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转型发展空间和潜力广阔,稳定和扩大外需仍有可为,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但对2013年发展环境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不可低估。”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对今年经济形势作出评价。他表示,现阶段国际经济低迷和国内困难相互叠加,短期因素和长期问题相互影响,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经济运行中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国内外经济复杂多变形势,国家发改委近期确定了今年的工作重点,提出2013年要着力解决制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问题,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力争在重要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
稳增长仍是首要任务
去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对此,我国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了预调微调力度,并根据形势变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结构性减税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通过一系列节能、安居工程,以及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缓中趋稳,为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速合理、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发挥关键性作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国家发改委今年的首要工作还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国家发改委表示,要坚持扩大内需的基本方针,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欠发达地区等领域。抓好国家重点在建项目,加强项目稽察监管,确保按时竣工投产,保障重大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落实好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新36条”及42个方面的实施细则,鼓励发展实体经济。
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方面,强调要以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为重点,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巩固调控成果。搞好重要商品的产运销衔接及储备吞吐、进出口调节。综合运用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性保险等手段,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实施降低流通费用综合工作方案,切实降低流通成本。
同时,要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力争在重要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国家发改委明确,今年将稳步推进以资源性产品为重点的价格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施重点电煤与市场煤价格并轨,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协调推进国家和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合作机制。
发挥城镇化带动作用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所在,是未来中国经济周期的重要抓手,也是现代化的主线。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点任务,再一次突出了城镇化在未来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及重要意义。
国家发改委也把做好城镇化工作列入今年的重点之列,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科学编制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张平表示,要总结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抓紧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引导和规范新城、新区健康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供水、排水和供暖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难题。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发改委明确,要充分利用经济形势的各种条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力争尽早取得实效。同时,强化创新驱动,启动“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实施一批高新技术重大专项,加快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编制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完善支持政策,健全行业标准,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此外,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细化并落实新十年西部大开发各项政策措施,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合理布局。研究制定新十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政策文件,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深入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支持重点地区、城市群和特殊功能区加快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鼓励东部地区先行先试,加快转型发展。研究制定海洋发展战略,抓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继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节能减排为重要抓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完善节能减排政策,尽快出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及配套措施,运用价格杠杆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发展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产业。加大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支持力度,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继续实施重点生态环保工程,加强重点地区、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