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我国工程机械发展一直一帆风顺,但自进入“十二五”后却陷入被动局面。除了客观原因外,行业自身的发展方式又存在问题,这是个值得行业反省的问题。10年来,行业进步确实很快,面貌确实发生了极大变化,但全行业过度看重“硬”件和“硬”能力,而没有同时加强“软”件和“软”能力。行业“外刚内柔”就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产能扩张失控,产能严重过剩,恶性竞争不断,产品价格下行:各地用于产能扩张的投资仍在高速增长。恶性竞争愈演愈烈,严重削弱了行业的赢利能力,而且扭曲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二、过度依赖投资驱动,忽视创新驱动,“心智”发育不够:研发条件改善程度不够,创新能力提升慢,因而产品水平、质量未能同步提高。这使得我国工程机械以“超大”“超重”见长的极限加工制造能力已臻世界之最,但以“超精”“超微”“特种加工”见长的极限加工能力还比较薄弱,甚至存在明显差距。
三、轻视“软能力”,“阅历”和“积淀”不够:依靠进口关键部件,主机产品进步较快,不少已在产量和单机等级上雄踞世界前列,但以高可靠性、高精密、品牌信誉等为主要特征的高端零部件发展严重滞后。在研发、设计、试验、数字制造技术、管理、知识产权、营销(尤其是国际市场营销)、品牌、人员素质等非物质要素(所谓“软”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
四、“遗传”的落后观念影响尚深:受计划经济思想影响,相当多的企业仍然习惯于被动地等用户按本企业已有产品的型谱系列下订单,很不适应针对用户的最终要求去策划和提供个性化的“完整解决方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