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劲松:各位来宾,下午好,今天下午的环节开始。我是亚洲制造业协会副秘书长肖劲松,今天下午的会议由我来跟大家主持。
首先我们第一个专题是绿色制造和再制造。什么叫再制造呢?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手机,大家会说我们是不是翻新了,会不会有别的途径?有些人简单的认为我们再制造是不是这样的翻新、改造、大修。这样的概念跟我们再制造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今天下午的论坛就围绕我们国家和世界的再制造行业以及它的发展前景,我们邀请到了一些从事这些方面的企业主要负责人来跟大家交流一下再制造是什么。 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也曾经出台鼓励中国再制造发展的意见,它给再制造有个明确的定义,就是说主要是指将废旧汽车的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进行专业化修复以后的批量生产过程,并且再制造的产品能够达到与原来产品有相同的质量和性能。再制造同时也是符合我们国家循环经济和再利用的一种高级形式。这是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出台这样一个意见的时候给再制造的定义。
再制造在中国来说时间比较早,50年我们国家工程院的院士已经提出来,叫徐宾士,同时也在全国推行了再制造的标准和实验室,从事再制造的研究和生产,同时济南也有从事重器生产的企业进行了探讨。
在国外再制造行业发展比较早,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比较有名的就是卡特彼勒,他在再制造行业里面属于领先的,同时世界的再制造行业来说75%也是在美国,其他国家也在蓬勃发展。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为什么现在提出再制造?这与我们国家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双重压力,使得我们大力推进再制造行业。今天有请请到了潍柴动力(000338,股吧)再制造公司的李峰总经理跟大家介绍,他们潍柴动力有关再制造的一些情况和经验。有请潍柴动力李峰总经理。
李峰: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就潍柴动力再制造的一些发展情况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交流的题目是构建两个平台,探索再制造发展之路。
可能很多同志对这个再制造不是非常清楚,首先我把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简单的跟大家汇报一下,第二我把再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工艺介绍一下,最后是怎样做再制造。 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08年4月,是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发动机及其零部件再制造业务,目前拥有职工256人。另外潍柴动力再制造刚开始的阶段我们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我们选择了跟美国一个SRC的再制造公司进行技术合作,通过引进他们的技术和工艺管理流程结合实际制订了一套相对适应我们企业的基本工艺流程。
潍柴再制造公司在08年3月份获得了咱们国家发改委批准的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生产企业之一,到08年4月份我们就专门注册了再制造公司,总投资接近三个亿。注册公司以后我们专门建立一个工厂,到09年4月份我们的新工厂开始投入使用,开始再制造发动机批量化和机械化的生产。
另外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觉得企业要发展需要规范,因此在09年我们顺利地通过了体系认证。2010年11月份,我们完成了一个高新企业认证工作,获得高新企业认定证书。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我把再制造的工艺和主要设备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图形是发动机再制造的一个流程。它把机器收回,然后通过拆解清洗、分解,检测,喷漆,通过一些加工修复达成合格件的标准以后重新装备、试车、分解,在拆解修复过程中一些零件直接报废处理,另外装备过程轴我们结合最新产品的一些状态进行替换,就是我们说的产品升级。
过程大体几个这么部分:拆解,潍柴再制造采取了14吨位的一个拆解线,它的生产节拍8.7分钟一台。零部件清洗我们一些设备主要买美国高夫和(山龙)的设备,这是一些零部件处理以前和处理以后的对比,包括一些探伤和精密实验的检测。再一个分解的测量。一些零件需要通过加工和修复处理。
美国的再制造产业他们主要采用的是把零件通过加工到新的标准尺寸以后,采用配套件的形式来装备。这是一些加工的设备。
在表面修复方面目前我们应用的是刷度和冷散,当然目前我们联合一些大学搞激光(荣复)实验,规范的实验。这是总装线,所有的零件到这个环节以后跟新的发动机是完全一样,包括总装、试车、喷漆,然后向用户交付。
搭建两个平台,助力企业发展。目前我们做的产品主要是潍柴动力超过320万台市场投放量的产品,包括几个系列,配套领域包括商用车、船电、农机,还有客车,这么几个领域。
第二部分是回收与销售,我们通过潍柴36个办事处和4700家维修站的网络,由他们负责回收,然后销售再制造发动机,并且给用户提供与新机相同的三包售后服务。
我觉得分析再制造业务的关键点实际上再制造业务能否成功有两个关键点,一个就是设备进来,旧的发动机能够回来,再制造的资源可用。第二就是卖得出去。为此,我们搭建两个平台,一个是产品的销售平台,还有一个就是回收平台。
销售平台的建设,我们采用了三级管理模式,由我们再制造公司下面在各个省设立一些区域中心处,再下面通过4700代理商面对终端客户。 销售环节最关键的是代理商环节,我们通过一些相对优惠的政策鼓励他向用户引导和推荐再制造产品。这里面有几个方面,代理商不仅仅是要激励他来做,还要把握几个关键点。一个是产品,再制造尽管是一个再制造产品,但是它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另外一个就是品牌,再一个是保有量,还有一个是产品的附加值。
这几个要素为什么这么说呢?关于保有量的问题,像美国比较成熟的再制造市场一般每年用于再制造产品的大约2%到5%。如果你所从事的再制造产品的保有量不足够大,将来就面临资源支持的问题。 再一个就是产品附加值。在单位重量产品下,它的价值越高越可以做。一些小的发动机可能它的价值比较低,这样将来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商务政策方面对维修站,一个是相对优惠的利润,维修站没有利润不愿意做这个事,不会主动推。另外一个是维修站的业务结合起来,与原来的业务要有一个支持。 最后一个是支持,包括业务方面的支持,技术平台的支持,以及广告支持。 这几方面结合起来,给我们代理商一种正向的激励,这也是销售平台非常关键的一步。 另外一个平台就是逆向回收物流平台的建设。从前期咱们国内做再制造的企业来看,这个平台非常关键。大家可能会苦于没有一些渠道,我们也是采取三级管理平台,由我们再制造公司在各地设一些回收中心,再一个由4700家代理商他从用户这里回收旧发动机,然后交到回收中心,最后回到再制造公司。
这里头关键环节是旧机回收公司,第一它要有足够的量,第二它是一个桥梁作用。它要保证回收的产品质量。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旧机回收中心它的成功点取决于几个方面,一个是资质,旧机回收中心必须要有场地,然后它的能力,还有一个它在区域内的影响力。旧机回收中心它给区域内客户和维修站、代理商的导向也是非常关键的,它的口碑要好。还有一个是商务政策,商务政策对旧机回收中心而言必须要有一定的吸引力。然后还有配套,包括潍柴动力整个市场,我们几块业务跟他们结合起来制定政策,帮助他们运作。
旧机回收中心这里面最关键的是能力问题,也就是鉴定师是促进旧机回收中心有效运行的关键点。针对鉴定师的培养和培训,我们采用这种形式,一个是回收中心的鉴定师要到再制造公司进行培训,然后同时他要对区域内维修站培养一些鉴定人。我们维修站的鉴定员向用户回收旧具的时候有一个把关,到了旧机回收中心又有一个把关。旧机回收中心就代表我们公司来回收,回到再制造以后是认可的。 最终通过两个平台的建设,我们分析构建成功的再制造业务有一个模型,分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庞大的保有量,这是个基础,这是再制造业务能否做成功的基础。
第二个就是我们说的较高的附加值,太便宜的东西做起来成功性比较小。 第三个是健全的网络体系。 第四个是产业链共赢的营销模式。 这些作为模型的输入。它的输出第一个就是高品质的产品,第二个要为客户增值,客户可以通过选择你再制造产品能够分享到给他带来的额外的利润,或者额外的服务。第三个全周期服务概念,我们的客户只要选择了配装潍柴发动机产品的客户,在整车全生命周期里我们都通过服务保证,最终业务的成功要有一个可持续发展。业务不是一时的成功,而是可持续发展发展。如果这个模型建立的相对到位,再制造我们认为是能够做到比较成功的。
最后我用一段话作为结束语,潍柴动力愿与各位同仁一起积极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的再制造产业发展之路,为建设一个更加绿色、环保的环境为努力。谢谢。
主持人:在再制造环节中你认为有哪些问题?
李峰:刚开始我们也是面对一个相对困难的环境,经过这几年我们对渠道的建设,特别是今年几年,我们认为回收渠道是没问题,但是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回收的质量,这是我们今年开始建设旧机回收中心的出发点,回收质量决定你旧件的利用率,决定你的成本空间和利润空间。
主持人:推再制造产品的时候,我们买一些东西的时候,或者是一些废旧产品,再利用的产品都会有一个质量和安全问题。咱们这块怎么样得到客户的认可和信任?
李峰:为什么我今天交流材料里面反复提到质量,因为做我们实际运作过程中大家一说再质量,客户的第一反应就是你这不是翻新机嘛。再制造业务能够促成,能够循环的基本点,比如你是客户,你对发动机有大修的需要,我是维修站,我给你做动员,潍柴有再制造业务,不用大修了,尽管比大修多花一点钱,但是可以把旧机收回来给我,我把再制造的产品给你。 这个环节在维修站做工作的情况下用户接受了,因此口碑非常关键。像我们这种产品的客户基本上都是一些群体性的客户,他们一起做工程。当你选择了不大修,选择再制造产品的时候,这个产品的使用状况决定了后续其他客户是否仍然选择再制造。你如果用的好,周围的客户会着一种潜在的需求。等他们也需要大修的时候,他会有选择再制造的可能。如果你选择的产品质量非常差,这样的话后面的客户就会没有信心。因为质量产品是所有再制造业务能够成功的最关键。
主持人:感谢李总让我们了解到潍柴的再制造。再制造另外一个领域工程机械这块比较重要,我们今天有幸请到了武汉千里马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杨义华先生。
杨义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业内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千里马工程机械再制造有限公司,我演讲的题目是持续发展再制造,建设美丽中国。 刚才潍柴的李总已经把再制造的整个过程跟各位朋友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因为我们是从事工程机械,我的题目是建设美丽中国。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刚刚召开了十八大,在十八大提出一些新的名词,我感觉到我们再制造这个行业、这个领域与我们国家大的政策应该是非常温和的。所以我就选取了这么一个题目。
第一个方面我介绍一下再制造的紧迫性。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机械装备和家电报废的高峰期,尤其是经过这么十几年,二三十年高速发展,我国相关的一些工程机械行业,家电、办公器材等等都已经进入饱和期,或者说是新产品增量与保有量之间的交换比例相比是逐步走下降的趋势。据我们初步的统计,目前在全国十年以上的传统旧机床已经超过了200万台,25%的工程机械是超期服役,连报废汽车约五百万辆,我这个数字还是比较保守的,包括电脑、电冰箱、电视机等等,这个数字非常可观。
我想就工程机械这个方面为例,我们在工程机械的保有量大约五百万台,挖掘机120万台,如果每年报废5%的,就是六万左右,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处理,它只能是一堆废铁,只能交给废铁收购站,然后交给钢厂,实际上这里面还有很多剩余价值被白白浪费掉。这对整个社会,尤其是现在国家我们在能源、资源方面显得比较贫乏,这种浪费是非常可惜的。
那么我们怎么样去寻找一种新的模式,把这些浪费掉的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这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也是非常紧迫的。尤其是在工程机械这个行业,如果我们的产品超期服役,因为在工程机械行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我们的工程机械,像挖掘机绝大多数客户是农民,我们国家消费观念和国外相比是有差异的,尤其是我们跟农民朋友打交道,他们比较节俭,比较朴实,他们使用过程中一直是用到实在不能动了才报废掉。像欧美国家他们工业化经过很长时间,他们使用的模式和我们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他们一般报废的时候这个产品状态比我们国家目前报废的状态好得多。
针对我们目前这种状态,如果让他超期服役,如果让他继续使用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因为这个产品超期服役,造成燃料过分的消耗,造成跑冒滴漏,以及存在安全的隐患,直接报废又造成大量资源、人工的损失。这是产品超期服役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是再制造的紧迫性。 下面我讲讲可行性。前面李总已经详细讲到了发动机的再制造工艺流程,我们也是比较类似的。在可行性方面我们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个我是从社会层面从事再制造的好处。
再制造技术推广和使用不仅是节约资源和人员,而且具有保护环境的效果,这对社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财富。再制造切合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目标,再制造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再制造的发展促进新兴的产业,从而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像美国在再制造这个领域,05年在这个行业从事的人员已经达到150万人。我国到2020年如果达到美国05年这个水平的话,就业将超过100万人。这是我们初步的一些预测效果。比如我们现在保有量有500万台,如果按照每年5%的报废量统计,每年节约的钢材是375万吨。
第二节约燃料,从这个表中大家可以看出来,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 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也是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我们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跑冒滴漏和资源的节约等等。包括人员的节约和人力资源的节约。 再制造有些典型的特点,刚才李总说到了,包括成本只有新机的50%,节能60%,节材70%,以工程机械为例也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比如在回收成本上我们现在是新机10%到20%的成本把旧机回收回来,我们整个再制造成本大概是占新机成本30%左右,我们现在销售大概是新机70%左右。这里面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千里马公司的情况。我跟前面的潍柴再制造不一样。我们千里马是从02年开始成立,我们在06年时候注册了千里马再制造有限公司。02年当时注册的是专门工程机械的代理商,主要是从事代理商行业。
前面一位嘉宾也讲到了,代理商这个行业是整个再制造循环价值链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缺少这一环的话,就不能形成有效的闭环。并且再制造从发改委批准再制造试点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在我们同行里面目前最困扰大家的也是一个回收销售问题。我们正是从事回收与销售,并且我们通过十年代理行业,我们在售后服务、配件销售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说我们跟制造业的联合能够更好的促进我们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我们也是工信部的循环经济的试点项目,潍柴是发改委的试点项目。我们也通过了再制造产品的认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产品已经销往中亚、东亚,并且在中亚和欠发达国家对再制产品的需求就像我们当初对日本的二手机的需求是一样的,需求非常旺盛,这个市场可以说也是一片蓝海。 这是我们简单的描绘的一个商业模式,制造商制造的产品由代理商把它销售给客户,客户用到报废的时候也是通过代理商回收回来。通过一部分零件的再制造,因为整机厂可以进行关键零件的再制造,再通过我们销售给客户。这是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我们代理商在制造商和用户之间架起关键的桥梁和纽带,使再制造循环模式成为可能。
当时目前在再制造这个领域也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也是今天在这个会上需要呼吁的。 一个方面我们整个社会对再制造产品认知度还是比较低的,现在很多客户认为再制造产品就是简单的翻拍,我们一定要打消这种错误的认识。再制造产品不仅使它的产品质量达到或者超过新品,并且我们也提供与新品一样的售后服务和质保等。所以客户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尽可能放心,因为我们完全是按照新机的模式给每位消费者提供服务。这是第一个存在的问题,社会的认知度,也希望各位同仁呼吁大家认识接受这个产品。 第二个这个领域目前发展时间比较短,批量比较小,没有批量成本就会比较高,虽然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况,因为我们的批量还没有达到经济规模。我们也希望能够把这个产业做大,把规模做起来,把质量做上去,形成我们预期的经济效益。 第三个就是我们在产业政策这块还比较落实,虽然国家出台一些循环经济促进法和相关的政策,包括十八大里面,包括“十二五”循环经济都提到了怎么样发展再制造,但是具体的操作层面的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也是呼吁能够更加完善外部的环境,使我们这个再制造产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最后就是我们再制造的发展战略选择。这个话题有点大,这也是我们从事这么几年以后的一些切身体会。从短期来看,再制造试点企业可以先做组配,然后做整机,先做配件,然后组装,这种循环的方式。目前的实践不可能每个零件都再制造,我们一定要选择价值比较高的,批量比较大的去做。产品没有选择好的话,在经济方面也是难以承受。
第二个就是合作,在欧美、日本在再制造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他们有非常好的经验,我们现在也在寻求国际化的合作,使我们能够快速发展再制造领域。 第三个就是技术方面的创新。技术创新对每个企业来讲都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被这个社会淘汰,我们也在这方面积极的努力和探索。这个创新不仅仅是技术方面,它包括各个方面,包括你的商业模式,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创新。我们只有努力探索一些新的模式,才能够使我们这个路更宽,走得更远。 我的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代理商在这个中间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杨义华: 我们是代理商,你说的这个话题非常好,我们怎么样从事这个事。我们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组织者,这个行业现在出现的第一个困境是产品收不回来,第二个困难是没办法销售出去。这个产业链没有正常的循环起来。我们正好是中间的环节。 刚才谈的技术这块,我们从两个方面完善这条路。第一我们与主机厂的合作,在工程机械领域所有的都是代理制,制造商制造的产品通过我们代理商把它销售出去。我们寻找一种模式制造商可以做零部件的再制造,它有核心技术,比如泵、马达、发动机他可以做,但是整个的集成我们可以做,因为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售后服务,我们通过与主机厂的合作去有效的把它集成在一起。比如发动机可能是潍柴,泵是日本哪个厂的,主机厂把它再制造的产品买过来,因为它里面还有一些结构件这块可以再制造,我们把它集成起来通过销售渠道把它销售出去,使整个再制造产业链有机的循环起来。
主持人:每个零部件有相应的标准,不同的产品把它组装起来以后,性能怎么保证?
杨义华:这也是各位比较关心的话题。第一我们有厂家授权,厂家给我授权,我可以做这个东西,他给我这方面的标准。我们的标准完全是按照新机的标准。主机厂给我授权,比如斗三他是给我授权,然后我去销售这个产品,那么我就能满足它这种需求。
主持人:刚才杨总提到了美丽中国,这是十八大在新的领导班子上台以后提到的把生态文明作为我们五位一体的发展重要方面,从我们再制造行业来说,国家发改委推出这样的政策也曾经测量过,再制造与新制造来比能够节省资源60%以上,节省70%以上,节约成本50%以上,从这一点来看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再制造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固体废弃物,对于大气污染来说也能减少80%。确实我们再制造不仅仅是肩负了历史的重任,同时也肩负了社会的重任。 下边有请康明斯再制造公司总经理胥晶晶。
胥晶晶:非常感谢大家,各位朋友大家好。在这里非常感谢亚洲制造业协会给我们康明斯这样一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再制造行业的一些实践。我叫胥晶晶,来自康明斯再制造。 行业里面大家经常自嘲,我们都是收破烂的,但是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很崇高的理想,就是变废为宝。刚才李总和刘总已经给大家介绍了很多他们的实践,在这里我们也想从企业和用户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再制造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实践。 我想主要分享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再制造是什么?第二个是为什么要做制造业?第三个康明斯在中国如何做再制造?最后一个是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遇到的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再制造和制造来讲,它本身上没有区别的,只是说再制造环节中间再制造更多的加入再制造的设计,以及在我们后端有一个再制造的回收物流平台。这是再制造和制造从本质上最大的区别。 经常行业里面大家把再制造和我们的大修和普通的修理容易混淆,大家经常说你们这个不就是做翻新机的吗?其实不然。修理他可能平时通过目测的方式把个别损害的,需要更换的部件进行简单的更换。从再制造来讲我们是百分之百拆解,百分之百的检测,百分之百的有损害的部件全部更新,以及利用现在有能力的修复技术把所有的零部件进行修复。
为什么我们要搞制造业?刚刚结束的十八大,现在党内提出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说把节能环保作为我们新五年规划的重要目标。就我们来讲,做再制造第一个可以实现我们资源材料的再回收再利用。第二个在新产品设计中我们通过加入再制造设计,为后期的再制造设计打造很宝贵的基础。 康明斯在中国的机器保有量超过几十万台,这是在中国大陆地区。我们涉及的领域包括工业、矿山、船机、机械、发电、公交市场,大家在行业中经常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各自的产品。作为康明斯来讲,通过我们在国外近几十年的经验表明,在产品的成长期我们开始导入再制造产品,在产品的成熟期和最后的衰退期可以给市场零部件供应带来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大家经常觉得买再制造产品跟平时做一个大修,价格差很远。如果仅仅是做普通的修改,中间有很多隐性的成本是我们平时生活和工作中所不能发现的。这些大修成本如果一旦加进去,它的成本远远高于再制造产品的成本。 在这中间中国政府和协会对我们整个行业发展给很大的支持,这是我们今年在全国各地参加的各种各样的展会,有同行业的朋友们把再制造产品和再制造的贡献都充分展示给整个社会。 中国政府在这块也非常积极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这是我们今年9月份、10月份在美国我们带领工信部和中国内燃机协会同行们和领导们在工厂进行参观和交流。今年10月份在美国这是进行第二次中美政府级的关于再制造的行业对话,康明斯以及我们在座很多兄弟企业有幸参与对话,发表各自关于中国或美国这个行业或者企业的呼声。
讲了这么多,大家可能想知道一下你们康明斯到底怎么做这个再制造?从远的来讲,康明斯再制造概念是从二战以后,当时有大量淘汰和报废机器,这个时候康明斯开始兴起做再制造。从1950年开始经过一些革命性的发展,到现在康明斯再制造进入一个全球战略布局和战略整合阶段。现在在康明斯发动机5%的发动机零部件可以实现再制造,另外我们每年在再制造方面的营业销售额能够达到9.18亿美金,我们全球超过将近三千名雇员专门从事再制造业务。 在这里品牌是大家作为再制造一个非常重要的在行业里进行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康明斯在这块专门自己注册了一个再制造品牌,名字叫(VK),所有再制造的设备都是以VK推向社会。康明斯再制造有多个生产基地,印度有两个,美国有一个,墨西哥有两个生产基地,在中国从08年开始我们在中国谷城襄阳建立中国本地化的生产基地,这个生产基地现在以生产中马立的发动机零件再制造业务为主。这是我们在襄樊的厂房,经过几年的发展面积已经超过了一万平方公里,我们的员工也超过一百多名。
除了做普通的钢铁、曲轴、连杆基本的结构件以外,还有外围的零部件,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我们也是不断的导入新工艺,增加我们的产品线。 通过我们和襄樊康明斯合资企业兄弟公司的合作,能够实现中国本土发动机再制造能力,这是我们本土的发动机再制造生产线,年产量超过三万台。 再制造有哪些步骤?首先对收回来的零部件进行拆解,然后清洗,对每个部件进行充分的检测,最后对检测需要修复的部件进行自有工艺的修复,最后对于修复完了的部件加入新的材料进行组装,并对组装的材料进行最后的测试。 再制造的工艺,我们再制造能力和工艺成本是正比的关系,你的工艺越高级,你需要投入的产品生产成本会越高。我们通过这几年实践在中国也想在产品成本和工艺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我们在中国使用的技术包括自己投入的高温焚烧,钢代加工、研磨、连杆和曲轴的修复技术。对于使用的修复设备中间有些是其他企业没有使用的,我们有自己工艺要求,比如我们利用高温分解炉,这些设备它的成本非常高,为了保证我们产品的质量,我们宁愿牺牲自己的利润,要把这些设备和技术投入进去,以保证新品的质量。
大家经常提到再制造这个回收物流是再制造的生命线,大家打仗的时候也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回收的旧件是再制造企业生存的生命线。康明斯在上海有一个全球的零件分拨物流中心,重要的职能就是旧件的回收。在中国预计14年底建成十个区域性的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成了沈阳、北京、上海三个。我们通过康明斯在全中国覆盖二百多家经销商服务网络,给我们回收带来最高的覆盖率。 旧件分解是我们能够把中间有用的,以及可以进行再制造加工的关键环节。在中国襄阳我们正在建设分解中心,所有的旧件进来以后我们经过流水线的生产线,把能生产的部件进行拆解和分解。 说了这么多,更想跟大家交流的是我们现在在中国遇到的一些挑战。从世界上欧美国家来说,普遍的是再制造的定价基本上是在新件或者是新发动机价格的70%,其中旧件占了30%。但是从中国市场客户能够接受的程度来讲,一般情况下大家认为再制造产品只值新品50%,所以这个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差距。
这个概念在中国是一个初步的概念,可能用户心里对于再制造的理念和接受还不是特别充分,特别地完全,这也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过渡。 另外我们想提的一个事情,现在再制造这个概念大家行业内部讨论的很火热,像李总、刘总,我们经常一起碰头开会,但是在行业外面,客户这端对再制造的理解还是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所以我们有这样一个想法,很需要大家在以后的不管是生产还是交流中,大家集思广益,对我们再制造有更多的交流和推广。这也是我们想努力达到的。 我们也是非常希望社会给我们一个市场化的平台,让大家在市场化的平台发挥自己在再制造方面的优势,提升再制造产品的竞争力。
在中国现阶段来讲,我们认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我们推动再制造产品是非常有利的保障,所以在这块我们也希望能够有充分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动作,帮助我们再制造企业在市场上提高竞争力。 说了这么多,我们现在做的是行业的先驱,我们也愿意做这个行业吃螃蟹的人,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也愿意做先烈,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现在这些人的不懈努力,为中国再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丝新风,给大家的业务带来一丝长进。谢谢。
主持人:咱们康明斯在国际上做再制造这么多年,又在中国做再制造,中国的再制造行业刚刚起步,你们在国外做过,在中国做,觉得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胥晶晶:这也是今年工信部在美国进行第二轮中美再制造对话的时候提出一个非常关键的,很有争议的话题,中美双方在再制造行业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 首先我想谈一个认识,其实对再制造的认识不一样。欧美这些国家他们对于再制造行业是没有更多的政策或者条例限制它,它更多的是市场化的竞争让再制造这个行业在市场上自生自灭,通过在市场上体现再制造的能力抓住市场机遇,抓住市场定位。 但是在中国现阶段来讲我们更多的还是要适应社会上或者说适应现阶段的一些要求,我们是符合中国一些条例进行再制造的生产。这是我们感觉最大的区别。
主持人:咱们从事再制造的中国企业和准备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利用你们在国外的一些成熟经验,给他们有什么建议吗?
胥晶晶:建议不敢谈,更多的是市场分享。我们这几年在中国再制造行业遇到了很多的障碍或者是有些挑战给我们。其实再制造这个行业首先大家必须一心一致在市场上让终端用户接受再制造这个概念,这是我们所有做再制造必须实现的第一步,不管大家产品卖得好还是卖得坏,能让用户接受,给用户带来福利,带来便利,这是用户向你买单的最重要的关键。
主持人:刚才三位老总已经谈到了再制造行业在中国确实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行业,同时这个行业确实大有前途。我这里有一组数据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目前全球的再制造产值超过一千亿美元,75%来自于美国,主要集中的行业是在汽车和工程机械方面,大约占到了整个再制造行业的三分之二。对于中国来说,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外陆陆续续进口了价值上万亿的设备,而且它们已经或者即将进入报废期,以我们机床为例,机床保有量接近700万台,服役期十年以上占了60%以上,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机床可能面临大修或者改造,如果一年又3%需要淘汰的话,那么机床再制造行业一年大概有20万台商业机会。
从我们国家的汽车来说,这也是我们国家支持的重点再制造行业。我们2010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了一亿辆,其中私人保有量6539万辆,如果每年报废200万辆,这又是一个重大的商机。
刚才刘总已经谈到工程机械行业整个市场前景,这些看我们国家再制造市场是非常巨大的,根据卡特理论预测中国再制造产业规模未来将达到100亿美元。 我们确实发现了一座金矿,但是要把它变成真金还需要有很多很多的路要走,这里面包括已经提到的技术问题,政策问题,大家的认知问题和信任问题,还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方面还有很多路需要完善。 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在座的有没有谁愿意给我们这三位老总交流一下,你们有什么疑问。
提问:我想问问三位老总,现在我们谈再制造的时候,再制造在机械领域里面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有哪些?
李总:目前咱们国内再制造这个产业确实面临着一个问题,国内前期特别是徐宾石院士为代表的倡导一种恢复法的技术路线,,因为前期我们也是跟美国一个再制造公司合作,后来到了卡特,到了康明斯,通过我的了解,我感觉美国可能更多的技术用在(减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像潍柴目前也是(减法)跟恢复法结合,这面临成本和产业化的问题。国内目前在(激光融法)技术平台已经没什么问题,可能面临成本和批量化生产的问题,目前据我了解在发动机企业(恢复法)用的相对不是非常多。 前期跟国家一些行业部委交流的时候谈到一个观点,适合的就是对的,你的企业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根据你的成本和生产规模种种因素来决定你的工艺路线和技术路线。这是我的回答。
刘滨江:我们国家一直倡导增加值的方法,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呢?在美国再制造搞了几十年,设计阶段它把很到零部件设计有余量,所以他有(减法)的基础,你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根本没办法采用,我们很多产品当初设计的时候没考虑再制造,只能被迫的去采用(加法),随着以后再制造成本城台的话,我相信可能把再制造理念渗透到设计过程中,我们将来也许减法和加法 就可以同时使用了,到时候我们会有一个很好的成绩。有(刷度),纳米刷度,激光、喷涂等等这些技术,这些都是加法。 提问:我是上海的。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再制造它和新技术的推广发展、产业进步会不会有冲突,比如说我们一台汽车发动机,十年以前的发动机技术比较落后,包括同样排量的它的动力、碳排放,消耗的能源都比较大,和现在新技术的发动机是有区别。再制造毕竟是依托原来的设计零部件,它和新技术的发展会不会有冲突。
李峰:再制造跟新品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再制造跟新品是完全不一样,新品主要供一些主机配套市场,再制造是后续市场,再制造产品毕竟是几年以前的产品。 这里面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我们可以在原产品的状态下进行再制造,第二个方面我们可以在再制造的过程中实现产品升级。像目前的潍柴再制造产品70%都是用二阶段的产品,30%的是过去的一阶段,主要是与用户过去的整车匹配问题。这并不矛盾。 另外随着排放要求的逐步提高,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升级的措施,比如说目前市场上油改气的需求非常大,用户为了降低成本,从国家层面是减少排放,我们把过去的柴油机改装成气体机给用户一个选择。
罗军:这个专题叫做绿色制造业再制造,绿色制造主要是基于过去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提出来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带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对能源过渡的需求,我们对资源过渡的需求,对能源过渡的需求,最后形成很大的排放。现在讲单位能耗,单位能效我们跟美国、欧洲、日本比,我们差距是非常大的,这就是我们提出为什么要转变生产发展方式,为什么提出绿色制造,我想主要是基于这么一个背景下。
为什么我们能耗这么低,消耗能源资源这么大的压力呢?是因为我们没有完成工业化革命,这么几年我们对制造业的研究,包括很多媒体提出很多问题,最核心的一个就是认清我们的现实,我们不是不想降低能耗,提高能效。因为我们的工业化革命起步比较晚,主要就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我们工业化才真正开始。我认为通过这20年时间,我们工业化步子迈的非常快,我们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到后期,我预计未来十年按照这个速度我们基本能够实现工业化,这是个非常大的进步。我们现在发现我们跟欧美的差别,这是个好事,但是原因要认识清楚,不是我们不想发展。
我们要发展,现在多哈会合谈判,又谈到碳排放,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很多补偿,就是因为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跟我们一样,他那个时候工艺技术工业水平非常落后,已经排放了大量的废水废弃污染,对能源过渡的使用,现在轮到我们发展的时候,你有一个标准限制我们,所以他为什么提供技术,提供资金扶持我们发展中国家,核心我们的工业水平现在比较落后,还是一个快速提升的阶段。
再制造仅仅是我们说的绿色工业,绿色制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再制造说白了就是一个循环的再利用,当然这个里面我们有很多的技术,比如刚才华南理工大学的杨教授是做激光非常先进的,激光技术在再制造是有很多应用的。这个环节请北京立功大学的王教授对技术方面做一个补充。
王教授:再制造我们很关心,确实是一个方向,今天我也学到很多东西,应该说再制造从升级方面有它的优势,是一个提升,刚才各位老总也谈到了,而且现在汽车、起床量大面广,还有非常高的加值。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