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业界称为中国经济领域“奥斯卡”奖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中联重科(000157)董事长詹纯新凭借其带领中联重科在国际并购上的出色表现,当选“2011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詹纯新
荣膺这一奖项,是在詹纯新带领中联重科成功收购世界混凝土机械的顶级品牌—意大利CIFA公司三年之后。三年来,这一起闻名中外的工程机械界“器脏大移植”,无排斥反应、运营良好,2011年 1-10月CIFA业绩增长39%。而在收购当时,面临金融危机下欧洲经济的一蹶不振,CIFA曾濒临绝境。中联重科并购CIFA获得了业界肯定,就在前不久,它与“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一起被评为海外投资五大经典案例。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并购为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全球化经营理念、创立的并购重组“中联模式”、全球市场资源的运作等都为中国工程机械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空间。詹纯新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的脊梁。
“4维”对接国际市场
早在2007年底,詹纯新将旗下的“中联”、 “浦沅”、“中标”这些子品牌进行整合,统一为“中联”品牌进驻国际市场时,他心中就已经有了一副“国际化”的沙盘:“力争在5年时间里,将更多的产品以自主品牌销往海外,在技术、市场、品牌、资本4个维度上实现与国际的全面对接。”
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CIFA即宣布海外市场拓展全面铺开。目前,中联重科海外业务已覆盖到全球70多个国家。2011年上半年,中联重科海外营销网络建设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区域经销商为主体、直销与大客户相结合的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
今年6月21日,中联重科买断国际社会公认的塔机高端专家德国JOST平头塔系列产品的全套技术。该公司的塔机技术和其设计的塔机,代表了当今全球塔机的最先进水平,堪称世界塔机的标准。这次整合使中联重科的塔机技术迅速实现了从中国领先到国际领先的跨越。
“技术的国际对接对于中国工程机械来讲意义重大。我们不仅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塔机技术,还引进了全套技术培训,这将提高整个搭机行业的技术水准,并通过吸引转化再创新,使中国塔机站于高位。”詹纯新说,未来,技术对接将是中联重科国际化的“标准动作”之一。
资本对接国际化业已起步。此时距中联重科H股全球发售刚好一周年,在中联重科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起到了巨大的催化作用。而借力H股在全球募集资金,中联重科正在逐步完成资本的全球化运作。
综观卡特彼勒、小松等世界级工程机械企业的发展历程,大多经历了产品市场由国内向国际转变,由产品国际化向资本国际化转变的过程。可见,詹纯新管理下的中联重科已携同中国工程机械业迈开了与国际巨头竞争的步伐。
9次并购创“中联模式”
詹纯新带领的中联重科截止目前共经历了9次跨地域、跨国界的并购整合,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中联重科快速完成市场的国际化布局。特别是2008年对意大利CIFA的收购,规模之大、整合之难为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史上所仅有,而这次成功的并购整合,令在重工业领域一向骄傲的欧洲人对中国制造消除了“门第之见”,也为中国工程机械向欧洲及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开拓打下的基石。
从并购中,中联重科摸索出了以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为基础,以无形资产激活有形资产,运用强大的吸收转化创新能力,有效推进与被并购企业在制造体系、渠道、品牌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递进融合,积极导入全球领先的经营模式的“中联模式”。
而今,“中联模式”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在并购CIFA时,詹纯新立下目标:“要做到世界工程机械前十强”。三年后,在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排行榜上,中联重科跃居第8位,较2008年上升11位,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世界标签。
詹纯新表示,国际化是建设世界级工程机械企业的必经之路,而并购无疑是一条捷径。“中联模式不仅是中联重科的并购方法论,更是中国工程机械的财富与经验。”
3点启示引领中国工程机械“走出去”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潜力无限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卡特彼勒、小松、特雷克斯、沃尔沃、日立等国际一线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使得国内竞争异常激烈。与此同时,广阔的海外市场也吸引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相继“走出去”,不断加大海外扩张力度。
2011年中联重科海外市场动作频繁: 52米长臂架泵车首次进入沙特,并签订起重机出口沙特最大订单;30台泵车出口日本,支援福岛震后重建工作;买断塔机高端专家德国JOST平头塔系列产品的全套技术。
詹纯新认为,从行业的整体趋势看,中国机械工程企业必须走出去。他说,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只有“走出去”才能突破瓶颈,才能在有效整合全球资源的前提下完成国际化转型,实现“弯道超车”。现在,中联重科的世界级企业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在未来五年时间内实现销售额过千亿元,进入全球前5位。
纵观中联重科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可以看到,产业链向海外延伸可以破解国内竞争胶着的迷局,而并购是“国际化”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同时,中联重科从实践中得出,中国企业要国际化,首先要本土化。也就是要融入当地文化,做当地的企业。所以中国企业融入国际的新姿态,即包容、共享和责任。这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而言,都是可以被借鉴的经验。
“我想把中联集团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打造一艘引领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航空母舰’,更希望看到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集体登上世界竞争的舞台,在世界工程机械产业中拥有话语权。”尽管,在詹纯新的字典里,“国际化”是最难书写的三个字,但是,他必须挺起脊梁,继续写下去。詹纯新坚信,在今后的十年内里,中国肯定能够产生自己的“小松”和 “卡特彼勒”,诞生世界级企业对于奋进中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来说不是梦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