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同时在我国能源结构中,起到了绝对支撑作用,煤企也迎来它的黄金发展期。但随着我国工业发展转型、环保要求的提高及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冲击,煤炭行业昔日的风光逐渐褪色。风能、水能、太阳能光伏、生物能等清洁新能源将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然而,能源结构调整必然会经历阵痛,就此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专家,为读者解读我国能源发展状况和趋势。
对于中国的能源结构来说,煤炭是中国工业勃兴与崛起的 “燃料”,但现在它的风光已经褪色。在最近的20周中,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2周持平、18周下跌。这个曾高利润、高增长的行业,基本宣布了告别“黄金十年”。
在河北秦皇岛的做了将近20年煤炭生意的老王,感觉今年夏天会是他最清闲的一个夏季。“我的客户来源比较杂,发电厂和市里的一些工厂是大客户,但现在只剩地方疗养院的平稳需求了,后两者需要我去主动找他们,求他们买点煤。”老王告诉记者,在本世纪的头十年,每到夏天,三方面需求会同时涌来,早晨六点就会被来自厂里的要煤和山西的运煤情况的电话吵醒。
2012年底,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室副主任原磊在陕西宝鸡调研时,有煤企老总向他抱怨日子开始变得不好过,而他的回答是,“你的日子恐怕不仅现在不好过,未来两三年也不会太好”。他同时强调,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从转型角度去考虑,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必然减少,受国际经济低迷冲击最大的也是煤炭这种上游产品。
最近20周煤价18周下跌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新一轮投资热潮渐至尾声时,煤炭行业的热度逐渐冷却下来。2000年以来,煤炭行业的盈利能力呈总体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07~2009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22.4%,尽管由于政策性成本的增加,行业毛利率提升并不显著,但销售净利润率明显呈大幅上升态势。
引人注目的是,2006年煤炭行业净资产收益率为8.3%,2007年提高到10.9%,2008年更是上升到11.2%的历史最好水平。作为行业优秀代表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更是自2004年起就保持在20%的水平。
一项独立调查显示,在煤炭“黄金十年”,我国煤炭行业的资产总额、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8倍、20.9倍、103倍。然而,目前形势已经逆转。
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由于煤炭市场需求不足,煤价持续下跌,今年一季度,山西省属五大煤业集团中,同煤集团、晋煤集团以及山西焦煤集团下属西山煤电、汾西矿业和霍州煤电集团已跌入净亏损区间,阳煤集团、潞安集团利润同比大幅下跌。
煤价不断下探是煤炭 “黄金十年”休止符的最好注脚。截至5月15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报收612元/吨,再创3年历史新低,自2012年11月14日,动力煤价格指数一路下跌,期间除2周持平外,有18周下跌。
从对环渤海6个港口交易价格的采集计算结果看,跌势依旧。本报告周期24个港口规格品中,价格持平的港口规格品数量由前一报告周期的16个减少到了11个;价格下降的港口规格品数量由前一报告周期的5个增加到了10个;价格上涨的港口规格品数量维持在前一报告周期的3个。
“今年一季度,全集团有25对矿井出现了亏损,亏损额达3.5亿元,4月份因煤价下滑,亏损面继续扩大。”山东能源集团副总经理王勇说。
上海证券煤炭采选行业分析师朱立民告诉记者,新一届政府将不再为了短期的GDP增长过度透支,而是考虑长期稳定需求。煤炭行业的黄金期已经过去,国内煤价已经难以上涨,煤企的主业将成微利状况,在建矿井、资产注入和重组已经不能产生以往的高收益,反而可能成为负担。
据悉,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35家煤企已经关停17家,而在华北、东北等地煤企中的老矿井、小矿井,开采条件差、煤质差的矿井多数出现亏损,部分煤矿已经出现降薪、缓发工资的现象。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日前表示,中国煤炭工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总量过剩、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依然严峻。“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煤矿总产能已超过36亿吨,产能过剩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据了解,今年我国拟关闭产能2699万吨,但煤炭市场还需要考虑产能的增速问题,较为保守的增速预测为5%;煤炭新增产能预计在2亿吨左右。由此可见,减少今年煤炭产能对全国煤炭供应影响极为有限。
多因素致煤炭需求低迷
上述老王告诉记者,在进入2000年以后,众多煤企老总犯愁的问题,是如何生产得再多些,如何保证安全生产和价格再高点,至于找买主从来不是问题。
根据2012年6月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以石油当量来计,中国自1965年以来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一直一枝独大。尽管煤占全国能耗比重曾从1965年的87%跌至1976年的70%,但在随后的30多年,再也没有重大的变化。近10年甚至出现了先跌后升的局面。
到2001年,煤炭占全国能耗的比重仍然维持在70%左右。在去年生产的电力中,有超过82%的发电量来自火电。
记者梳理过往数据发现,在近20年来,无论是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还是消费总量,煤炭都遥遥领先于其他能源品种,两个指标占总比重均在70%左右,前者还要更高些。
不过,中国煤炭坚实的需求逐步被瓦解,首先是来自外煤的冲击。2012年,中国累计进口煤炭2.9亿吨,较2011年增加1亿吨。2008年,中国取消了煤炭进口关税,目前仅收取增值税和港口费用。2013年1~4月,我国进口煤1.1亿吨,同比增加25.6%,国内进口动力煤占沿海煤炭调入量的比重已经从2008年的6.8%增长到2011年的21.7%,去年达到27.8%,今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33%左右。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曾告诉记者,在我国能源结构中,70%的能源靠煤获得,有的排放污染是以百万分之级别计算的,国标四排放的硫污染是百万分之五十个单位,而标煤的污染则达到了百分之一到二个单位。从全国环境治理来说,当务之急是治煤。
目前,中央对煤炭消费总量的控制政策已对地方产生了实际影响。以山东省为例,原计划“十二五”后3年增加8000万吨标准煤的消费量,结果反而在原有基础上核减了7000万吨,这一正一反就是1.5亿吨标准煤。去年底兰州还强势推行禁煤限煤令,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国电集团旗下的三大电厂被要求限煤量、限排放,成为全国首个限煤城市。今年北京全年燃煤总量将控制在2150万吨以下,比原计划少140万吨。北京的目标是到2015年将这个数量减少到1500万吨。
根源在工业阶段跨越
保护环境和进口煤对国内煤炭行业的冲击只是表面,煤炭失宠最深层次的原因来源于中国工业阶段的跨越发展。原磊说,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北京、上海早已进入工业化后期,西部有些地区可能还是工业化初期,但综合产品结构、产量、效益和规模等来界定,中国早已经跨过了初级阶段。
在原磊看来,煤炭失宠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跑马圈地的平推式工业化已经逐渐告别历史舞台。下一步中国的目标是“立体”工业化,做精做深,从转型升级的角度去考虑,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必然减少。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说,“立体式”工业化各个领域向绿色化、精致化、高端化的产业制高点攀登,形成各产业向上发展的差异化竞争态势,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深化。
据了解,电力、钢铁、化工和建材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其需求量约占煤炭总消费量的70%左右。这四个行业目前也是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煤炭的地位就这样一点点被削弱。
煤炭另一主要用途是发电,今年3月,全社会用电量4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至3月累计同比增长4.3%。尽管春节因素消失,3月份用电量仍创下自2009年6月份以来46个月的次低。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乃至2012年,我国火电投资规模呈逐年缩小态势,2011年火电投资仅为2005年的46.4%,同比锐减26%,火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降至28.4%。
原磊说,用电量受某些产业影响比较大,最大的是电解铝,其用电量占工业用电的20%~30%,还有电解铜等,这些产业不可能再高速发展,速度减缓必然对煤炭这种上游产品需求减少。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内蒙古、山西、陕西三大煤炭主产省区,除了山西原煤产量小幅增长0.7%之外,内蒙古和陕西分别下降8.6%和0.4%。
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林伯强则告诉记者,未来中国煤炭仍旧还会有发展,资源价格有升有降很正常。
“城镇化对基础设施等还有很高需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煤炭仍有很大需求。”林伯强说,煤炭企业还面临相当大的压力,比如提高煤企社会效益等,这是煤企需要考虑的,大量的产业重组和转型升级是必然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