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新一轮城镇化规划正在制定中,由于多地争相希望将各自区域的城市群规划纳入国家城镇化的总体规划中,17个区域性城市群正在展开激烈的争夺和游说。对于这样一则消息,有媒体以《发改委拟再造10个城市群 地方为被纳入各显神通》为题进行报道。一个“再造”,彰显了部分媒体对“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抱有疑虑。
其实,从李克强总理最早提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是城镇化”,到今年全国两会把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动力提出,社会各界围绕城镇化战略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的焦点是:城镇化究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顺理成章的产物,还是主要把城镇化当做刺激经济发展的“工具”?政府对城镇化应该主动力推,还是应该“无为”等待?
有专家担心,城镇化会演变成激进的“造城运动”,没有产业支撑,没有人口聚集,最后只剩一座座空城。有专家担心,城镇化会带来新一轮投资大跃进,造成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加剧产能过剩,延缓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有专家担心,不科学、不协调的城镇化发展,会加剧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灾难。还有专家担心,生拉硬拽式的城镇化,不仅不能协调城乡发展,而且会造成新的贫困人口,造成更大社会问题。
客观地说,专家们的上述担心都非常有道理,而且这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的偏差。稍不注意,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处理不好,都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专家们的冷思考不仅值得肯定,而且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问题是,我们能否找到一条完全科学、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之路,使得城镇化过程中没有房地产的空置,不增加债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各得其所,并享受公平的待遇和发展机会?这样的蓝图是我们竭力追求的目标,但谁能找到这样十全十美的城镇化方案?如果我们非要等到一切考虑妥帖才开始城镇化,就会陷入永无休止的争论而无所作为。发展必有代价,城镇化注定不会完美。
鲁迅在《立论》中讲到,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某客人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于是得到一顿暴打。上述专家就像这位客人,他们说的都是真话、实话、好话、负责任的话,但在城镇化刚刚起步的时候,如果过分纠缠于城镇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弊端,干扰了城镇化的主流,估计也会遭暴打。
城镇化的主流是什么?是挖掘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城镇化既是巨大的经济活动,也是史无前例的社会运动,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城镇化不能盲动,但不能不动。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才是科学、可取的态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