学校,如何才能让它们的教育与时代接轨。就在两方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双方的思想发生了交汇和碰撞。
于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出现了。这无疑对于企业和学校的任何一方都有利,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校企双方协商确定教学计划,完善课程设置,理论学习与实践生产相结合,这样既能充分有效地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为企业获得更大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又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企业人才短缺的后顾之忧。
/
目前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减缓、楼市持续低迷……对工程机械企业而言,2012年注定是一个困难重重的年头。行业曾经的高速发展,致使企业低估了发展风险,产能过剩已成为许多工程机械企业头疼的问题,企业的竞争进入白热化。而这种白热化还表现在人才的争夺上。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说:“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继续苦练内功,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强节能、环保和智能化技术研究,发展高端装备。”要想实现企业的创新,就要依靠高端人才,所以对于人才的追求,工程机械企业从未放松。
校企合作模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相关数据显示,工程机械行业的人才缺口仍然十分巨大。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各大工程机械企业都采取了各种形式来招聘人才,像三一重工、山东临工都在其官网发布了招聘启事,岗位需求人数巨大。
而“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就可以从容地对那些“未来的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除了基础课程外,企业可以让这些学子参与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开阔他们的眼界,跟得上时代的节奏,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未来员工的责任感和对企业文化价值的认同感。这些素质的培养完全可以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中完成。相信每个企业对于经过自己“精心打造”的员工远比那些临时现找的人更有信任感。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了工程机械企业培养人才的一种新策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