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落地”真可谓是一波三折。尤其是最近坊间揣测发改委40万亿草案被否,但立刻遭到发改委的辟谣,不论揣测真实性有多大,但高层对城镇化的审慎足见一斑。
多地竞逐城市群 新一轮城镇化换汤还需换药
现如今,城镇化又有新动作。据报道,新一轮城镇化规划正在制定中,未来城镇化将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全面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并培育壮大17个区域性城市群。
城市群的概念由来已久,6年前的2007年,国家发改委相关研究员在媒体撰文指出,“中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并预测若干年后,“中国五城市群可能进全球十强”。6年后的今天则提出,未来城镇化将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全面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并培育壮大17个区域性城市群。
要说如何发展城镇化,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无论是“城市群式的城镇化”还是以前的“城市化的城镇化”,如果都能遵守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特点,而仅仅只是叫法上的不同,那倒无可厚非。因为实践证明,当前,中国的特大城市发展遭遇到极大挑战:一是承载力接近极限;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必须和发展好“三农”问题结合起来,需要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来支撑“三农”的发展;此外,出于国土安全的因素考虑,不能完全按经济规律而需要在一些特殊地方布局一些中小城市。发展城市群的好处一方面是可以妥善解决各级城市的布局、融合问题,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
但关键是如何把握“度”。据媒体报道,由于多地争相希望将各自区域的城市群规划纳入国家城镇化的总体规划中。更增加了人们对此城市群式城镇化“换汤不换药”的担忧。人们担忧也并非总是“杞人忧天”。以往“经济圈”发展时期表明,有些地方为了争取自己划入某一个经济圈中,能申请到发展优惠政策,不惜“画地为牢”,行政分割现象严重,严重阻碍了各地的发展;再者,有些地方通过弄虚作假手段、削尖脑袋想挤进经济圈中;而有些城市既便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去了,但由于没有合理规划、本身并无竞争优势,又无支柱产业支撑,很难与经济圈中的产业进行有效衔接,只能处于“出不来进不去”的尴尬境地。
如果“度”把握不好,再次沦为“摊大饼式”的城市化也不是危言耸听。新一轮城镇化下的城市群发展必须防止城市群建设未到,房地产先热的局面,杜绝房地产炒概念现象。石家庄与首都经济圈的几次过招就是实例。过去十年,为了消除“环京津贫困带”,河北省一直在积极对接京津两地求发展。5月20日和5月22日,河北省分别与天津和北京再次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以共同推动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河北省上下为此概念而兴奋不已。不过,北京方面对此颇为冷淡。半年之后,河北省方面也开始冷却这一概念,不在媒体上重点提及。据称,冷却源自对北京周边的河北区县房价飙升的担忧——北京需要转移产业和人口,但周边房价的飙升并无益于这种转移。原因在于,在首都经济圈规划正式提出之前,万科、五矿和合生等众多房地产企业已闻风而动,纷纷进驻香河、燕郊和廊坊等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地区。环北京的河北十几个区县很快就迎来了新一轮的圈地运动。随之而来的就是房价飙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