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专家:推动经济增长转入新轨道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3-01-14 09:49   来源:新浪财经

我国经济在中高端技术领域受到发达经济体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低端技术领域则面临要素成本更低的新兴经济体的追赶竞争。加之我国发展阶段的变化,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已经由生产能力的大规模扩张转向提高生

我国经济在中高端技术领域受到发达经济体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低端技术领域则面临要素成本更低的新兴经济体的追赶竞争。加之我国发展阶段的变化,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已经由生产能力的大规模扩张转向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已经由经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主。这就要求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向深化改革开放和强化创新驱动,转向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向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转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应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增长转入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新轨道。

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已进入第六个年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充满变数。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增长方式、供需关系和治理结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市场扩张速度明显放慢,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继续依靠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明显增大。西方主要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和体制调整力度,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技术融合形成新态势,生产方式、分工体系和市场结构发生新变化。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在中高端技术领域受到发达经济体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低端技术领域则面临要素成本更低的新兴经济体的追赶竞争,继续依靠大规模投入发展制造业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明显缩小。既有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被打破,反映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力量此消彼长的新格局尚在形成之中。我国要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必须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从国际环境看,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然具有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可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将创造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加快转移形成的动态比较优势,有利于经济更长时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也应看到,随着我国发展阶段的变化,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正在减弱,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进一步显现,生态环境约束持续强化。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进程加快,储蓄率和投资率逐步调整,潜在增长水平趋于下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制造业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趋于突出,依靠大规模增加资源和要素投入、不断扩大产能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路子越来越走不下去了。总体看,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已经由生产能力的大规模扩张转向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已经由经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主。在新形势下,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已经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和要求

从宏观层面讲,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主要是提高国民经济投入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提高经济增长效益,主要体现在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增长上,还体现在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加上。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并非不要数量和速度,而是要实现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否则提高质量和效益就无从谈起,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就缺乏物质基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求的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是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速度。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求切实改变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做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粗放特征比较明显,经济增长过多依靠投资拉动,投资率长期偏高,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产能相对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如果不尽快扭转这种高投入、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方式,发展成本就会越来越高,路子就会越走越窄,即使通过增加投入把速度提升起来,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必须痛下决心,从根本上改变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做法。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求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改革开放以来,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去劳动生产率提高主要得益于劳动力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随着劳动力转移规模减小、速度下降,劳动生产率提高速率减缓,继续增加劳动力投入又受到劳动力市场供需形势变化的制约。因此,必须下决心加大科技和人力资本投入,发挥科技进步对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作用,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近年来,我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单位产出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仍然偏高,环境污染仍然较重,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仍然过大。必须下决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约束的倒逼机制,把资源环境压力转化为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求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条件下,创造比以往高速增长时期更高的效益。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速度效益型”特征比较明显,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长都建立在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基础上。如何创造比以往高速增长时期更高的效益,是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对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推动经济增长转入新轨道

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求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向深化改革开放和强化创新驱动,转向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向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转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转入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新轨道。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应加快土地、技术、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以更好地发挥我国资源要素潜力和综合配置优势。全面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破一些行业存在的“玻璃门”和“弹簧门”,强化产权保护,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改革资源环境税费制度,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中心环节。应加快推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促进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增强科技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支撑能力。支持企业加强研发平台建设,鼓励科技要素向企业流动,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特别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向企业转移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强化创新驱动的教育和人才基础。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结构调整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应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持续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基础上,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拉动作用。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应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点,鼓励有条件的城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地落户,鼓励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转移就业,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重点,加快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落后产能,推动产业重组、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布局优化,促进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更加注重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体现。应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着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快形成更加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分配制度,创造条件让全体社会成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和公平竞争富起来。

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应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扩大并网风电和光伏发电规模。加强节能与提高能效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强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