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一的裁员传闻在业内掀起惊涛骇浪,最夸张的甚至传裁员人数达三分之一之多。虽然三一方面频频对外澄清,但还是难以挽回传闻造成的不良影响。短短三周之内,三一重工市值缩水竟达150亿元以上。这对原本就资金链驱紧的三一重工来说,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三一港股的价格恐怕会更加难看。身为业内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三一的“下场”令许多企业人人自危,纷纷拿出证据“以证清白”。
中联重科相关人士明确表示,中联绝对不会裁员,而且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他们还在陆续招聘。今年上半年截止到2012年6月底,中联总人数已经从原先的2.88万发展到超过3万人。今年新招聘的近千名应届毕业生也已经到公司报到,正在进行入职培训。徐工人力资源相关领导也否认徐工有裁员的举措。
尽管如此,也难以挽回和安抚外部对行业大跌的信心,行业复苏又添变数。工程机械板块股价持续走低。三一裁员的后果怎么会如此可怕?
客观地说,三一裁员传闻确实有夸张成分,而且单单依据裁员这一事件,以偏概全地说工程机械行业寒冬到来,更有危言耸听之嫌。三一虽大,如何就代表了整个行业?不可否认,以三一重工今时今日在业内的地位,说是世界工程机械大鳄也不为过。它确实担得起行业龙头的称号,因此以三一的一举一动作为行业动态的重要参考指标确有道理。但如此武断地判定三一重工裁员就是一个负面信息,并且殃及整个行业,未免失之公允。
对此,已经有长期观察工程机械行业的资深人士发言,三一此次的裁员风波,不仅是外部环境的作用,更应归结于该企业的长期粗放式管理及其激进的规模发展战略导致人员结构的不合理。因此,裁员不是行业的普遍现象。
退一步来说,即使三一裁员传闻完全属实,那又如何?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下,适当的人员流动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这原本就没有什么可遮掩的。而三一以及许多工程机械企业资金链紧张也是公开的秘密,即使为此而进行一定的裁员,只要合情合理合法,那也无可厚非。而在业内造成如此惊涛骇浪的原因,除行业回暖外,三一重工澄清谣言不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兴许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期,三一相关部门非常忌讳谈起资金吃紧这个话题,因此其反应有些过激,正是这种讳疾忌医的表现,反而给了业内更多的遐想空间,这才使传闻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
还是那句话,三一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考虑进行裁员,只要合情、合理、合法,那他就可以问心无愧,包括员工在内的所有人都无话可说。比如由于不遵守既定的劳动纪律而被解雇,三一方面大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事虽小,但原则问题不可轻易妥协;而工人因公司工资改革不利于自身利益而离开,那也无可厚非。适当地换血对减小员工惰性、提高企业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一裁员到底为何,直说又有何妨?
根据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三一重工员工总数为5.18万人,实现净利润86.49亿元,中联重科员工总数为2.88万人,实现净利润80.65亿元;徐工员工总数为1.66万人,实现净利润33.79亿元。
上面的数字一目了然,稍动脑筋,我们就能得出,在这三家企业中,三一的人均利润率指标是最低的。
王义高分析说,“在行业高速增长时期,企业来不及放下脚步苦炼内功,粗放式经营现象明显。而到了发展增速放缓时期,企业反倒可以静下心来谋划发展大局,提升内部管理和研发水平。如三一重工将传统的计件工资制,转化为包含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质量奖金等一揽子项目的综合工资制,鼓励员工提升技能、关注质量。”。
因而三一裁员对自身、对行业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事件,它代表着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企业更加注重内在的增长方式,成本控制方面的一大进步,我们可以预见到,整个行业正在向着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企业大可不必人人自危。裁员换血练内功,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裁员本无罪,何必乱攀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