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高技术服务业成为委员们提及频率颇高的关键词。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认为,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不仅有利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而且也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副主委郭晋云则建议,国务院尽快制定高技术服务业的“十二五”或者十年发展规划,对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进行战略布局。
方兴未艾
顾名思义,高技术服务业,是以创新为引领,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核心,围绕高技术创新和应用,提供高附加值服务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它既包括高技术制造业分离出来的研发设计、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等新型服务业,也包括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催生的一批新兴服务业,如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
纵观全球,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高技术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基本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占服务业总量的比例超过60%。
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加工组装环节,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指出,我国低技术含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尽管拥有较高的占有率,但产品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
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国家重新回归并更加重视“高端制造”,而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服务三种飞速发展的技术,将重塑全球制造业竞争新格局。如果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等高技术服务集成应用于制造业,那将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革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并非简单地回归制造业,而是致力于通过强化高技术服务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
正在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将极大地改变制造业原有的投入模式,新材料、3D打印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使得依靠较少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投入,就能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成为可能。可以预见,未来的生产制造将更有弹性,将远离大规模制造模式,向更具个性化的生产模式发展。
再创辉煌
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中国制造”何以再创辉煌?
马德秀认为,必须加快发展以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为特征的高技术服务业,改变以要素资源投入和低成本劳动力为支撑的低端加工制造模式,不断提升“高端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第一,加快培育专业化的高技术服务人才队伍。与制造业相比,高技术服务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通过多种渠道吸引国外高技术服务领域的优秀人才加盟。同时加快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科链与产业链对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员建言布局高技术服务业
第二,注重引导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最重要的资产是知识和创意,而其所涉及的隐含性知识在一个特定区域内传播最为有效,这是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最重要动因。可依托现有的国家高新区、各类软件园、创意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基地,进一步推动高技术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整合社会力量,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商业模式创新、云计算等以研发设计为主的研究基地或工程化技术集成创新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和专业人才的共享。
第三,积极承接国际高技术服务业转移。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外商投资服务业的政策环境,引导和鼓励外资投资高技术服务业,重点吸引国际著名咨询机构、文化创意机构等落户中国。鼓励高技术服务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或地区总部,并购境外设计咨询机构、服务营销渠道和网络。支持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增强企业承接海外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数据处理、金融后台服务等国际外包业务的能力。
第四,进一步加大对高技术服务业的R&D投入。政府的R&D投入应更多地投向高技术服务业,这一投入比例应高于高技术服务业产值占全部产业产值的比例。同时,通过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R&D投入在高技术服务业的比例高于其他产业。
从长计议
针对目前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总体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的格局,郭晋云建议,国务院应尽快制定高技术服务业“十二五”或者十年发展规划,对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进行布局。在重点抓好各个国家高技术服务业产业基地的前提下,总结各试点省市的经验,逐步辐射全国,形成全国有条件的地区按各自条件和需求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格局。
同时,尽快出台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扶持和鼓励政策。除了应将具备资历的高技术服务企业尽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外,还要在投资核准、土地使用、财税政策等方面加大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对于与“四化”建设密切相关的高技术服务业项目,建议政府通过安排引导资金、提供贴息和补助等方式给予重点扶持。
值得一提的是,郭晋云还首次提出了“高技术服务业专项资金”的概念。一方面,鼓励各级政府与园区和民营资本共同出资设立该项基金,以奖励、贴息、资助等方式扶持重大高技术服务业重点项目及企业。同时,建议政府要求国有或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采取措施支持高技术服务业企业间接和直接融资,畅通“绿色融资通道”,完善高技术服务业投融资服务平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