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重回“1”区间 反映经济正逐渐出现回暖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2-10-16 09:34   来源:每经网

先于GDP等宏观经济数据公布的物价指数透露出多项利好信号。 昨日(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上涨1.9%,继8月物价回到2%以上后又再次回落至“1”区间;而在PPI方面,尽管同比增幅为-3.6%,创下35个

先于GDP等宏观经济数据公布的物价指数透露出多项利好信号。

昨日(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上涨1.9%,继8月物价回到2%以上后又再次回落至“1”区间;而在PPI方面,尽管同比增幅为-3.6%,创下35个月新低,但跌幅已经有所收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告诉记者,CPI全年完成4%的控制目标毫无问题,应该会在3%以内,PPI则显示经济有回暖迹象,但是还不够,央行可以采取降息、降准等措施来提振经济。

全年CPI有望低于3%

9月CPI重回“1”区间并不让人意外,此前机构研究者的判断也多数集中在1.8%到2.0%之间。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细项划分来看,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1.7%;食品价格上涨2.5%,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1.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

对CPI走势影响最大的仍是食品价格,而再次将CPI拉低至“1”区间的恰恰也是食品。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79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1.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0个百分点,是9月CPI上涨最大的推动力。值得一提的是,9月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6.0%,影响CPI下降0.4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7.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68个百分点。

申银万国报告指出,9月通胀符合预期,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是带动CPI回落的主要原因。从环比角度看,食品价格环比涨幅低于历史均值水平,食品价格上涨压力并不大。

交通银行分析师王宇雯告诉记者,9月份非食品价格上涨主导的新涨价因素较8月上升1.34%,而翘尾因素大幅下降约0.47个百分点,使得9月CPI同比出现下滑。四季度CPI将随着翘尾因素下降空间收窄、新涨价因素走高而略有上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CPI的控制目标为4%,而前9个月我国CPI同比上涨仅为2.8%,完成目标毫无压力。王宇雯预计,2012年全年CPI同比在2.8%左右,将呈现前三个季度持续下降、年末两个月企稳略升的态势。

PPI跌幅趋窄现企稳迹象

物价指数同时也间接反映出中国经济运行正出现企稳迹象,这在PPI和CPI中均有所体现。

2012年9月份PPI同比下降3.6%,跌幅放缓,环比下跌0.1%。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跌幅收窄至-0.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2%,为近12个月高点。

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称,虽然PPI同比继续环比下行,但降幅已连续3个月不断收窄,提升的速度明显高于均值。

张永军表示,受部分国家推出的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导致全球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涨,进而带动了我国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国内日前投入的总数约1万亿的基础设施投资,也提高了对生产资料的相应需求。”

王宇雯认为,9月份国内制造业PMI指数反弹接近临界值,原材料库存反弹,产成品库存略降,表明国内生产性需求有恢复迹象,企业可能将在四季度补库存。

“随着四季度经济的小幅改善,预计将带动PPI降幅收窄。”李慧勇认为,9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与2005年同期一致,但创2006年同期以来新高,该价格变动更能反映经济走势,产出缺口领先于非食品价格涨幅,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正逐渐好转。

降息、降准空间尚存

CPI走低的另一深层次含义是为货币政策宽松提供了有利条件。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全年物价涨幅可能不会超过3%,即便央行再次进行降息也不会有负利率之虞。与此同时,PPI“小荷才露尖尖角”式的利好下,其同比和环比增幅均仍处于下滑区间。

王宇雯表示,9月份PPI跌幅收窄和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仍是国际宽松货币环境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现实及未来输入性涨价预期,生产性需求是否稳定恢复仍需观察下个月宏观数据表现,而只有后一因素确立了,PPI才会平稳步入回升通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巴曙松表示,PPI持续回落显示企业盈利压力依然在加大,盈利回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与此同时,PPI回落提升了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也成为支持降息的理由之一。

9月末M2同比增长14.8%,M1同比增长7.3%,增速都创出年内新高。张永军认为,这两个指标增长得都很快,但因为经济形势仍未完全企稳,考虑到物价因素已不对货币政策调整形成压力,央行降息和降准都有很大空间。虽然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缓解市场上货币紧张的问题,但是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也会制约企业融资,在货币流向方面,由于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较平淡,恐怕也不会过多流入“两高一资”行业。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