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配套件市场发展现况及策略探讨分析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2-07-10 08:33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2012年6月,是怎样一个时间节点呢?“十二五”战略实施一年半,《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实施期还有半年就要结束。尤其是后者,按道理《方案》所希望达到的成效现在应该已经可以被预见。

2012年6月,是怎样一个时间节点呢?“十二五”战略实施一年半,《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实施期还有半年就要结束。尤其是后者,按道理《方案》所希望达到的成效现在应该已经可以被预见。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是否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在大型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上,几乎全部依靠外资品牌的局面是否有所改变?

回应这些疑问的声音似乎并不乐观配套件行业的发展制约似乎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虽然我们可以看到行业不断在进步,但是始终让我们觉得似乎仍然不够,起码离人们的期望值还很遥远。

配套件行业,如果按照目前的格局持续下去,似乎我们都可以预见到行业的未来平稳而缓慢地发展。对于正在国际市场上谋求更高地位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来讲,似乎这样的发展速度显得有些乏力。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配套件分会秘书长贾晓雯、安徽行星行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爱民、安徽博一流体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闵玉春,以及一位不愿意透露自己公司和姓名的配套件企业负责人(文章中化名李明),来探讨配套件行业所遇到的瓶颈,以及行业如何才能够谋求出路。

配套件之殇何以止之?

行业现状胜利的道路只有一条坚持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成为全球工程机械产销量最大、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国家。同时,“十二五”期间更是中国工程机械核心配套件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由工程机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使工程机械核心配套件行业将担负更艰巨的使命。

面对业内对于配套件行业发展的种种质疑,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配套件分会秘书长贾晓雯认为,目前的严峻形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十二五”将是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配套件行业重新整合的阶段。只要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坚持走国产化发展的道路,这个暂时的下降不可怕反而将会是动力,并将加快促进配套件行业的有序发展。

配套件之殇何以止之?

时不我待

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的规模,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7%。装载机将达到30万台,挖掘机将达到25万台,叉车将达到29万台,轮式起重机将达到6万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将达到7万台......。

“十二五”期间,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目标使配套件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考验。随着主机产品总量的进一步上升,依靠进口补齐短板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本土配套件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是一件必须被提上日程的事。

2011年10月14日,总投资26亿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0万套液压件项目在山东常林集团中川液压有限公司投入批量生产,该公司22t挖掘机液压主泵、阀、马达已经试制成功,并通过台架实验和搭机试验,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中川液压产品的下线让我们看到了核心配套件实现国产化大批量生产的希望。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步伐也愈加坚定,徐工、中联重科(000157,股吧)、三一、柳工等企业近年来分别以绿地投资和并购等方式跨出国门。是一个产业链支撑下的行业系列延伸,还是某一家企业的单打独斗,这是衡量一个国家工程机械行业是否足够强大的重要因素体现。

贾晓雯认为,在中国由工程机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工程机械核心配套件行业更应该顺应形势,进行结构调整,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合作,扩大规模,我们期待着配套件行业诞生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品牌。

/

说不出的痛

核心配套件是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制约瓶颈。当工程机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行业高技术的研究将主要聚集在发动机、液压、传动和控制系统等核心配套件上。但是,随着主机市场的不断向好,核心配套件的发展却有些力不从心,核心技术和人才等的匮乏让核心配套件受制于人的局面成为国内企业说不出的痛。

工程机械动力性能是衡量产品技术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包括柴油发动机本身的动力性能和整机动力传递的系统综合性能两部分。工程机械发动机除了不断改进燃油喷射系统和降低油耗及低碳排放等共性技术以外,对低速状态下的扭矩储备和动力输出方式、性能匹配、振动与噪声都有特定要求。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产品配套的发动机有潍柴、上柴、康明斯、道依茨、珀金斯、五十铃、洋马等。而高端产品、出口设备、大吨位设备以及挖掘机等几乎全部要依赖国外品牌。

工程机械专用传动部件包括“双变系统”,行星式回转减速器、驱动桥及悬挂系统、回转支承、“四轮一带”等。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传动部件的研发水平、研发手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了大约30年,且国内能承担工况载荷谱加载封闭式试验手段的企业也屈指可数,传动齿轮精度和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差距也相当之大。

液压元件是工程机械产品关键的部件之一,它既能体现工程机械产品的整机作业效率、操作的便捷与舒适性,又是整机工作中的主要故障源。长期以来,在高压大流量液压装置方面,国内配套件企业的产品还难以满足主机企业的配套要求,这使得进口成为唯一选择,特别是在挖掘机产品上。但昂贵的价格使其以至于“吃掉工程机械行业70%的利润”,且出现了本土企业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快速提升可行吗

伴随着各大主机企业销售量的快速增长,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大,面对这样的形势,核心配套件企业在紧抓机遇的同时,更要审时度势时刻关注行业新形势、新变化、新趋势,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谨防工程机械行业可能潜藏的新一轮洗牌。

配套件企业和主机企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主机更多需要做大,而配套件企业更重要的是做精,行业企业一定要首先专注、专业于某个领域产品的研发,以期成为所属领域的真正专家后,再开拓其他相关产品。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而技术提升的关键则是人才。在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由一个高素质的各类人员组成的人才队伍,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始终是企业和行业的重要任务。

贾晓雯说,核心配套件的探索和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人才、资金和努力。2006年以来,本土企业用1年走了别人10年走过的路,这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毅力。同时,核心配套件行业又是艰苦的行业,厚积薄发的行业。所以,我国核心配套件行业应在“十二五”期间紧住机遇,并以此作为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崛起的契机。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坚持,坚持就会成功,坚持就是胜利。

/

配套件之殇何以止之?

市场与主机厂的微妙关系

“主机厂其实给不了什么支持。”

李明(化名)说:“实际上,主机企业对于本土配套件企业的"感情"很微妙。行业中虽然有很多主机厂支持本土配套件企业发展的声音,但实际上,做得最好的主机厂,都愿意从海外采购核心配套件。”

对于行业的顶尖主机企业来讲,产品定位多为行业高端。为了打造行业的高端产品,主机企业当然需要最好的配套件,在有实力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配套件都是在全球化采购平台上完成的。核心配套件方面,川崎、力士乐等外资知名品牌自然成为这些企业的首选。

李明说:“实际上,这些主机企业巴不得你造不出来。”在行业内几乎所有人都表达希望本土配套件企业快速崛起的心愿时,李明却例出了自己作为一个本土配套件企业的“苦水”。

他说,行业内的主机企业大致可以分为3类,由于不同的原因,这些企业对于配套件企业的支持都可谓微乎其微。

第一,超大型企业。行业里可以进行大规模全球采购的企业并不多,而顶尖的外资核心配套件企业数量也不多。因此,能够掌握海外配套渠道,对于企业来讲就等于掌握了一道行业壁垒。对于其他企业来讲,只要规模达不到一定程度,就根本无法进行全球化采购,这无疑确保了大型企业自身产品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因此,在大企业方面,做液压件等核心配套件的本土企业往往拿不到什么特别大的单子。

而且,李明发现,很多配套件企业在规模比较小的时候,这些主机企业愿意用你,因为这时成本低,配套件企业没有话语权;一旦等配套件企业规模做大,主机企业就开始琢磨别的思路,比如自己也上马配套件项目,或者对这家配套件企业进行并购或者入股。李明说,“无论哪种方式,配套件企业都无法真正得到自己希望的利益。”

第二,具有一定实力的主机企业。在其他已经具有一定历史和技术积累的主机企业面前,可以说只有少部分配套件企业能够做到比较大的量。这些配套件企业要么是与主机企业已经合作了很多年的,要么就是配套件企业主动“抱大腿”抱来的。李明说,他们企业现在的思路就是,要主动抱主机企业的“大腿”。

第三,目前在行业内还比较新的主机企业。由于技术实力不足,这些企业才确实有诉求希望本土配套件企业快速发展,从而实现本地化采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有效降低自己的成本。然而这些企业也难以真正意义上对配套件企业进行支持。

由此三类企业可以看出,第一类和第三类企业都难以对配套件企业形成有效支持;第二类企业的做法也仅限于小范围内的有限支持,对于其他尚未有合作关系的配套件企业也没有支持的意愿。

政策政策虽好,但奈何粥少僧多

2010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方案实施期为2010—2012年。《方案》中明确提到,在工程机械领域,要支持高压柱塞泵/马达,高压液压阀,液力变矩器,动力换挡变速器,液压电子控制器,千吨级重型运输车齿轮传动装置,全断面掘进机主轴轴承、密封件,大型行走机械用液力变速器及驱动桥箱等配套件产品的发展。

如今,距离2012年结束已经只有半年时间。在这两年多时间内,配套件企业是否切实感受到政策的推动呢?李明说,在《方案》中,提到了规模以上企业这个概念,而政策在落实时,也是相对较为倾向大企业。在配套件行业,多数企业的规模都相对较小,可以说能得到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的企业仍是少数。而且,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内,主机厂的规模普遍大于配套件企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了主机厂的配套件项目。所以对于整个配套件行业来讲,政策虽好,但毕竟僧多粥少,多数企业只能望洋兴叹了。

李明并不支持这些政策倾向主机企业。他认为,配套件行业其实也是个技术含量极高的行业,尤其是在一些核心配套件领域,这点从核心配套件在整机产品中所占的成本比重就可以看出。主机企业延展配套件业务其实是有难度的,因为配套件企业的产量一般都要高于主机企业,一家主机企业无法消化掉一家配套件企业的全部产量。就像行业内做配套件产品做得较好的山推,其配套件产品也是要大量供应给行业内多家企业。

行业内一些较为知名的配套件企业也可以得到来自政府的支持。姚爱民说,“行星行能够得到的政府支持,从2009年开始,都在100多万元,2012年有望突破200万元。”但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姚爱民希望支持力度更大一些。他说,现在比较好的一个因素是银行贷款对他们还是比较支持的,因此企业资金比较稳健。但企业在发展新项目时仍比较谨慎。

在科研层面,因为产品或技术创新获奖而得到的资金支持力度对于企业的科研投入来讲也只是杯水车薪。这与行业特点密不可分,毕竟工程机械行业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目前行业内的配套件企业,想要改善企业科研实力,所需的投资规模都非常大。

政策方面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是鼓励形成集团公司,但是配套件企业似乎并不完全认可这一点。闵玉春说:“收购一家小的主机厂,或者一个大的主机厂收购我们,我们都没有考虑过,我们希望和主机厂建立起来的是供应商和需求者的关系。”至于说双方的合作,他更倾向的是技术合作,而且这种合作是深层次的,他说:“我们也不希望自己闭门造车,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他也非常希望政策能够向鼓励企业合作方面进行倾斜。

/

实力梦想与目标之间的鸿沟

李明说,他的企业在2011年投资几千万元上马了新的现代化的生产线。在相对于动辄几亿元、几十亿元投资的工程机械行业似乎谈不上大手笔。但他反问,在本土配套件企业中,能够拿出几千万元进行投资的企业有几家?这几千万元,已经是他作为一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十余年的心血积累。

在一些业内人士眼中,对本土配套件企业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观点。然而,从企业实力的角度来看,这个观点似乎有点过于勉为其难。采访过程中,姚爱民还为我们算起了关于电费的经济账,“我这边空调开起来,厂区加上办公区,每个小时的电费就要600多元,好在每年只有冬天和夏天6、7个月需要开空调,平均下来还能接受。”这一方面体现出了行星行对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反应出配套件企业在花每一分钱的时候都在精打细算。

闵玉春说,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需要大资本运营的行业,目前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前期的积累。靠外部“输血”的难度很大,为了生存,企业正在努力实现自己“造血”。

这几家配套件企业在行业内已经算是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在自身的滚动式发展过程中,尚且存在许多艰难困苦,那对于更多规模较小的配套件企业呢?其企业实力的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更加艰辛。在配套件这个行业内,形成产业规模的企业有一批,但主流的却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而且数量众多。

从技术的层面来看,受制于设备投资资金有限的影响,企业的研发实力会受到影响;人才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有不少配套件企业起家之初人都非常少,而且待遇水平也很难有较大提升,行业内挖角的现象也时而有之,特别是有可能被主机企业挖走,这对企业实力积累也是一大打击。

而且,绝大多数配套件企业都没有自己的检测平台。姚爱民说,很多企业为了检测产品性能,采取的做法往往是购买主机产品,将原有部件拆除换上自己的产品,然后再做实验,这对配套件企业来讲投资可谓巨大,但是没有办法,如果投资实验和检测平台,耗资更为巨大。行星行也是咬着牙上马了实验和检测平台,但这确实对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意义重大,姚爱民认为这项投资确实非常值得。

可以说,每一家做液压件的本土企业,都怀揣着成为川崎、力士乐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的梦想。然而,如果每家企业都单打独斗的话,想要成长为世界级的配套件企业,从实力上来说可谓难上加难。为此,在采访过程中,笔者也留意搜集了一些未来配套件行业发展的思路,在后文与读者们分享。

/

技术联盟一条可以探讨的路径

“解决单一配套件企业实力不足的问题,技术联盟是一条可以探讨的路径。”采访过程中,姚爱民说,很多外资品牌配套件企业所走过的路正是如此,这条道路也是本土企业可以效仿的。

他说,事实上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比较有名的世界知名配套件企业,在发展初期并不具备足够的规模。但有些企业的选择就是联合起来,你做液压泵,我做液压阀,还有其他企业专长于液压管件等。这样一些企业联合起来,为主机企业提供的不是单独的产品,而是一套完整的液压系统,这样,整个以技术为基础组建起来的技术联盟才能真正获得收益。

韩国工程机械曾经在世界上也属于名不见经传,但是随着斗山、现代的崛起,韩国一批工程机械配套件企业也随之在世界上打出了自己的名气,这种行业变化确实值得人们去思索。姚爱民说,韩国政府曾经有一个考察企业产品的指标,就是看他的国产化率。这个数据属于强制性的,因此,这就使得韩国的主机厂和配套件企业通过技术联合起来,共同去解决配套件、材料、工艺等基础性问题。

目前在中国,较为适宜的方式是配套件企业之间的联合。虽然一家企业的技术、资金实力不足,但是通过多家企业的联合攻关,企业之间实现技术共享,这种共同研发的凝聚力对于解决配套件共性问题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这种联合并不是指同类产品的企业间的联合,而是在某一个系统领域,比如液压件系统中,生产各种配件的企业之间可以为打造一套整体的液压系统而走到一起。

此前,行业内也曾经出现过配套件企业之间的这种联合方式,但由于利益分配不能达成一致的原因,并未坚持很久。对此,姚爱民说,形成这种技术联盟必须有一家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牵头来负责全局,同时各家企业要放开心态找准自己在技术联盟中的地位。

与其成立技术联盟,是不是由某一家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对产业链进行整合,通过并购的方式形成集团公司更好呢?面对笔者这个问题,姚爱民说,并购也是一种解决思路,但是配套件种类众多,每种产品的工艺、研发思路差异都很大,企业间的技术壁垒其实还是很大的,并购绝非易事。

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形成足够的产业推力,是技术联盟存在的根本意义所在。姚爱民说,无论企业规模是大是小,哪怕是拥有众多客户资源的配套件企业,都应该对这一点有充分的认识,积极参加到技术联盟的组建中来。而且,这种技术合作的方式,在外资知名品牌中也始终有所应用,据他了解,像力士乐这样的大公司,虽然自己已经具备很多产品的生产能力,但在某些部件领域也仍是采用合作方式。

模块化产品思路的变革

“模块化”

这是对姚爱民进行采访时笔者收获最大的一个词之一。

他说,主机产品实际上是由许多系统集合而成,以往一些企业的思路是在设备主体上搭构系统,现在行业的主流则是认同模块化组合的理念。配套件企业必须抓住这种理念,不单纯将自己定位于为主机产品提供根据主机产品需要而制造的配件,而是应当主动将产品进行模块化设计,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力,形成属于自己的技术优势。

模块化的思路不仅为配套件行业提供了技术联盟的基础,同时也为配套件在整个工程机械产业链上提升了自己的地位。姚爱民说,此前,行星行以前的定位是专做挖掘机配件,现在由于将产品思路调整为“模块化”设计理念,在同一款产品上进行调整后,可以适应挖掘机、旋挖钻机等产品,因此,产品定位也随之调整为向挖掘机、旋挖钻机、推土机等履带行走式机械配套。

对于配套件企业来讲,不能从字面上单纯将自己理解为配套商。如果产品能够以一种模块单元出现,可以说已经改变了配套件设计要适应主机的概念,从而变成了主机产品设计时要适应配套件产品。事实上,这正是工业化生产的理念进一步升级的体现。每个配套件设计时需要标准化的零件组成,然后每个配套件又以标准化的模式进行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使配套件产品更加广泛地适用于多种产品。

姚爱民的“模块化”概念要更进一层,他说的这种模块化并不仅着眼于某一款配套件产品,而指的是整个液压系统的“模块化”。以挖掘机为例,液压泵、发动机、铲斗的划分方式就好比把人体按照心、肺、手进行器官划分;但如果以液压系统、电控系统、工作装置系统的划分的话,就好比将人体划分成了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等。

事实上,模块化的产品设计思路与技术联盟的理念密不可分。模块化设计对于各组成部分的要求更高,因为整个技术联盟出售给主机厂的是一套完成的模块化系统。主机厂要考虑的将是整个系统的良好运行和对整机匹配,而不再每个产品部件对应一个厂家,极大地节省了主机厂的采购效率。对于技术联盟内的企业来讲,则需要对联盟承担整个系统的匹配工作。

对于主机企业,以模块化思路提供整体系统的思路也为其节省了研发精力。主机厂只需将整个系统看成是一个“黑匣子”,只需提出自己需要什么性能、希望达到什么效果的产品,由技术联盟来完成整体系统的设计。这样才更能有效形成主机企业与配套件企业之间的互动,盘活整个工程机械产业链的技术单元,使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至于落下某一部分企业。

模块化设计不仅是一种理念,其与技术联盟的概念相结合,有望改变整个工程机械产业中各企业间的实力对比状况。因此,配套件企业们,你们还在等什么呢?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