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领导的“约法三章”,到自我约束、制度约束、监督约束机制的形成,潍柴控股集团14年来积极探索制度创新,促进企业规范运行,最终把“中国动力”推向世界发动机市场高地。
“约法三章”引领企业浴火重生
1998年6月,潍柴厂区道路两旁堆满了卖不出去的柴油机,职工已半年没有发工资,人心浮动。
面对这个曾经辉煌但日渐破落的国有企业,刚上任的厂长谭旭光向全厂职工承诺,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当“太平官”;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为企业干实事、为职工办好事;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要求职工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不允许职工做的,领导坚决不做。
三项承诺,如同新任企业领导对自身的“约法三章”,掷地有声。不久,潍柴开始大刀阔斧减员增效,职工由1.3万多人压缩到8000人。全厂有20多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亲友下岗,但没有一个人前去说情。
1999年10月,谭旭光因车祸断了4根肋骨。恰值企业进军工程机械市场的关键时期,谭旭光稍事休养,就拖着病体到处跑客户。在厂领导“扑下身子”“以身作则”的影响下,企业凝聚出前所未有的向心力。此后,潍柴动力(000338,股吧)上市、“蓝擎”发动机问世、收购法国博杜安……一系动作使公司销售收入爆发式增长,2011年达到983亿元,是1998年的约170倍。
随着企业的发展,“约法三章”的内涵也不断丰富。1999年初,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领导班子向职工作出“彻底转变作风,廉洁自律”等四项承诺;2004年,潍柴动力在香港上市,领导班子及时提出“严于律己、规范行为”等六条准则;2010年6月,以潍柴为主体成立山东重工集团,潍柴又提出“五做五不做”,要求领导干部“不做贪图私利的干部”。
“每一个阶段我们都有针对性地丰富"约法三章"的内容。”谭旭光说,“约法三章”已成为凝聚人心、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宝”。
创造国企发展新优势
十几年来,从最初的“约法三章”到现在的“自我约束、制度约束、监督约束”三结合体系,潍柴已形成科学民主做决策、阳光透明做业务、全面公平做考核的企业文化。
“十一五”期间,潍柴累计投资120亿元用于技改,未发生一例违规违纪事件,其背后离不开“三约束”体系。潍柴技术改造部部长程会明说,公司工程招标采取让利系数评标法,以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在招标、评标过程中,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全程参与,谁都说不了情。
许多员工告诉记者,如果他们发现公司有违规或不合理行为,可直接反映给董事长。记者在潍柴集团办公系统首页看到,“董事长博客”成了员工和董事长直接“对话”的平台,内容涉及生产经营、员工生活等十几个方面。
“董事长及管理团队开博客,将干部置于员工监督之下,这是一种自我约束,也是监督约束。”谭旭光介绍,潍柴领导博客开通以来,日均浏览量突破5000人次,一些员工反映集中的问题都通过博客公开透明地得到解决。
潍柴还把干部选拔任用与考核结合起来。据潍柴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袁在新介绍,依据考核结果,每年对干部队伍中前25%的优秀人员实施晋升奖励,对后10%的人员进行优化淘汰。仅2011年就调整干部276人次,其中新提干部59人,岗位调整157人,降职、免职31人。
通过严格的廉洁控制和一系列管理制度,企业形成了众志成城的氛围。潍柴集团副总经理王勇说,一些企业的改革因为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很难实施,而在潍柴却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支持,进展顺利。
自主创新打造重型机械“中国心”
在潍柴集团展厅里,一台名为“蓝擎”的发动机引人注目。这台由潍柴2005年研制成功的发动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终结了“外国心驱动中国车”的历史。
2007年底,我国第一款对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进行系统匹配和研发的“动力总成”产品在潍柴诞生,它使我国商用车研发效率提升了三分之一,也使潍柴在国内外市场获得了腾飞的翅膀。
“我国重卡装配潍柴发动机的占到40%以上,在某些大型工程装载机械中,这一比例甚至达到80%。目前,潍柴制造"中国动力"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佟德辉说。
潍柴在资本市场上也长袖善舞。今年1月,潍柴集团与世界知名游艇企业意大利法拉帝集团签署战略重组框架协议,获得法拉帝75%的股权。这是继2009年1月潍柴以299万欧元成功收购法国博杜安发动机公司后的又一重大海外布局。
如今,潍柴集团旗下有3家上市公司,业务范围包括整车制造、动力总成、核心零部件、游艇四大板块,成了我国动力领域的一艘航母。根据潍柴的规划,2015年销售收入将达2000亿元,并冲刺世界500强。
在以“约法三章”为核心价值观的管理体系推动下,潍柴成了“中国动力”征战世界的典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