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今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制造大国,但中国制造更多走的是引进、吸收、仿制之路,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产品创新不足、质量不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形似而神不似”,可靠性就是保证创新产品质量的“神”。
为神舟飞船做了
20多个关键可靠性试验
2003年4月的一天,刚刚圆满执行了“神舟”号飞船升空任务的总设计师戚发轫返回北京,一下飞机便带领十余名神舟飞船的设计师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将一个花篮敬献在杨为民雕像前,感谢他领导的可靠性团队为保证飞船发射成功做出的贡献。
“从神舟飞船到天宫一号,我们都有参与。飞船上的关键设备在北航的可靠性试验室中过一遍,成为了研制程序中的固定一环。”10年后,杨老师的昔日弟子、如今已是院长的王自力教授骄傲地对记者说。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射可靠度是0.97,这个新鲜、陌生的技术名词,随着历次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现场直播,走进了中国普通人的视野。也许人们不清楚可靠性的具体含义,但可靠性对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就连搭载记者的出租车司机都说:“天宫一号在天上飞了那么多天,一点毛病都没出,太可靠了!”
“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上的20多个关键设备,每次发射前的可靠性试验就是在我们试验室做的,很多次试验按进度要求都安排在春节期间,大年三十晚上,我们试验室的教职员工都要加班工作。”回忆起那些往事,学院总师康锐教授十分激动。“越是像载人航天工程这种完全是"中国创造"的产品,对可靠性技术的需求就越迫切!”康锐斩钉截铁地说。
向大飞机、高铁等
项目提供了技术保障
可靠性工程最初的工作是以“运七”飞机定延寿和“歼七”、“歼八”飞机的可靠性增长补课为切入点,进行可靠性理论和技术的工程实践。其后,可靠性技术全面介入我国新一代战斗机“歼十”型号研制,北航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教授和专家对“歼十”飞机进行了长达16年的技术支持和跟踪服务,并摸索出一套“设计预防、试验暴露、综合评价、基础保证”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我们的产品虽然整体上滞后于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但也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可靠性技术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学院总师康锐说。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实践,我们的可靠性研究已经从说服、推介阶段,发展到了行业主动来咨询,并要求提供技术保障的阶段了。”学院科研副院长赵宇教授说,“比较著名的工程包括国产大飞机C919、高铁车辆制造项目,以及民用行业的华为、中兴、长虹、海尔、三一重工(600031,股吧)、徐工集团等多个企业,可以说,可靠性技术已经介入到了国家工程的方方面面。”
向中国创造提供
系统的可靠性解决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工厂。我国一直处于“质次价廉” 商品输出国的尴尬地位。例如,可靠性和大修寿命已成为影响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竞争力的主要问题,据统计,我国出口的某工程机械产品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仅为150—300小时,不及国际水平的一半。
为扭转这种局面,中国企业确立了走“自主创新”和“优质优价”之路,可靠性技术也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可靠性系统工程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某个企业市场上的产品可靠性提高一倍,维修保障费用减少一半,其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
“可靠性系统工程是一门"与故障作斗争"的学科,与其他传统专业一样,需要相应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支撑,要用定量指标度量,进行设计分析和试验验证。而置于产品研发前期的可靠性工作,会实现产品的再造,使其脱胎换骨。”学院院长王自力对记者说。
今天,以北航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为代表的国内各行业的可靠性研究与应用,已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企业依靠可靠性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故障发生,预防各种事故灾难,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效。
“我们的宗旨就是协助中国企业在走向"中国创造"过程中构建可靠性系统工程能力,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消耗,缩短研制周期,增强经济效益提供解决方案。实现了这四个目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就有了立足之本,应对经济危机就有了可行之路。”王自力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