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再平衡、再调整的过程当中。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问题不同,但是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中国经济已进入次高速增长时期,但中长期仍应乐观。一个大的判断是,中国经济可能已经告别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到一个次高速增长阶段。
展望近期的国际经济形势,欧洲复杂的经济、社会、政治格局决定了欧元区政策协调困难,欧元区陷入经济衰退与主权债务危机深化恶性循环的可能性明显增大,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风险。美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未来一段时期经济起色不大。新兴经济体受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和外部市场条件恶化的双重影响,增长步伐也在放缓。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明显增大,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矛盾远未解决,世界经济总体低迷的状况可能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正如林毅夫教授所言,欧元区和美国面临走向长期低增长、高失业、高债务和高风险的“新常态”的危险,就像日本在“失去的二十年”中所经历的那样陷入数十年的经济增长停滞和不可持续的公共债务快速积累状态。为走出“新常态”,林毅夫教授认为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突破发展瓶颈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打开通向“新新常态”的大门,让发达国家恢复稳健增长,并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成长率。中国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经验显示,此种“新新常态”是可能实现的。
就2013年而言,IMF预测,全球增长率在2013年为3.6%,但经济进一步减缓的风险异常高,经济增长有1/6的机会可能跌至2%以下。
IMF预计未来全球经济活动仅会有“小幅的好转”。预计2013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将为0.2%,较前次预测值0.7%有所下调。IMF在报告中强调,欧元区危机仍是全球经济前景面临的最显著威胁。IMF预计2013年,经济增长率方面美国为2.1%,日本则为1.2%。
中国经济进入次高速增长时期,但中长期仍应乐观
综合各方面的研究,一个大的判断是,中国经济可能已经告别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到一个次高速增长阶段。
1.煤炭产业
产业增速下降明显
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产业仍然保持了一定增速,但增速下降明显。根据煤炭工业协会数据:1—8月,全国煤炭产量25.7亿吨,同比增加1.08亿吨,增长4.4%,增速同比回落7.9个百分点;全国煤炭消费量27.1亿吨,同比增长1.4%,增速同比回落8.7个百分点。2012年的煤价也未再现过去逐年上升的势头。秦皇岛港5500大卡电煤的价格在5月2日—8月8日期间,共下降了165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0元/吨。
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尽管在未来某些时段、某些地区仍会出现煤炭的结构性短缺,但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在1—2年的时间内有根本性转变,相反很可能会成为常态。一是我国经济进入“次高速”增长阶段,能源消费结构将不断优化,煤炭需求增速会明显回落。二是新产能陆续释放、进口煤数量持续增长,导致国内产能过剩,供应能力大于消费能力。三是美国成功研发页岩气开采技术,并开始大规模应用,对我国煤炭市场格局将产生长期而深远影响。天然气的利用效率与煤炭相比优势明显,但由于价格劣势,一直不能形成对煤炭的大规模替代。页岩气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对我国煤炭市场的影响不仅在于进口煤数量增长。我国也是页岩气储量大国。国内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在用电量大而电煤资源短缺的南方和华北地区多有分布,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时间并不遥远,必将彻底改变我国煤炭市场格局。
持续发展凸显矛盾
煤炭产业经过了10年的快速增长期,产业规模也在迅速扩张,但产业发展并不理性。未来,产业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煤炭“十二五”规划的明确指引下,煤炭企业将加快转型步伐,提高开采技术,优化企业运行模式,缩减国内外煤炭生产成本差距。二是国家在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巩固和扩大煤炭资源整合、坚持煤矿兼并重组的改革进程中,将鼓励多元发展煤炭相关产业,延长煤炭加工产业链,增加煤炭加工的附加值,积极建立应对市场变动的调节机制,提高煤企风险承受能力。三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将促使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四是国家将立足长远发展和宏观稳定,统筹兼顾,深化煤炭改革,协调多方利益,鼓励新能源发展,逐步扭转能源过分依赖煤炭的局面,实现能源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2.钢铁产业
调整周期仍在持续
自2011年下半年起,钢铁产业进入调整周期,持续了近三年的利润增长态势发生转变。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2012年一季度以来更是逐月恶化。目前,亏损已成为钢铁企业和钢贸企业的普遍现象。产业调整期难以在短期内结束。
效益下滑超出预期
2011年下半年以来,钢铁产业经营效益下滑程度大大超出预期,企业面临的困难程度甚至超过上世纪90年代末的全国经济调整期。2012年一季度,钢铁企业亏损面就已超过40%,主业更是全行业亏损。企业规模越大,经营越困难。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中,国有钢铁企业面临困难尤为突出。截至2012年7月底,陷入亏损的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已达38家,共亏损169.36亿元,是2011年同期亏损额的45.07倍(2011年同期亏损额为3.76亿元)。钢贸企业多为民营企业。钢铁企业的主业亏损,产业利润率接近于“0”,通过买进卖出赚取贸易差价的传统钢贸企业经营更是难以为继。企业自有资金短缺,银行贷款难度陡增,民间借贷平台不完善,钢贸企业的资金链难以正常运行。目前,我国钢贸企业超过20万家,其中,60%左右亏损,能够微利的不足20%。
对外投资不断拓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钢铁企业加速对外投资,主体仍是大型国有企业,但是部分地方性民营企业也加入海外矿山股权收购的大军。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上,中国企业不仅在澳大利亚、巴西等传统铁矿石资源国家进行投资,同时还在塞拉利昂、南非、蒙古、哈萨克斯坦、秘鲁等国进行投资。
3.房地产业
量价回升态势明显
2012年1—10月,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一些新变化:地方楼市政策频繁微调,一、二线城市市场回升显著,特别是二季度以后部分热点城市住宅成交量大幅反弹,价格环比止跌回升,楼市回暖迹象明显。全国商品房销售降幅逐月收窄。
2012年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87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降幅逐渐缩小。同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6301亿元,同比上升5.6%,降幅比1—9月提高2.9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继续回落
2012年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7629亿元,同比增长15.4%,与过去十年同一时期30%左右的增速相比下滑明显。
政策调控不容动摇
中央政府应该继续抑制投资需求,调控政策仍需从严执行,合理的引导市场预期。刺激刚性需求是合理的,但是过度放松调控政策会导致刚需透支消费,再度掀起“购房潮”。地方政府应不断地完善家庭住房信息、准确甄别首套购房者,适度加大对首套住房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政策制定时规避对首套自住性商品房需求者所造成的影响,对购买首套自住性质的商品房的首付比例、利率等优惠政策实现常态化、稳定化、制度化,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建立一套保证合理、非投机投资住房消费的长效政策机制。
保障体系稳步推进
2012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施工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缓刚性住宅需求和商品房供给减少所形成的房价上涨压力。由于前年和去年开工的房子多数要在今年继续施工,因此,加上去年全年实际开工的1040多万套,今年全年的在建规模保守估计是1740万套左右。“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增3600万套保障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住房市场发展趋势与政策研究》指出,新增的保障房总体上满足“十二五”末的城镇家庭新增住房保障需求量。
新能源、清洁能源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行业分析
风电、水电、光伏产业、核电等虽然面临着很大挑战,但发展前景依然被广泛看好,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处于技术爬坡的关键时期,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应继续实施现行高端装备及基础件财税支持政策。
1.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
风电业发展速度放缓但市场应用还会加速
我国风电产业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在经历了连续数年的高速增长后,风电发展面临诸多困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一是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无序竞争。《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2》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主要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产能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但40%以上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二是风电技术落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三是基础设施条件不成熟。我国电力具有长距离、跨区域输送的特点,但目前尚未建成大规模跨区输电的网络线路,支持火电、水电、风电并网的电网建设落后,风电消纳难,限电弃风现象严重。随着“十二五”能源规划以及风电电价补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预计在未来几年风电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风电行业市场前景可观。
太阳能光伏业发展停滞并出现倒退迹象
目前,我国光伏设备产能位居世界首位,光伏电池出口量占世界市场一半,但多年的高速发展使得光伏产业出现产能过剩,而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光伏产业技术条件的不成熟使得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着发展危机。一是光伏设备订单减少,企业经营困难。二是光伏价格下跌,光伏电池利润达到前所未有的低水平。需求萎靡导致光伏产品库存积压严重,价格暴跌。2011年多晶硅67美元/公斤,而到2012年3月份每公斤已经降到28美元。我国光伏组件的售价到2012年6月份也已经低于0.5欧元/Wp。三是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四是政策不稳定,企业发展受困。五是光伏发电并网困难。六是光伏发电成本高,政府价格补助缺乏标准。
核电业发展面临挑战
在长期的发展中,核安全一直是我国核电发展的核心。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核事故发生,引来全社会开始关注核电安全问题。我国随即暂停审批核电新建项目。这不仅导致如中国一重近20亿元核电设备订单被中止交货带来的经济损失,也使得我国核电发展整体停滞。我国核电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安全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目前,我国有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引进的重水堆型和压水堆型,技术标准、装机容量不一,给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响应、检测能力不足。二是核电安全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核安全技术研发缺乏总体规划。三是核电专业人才不足。一个百万千万的核电站从投资到建成,需要包括设计、制造、工程建设、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上千人,目前,尽管国内不少院校设置了核电专业来加强人才培养,但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大约千人而已,难以满足核电发展的需求。四是核电管理体制机制有待改进,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水电业发展将进入较快增长阶段
水电资源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总量位居世界首位。水电作为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具有价格低廉、运行调度灵活、综合开发利用效益明显等特点,一直都是我国优先发展的能源。目前,全国已修建水电站5万多座,其中大中型水电站230多座,百万千瓦级以上的水电站近20座。水电装机总量已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拥有世界最大的8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2012年7月,三峡电站装机容量达到2250万千瓦,为世界第一大水电站。
我国水电资源分布不均,80%以上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等西部地区。但水电仍是新能源中发展前景好、面临瓶颈少的资源,在我国能源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应重点开发西南地区水电资源,加快开发长江上游、乌江、南盘江红水河、黄河中下游及北干流、湘西、闽浙赣和东北等7个水电基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预计达3.3亿千瓦左右。结合我国宏观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水电资源的发展现状分析,可以预见,我国水电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及其后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2.高端装备制造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十二五”规划将成为2013年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引
我国高端装备工业发展的重点包括: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处于技术爬坡的关键时期,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总体上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基础配套能力发展滞后,装备主机面临“空壳化”;产品可靠性低,产业链高端缺位;产业规模小,市场满足率低;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等。这些年,我们逐步找到了卡住我们多年的技术瓶颈以及突破这些瓶颈的方法,目前在一些关键领域,我们正处于技术爬坡的关键时期,一旦突破,我们将会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亟需政策支持
应继续实施现行高端装备及基础件财税支持政策,对研制生产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端重大技术装备,落实有关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积极研究完善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共服务体系和重大创新工程的相关进口税收政策。建立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品种,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融资、规模化发展。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上市,引导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倾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