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释放很多值得人们关注的信息,或许将是接下来一系列改革破冰的起始之举。
7月5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称,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央行还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伴随着国际尤其是欧元区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以及近几个月来不甚理想的国内经济数据,央行采取降息举措,以表明提振经济之立场,实在是人们意料之中的事情。然而,透过此次近些年少见的贷款利率降幅大于存款利率降幅的非对称降息,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还是释放很多值得人们关注的信息。
其一,此次降息时机的选择,表明央行在规避货币政策操作诱发的市场投机方面,可谓手法日趋娴熟。由于下周统计部门将公布上半年各项经济数据,而市场普遍估计相关数据并不理想,加之距离上次降息不足一月,因此不少市场分析人士根据经验推测,央行将会在下周经济数据公布后,以降息或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形式来平抑经济数据疲软给市场造成的冲击。
在此预期下,部分投机资金也准备借助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的刺激利好,进行短线炒作。然而央行却赶在经济数据公布之前,将“降息靴子落地”,直接压缩了上述政策调整带来的投机空间。
其二,就在此次央行降息的同时,欧洲央行亦宣布自7月11日起将再融资利率由1.0%下调至0.75%,这也是继去年全球六大央行短时间密集释放流动性后,主要经济体央行决策的再一次“巧合”,而这种“巧合”则从侧面说明,在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联系越发紧密的背景下,中国央行也愈加注重货币政策上的国际合作,以及发挥各国央行政策措施的协同效应。
其三,相比于一月前名义上对称、但实质上非对称的降息操作,此次央行采取四年来首次直接的非对称降息,则向市场传递清晰信号:在经济形势难言乐观的情况下,央行的“武器库”仍有大量不常用的政策工具可供吊起,并且对于这些包括非对称降息、调整存贷比限制、持续停发央票之类的“政策武器”,央行也将越发“便宜行事”,而非像过去三年中那样因追求稳健而仅进行相对单一谨慎的政策操作。
其四,也最重要的是,央行直接的非对称降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相关部门已经充分意识到当前的经济困难时期,恰恰是对银行业乃至整个经济进行彻底结构调整的绝佳时机。
在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定局之际,也没有必要再去进一步牺牲实体经济收益而维持银行业的“一枝独秀”,反倒是利用当下全社会关于扶持实体经济的共识,以及对银行业暴利的反感,推进利差收窄,进而迫使银行业向实体经济让渡部分收益,更为现实明智。基于此,此次非对称降息,或许将是接下来一系列改革破冰的起始之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