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甘肃是华夏先民繁衍生息最活跃的地区,兰州是中国陆域版图最中心的一座城市,那么,城关就是这片土地上中心城市的核心区!
城关区因地理、区位优势突出,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历史文化,历来备受关注,曾被喻作中国西部的曼哈顿。在城市文明和历史文化方面,较其他区县有其独特的韵味。兰州碑林、水车博览园、黄河铁桥等文化、景点组成百里风情线,使城关不仅具有山河之城、水车之都和丝路明珠的美誉,更因气候四季宜人,成为消暑纳凉理想之地、旅游度假休闲之都。同时辖区拥有上百处文保单位和文物点,为提升主城区历史文化厚重感增色不少。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们越发感到物质财富增加,并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也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明繁荣才是发展的最高目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城关作为省会兰州的中心区,将如何落实文化大繁荣目标,特别是在历史名城创建、文化建设上实现大提升?城关区提出了实施“文化城关”这一远大战略举措,全面推进富有地域风情、城关特色的文化建设工程。
即在未来五年,城关区将全面推进“以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文化传承展示为引领,以文化产业发展为支撑”的文化发展格局,为群众提供丰富便利的文化服务,使其如春风般润入金城各个角落,让老百姓在享受多彩文化的同时,不断繁荣文化并提高百姓幸福感!同时明确,今年内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行动,在完成调查摸底和资料建档基础上、全面实施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程,并推进历史文化挖掘展示工程等,以全面加快文化建设进程,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
年内完成可移动文物大普查
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前提条件是要知家底。在城关区,当前到底有多少文物和文保单位,又如何将其弄清楚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现有资料,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城关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134处。随着城市经济建设、市政改造等多项客观因素,大部分已消失。后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又对区域内18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和126个社区、22个村社区进行全面调查,实现野外普查到达率和调查区域覆盖率100%。同时复查文物点47处,新发现文物点42处,老字号和工业遗产6处,共计9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保单位1处(兰州黄河铁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8处。2013年新增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兰州府城隍庙、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旧址、五泉山建筑群三处。
今年,适逢兰州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关键时期,城关区作为中心城区将采取哪些措施、办法大力开展创建工作并做成贡献呢?城关区委、区政府及时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在配合全市开展的各项创建基础上,组织抽调专人开展文物的调查摸底,年内首先对可移动文物进行大普查。主要是扎实做好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排摸,并在政区图分类标注历史文化遗存分布状况,完成历史文化遗存实地测绘、实物图片拍摄和平面布局图绘制,力争在今年7月15日前撰写形成单项调查报告和分类调查报告。同时在各有关单位配合下,通过汇总整理编辑图片、影像等各类申报材料,建立档案,规范保存,并及时向上报送相关基础资料。
实施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程
历史文化遗存是研究地域文化、社会经济等发展的直观性资料,加强对这类资料的保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历史文化名城创建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城关辖区有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其存在时间久远,有不少建筑由于常年受风化和雨水腐蚀、甚至人为破毁等已到非修复不可的地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保护更是迫在眉睫。
为此城关区决定从今年起,实施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程。除了制订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办法,对辖区重要文物实行挂牌保护外,还将开展“文化遗产日”纪念宣传活动,启动地情资料丛书编辑工作,联合兰州商学院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课程,举办培训班培养更多专业人士。做好广福寺等古建文物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工作,设置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加强兰州黄河铁桥等20处国家级、省市级文物和博德恩医院等4处区级文物保护。
在城关区,人们熟知的文物保护单位有不少,其中,五泉山园林古建筑群、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城隍庙等均已荣升为国保级别。那么这些文物保护如何呢?根据最新资料显示,五泉山园林古建筑群包括:庄严寺古建筑群、文昌宫古建筑群、秦公庙等25组,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该建筑群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清两代不断修葺增建,民国年间清翰林院编修刘尔炘重新修葺而成。目前整个建筑群基础稳定,结构完整,保存良好。兰州“八办”等也保护得不错,特别是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保护则更完善。
推进历史文化挖掘展示工程
今年,城关区在加大文化遗存保护的基础上,还将加快推进历史文化挖掘展示工程,高标准推进兰山文化长廊建设,同时加快实施兰山佛教文化院、魁星阁和兰山书院等建设项目,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多项工作。
城关区将充分发挥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交融的优势,努力把城关建设成为华夏文明的展示区、文化创意研发的核心区,实施华夏文明展示、丝绸之路博览、陇上风情荟萃、黄河上游古代生态文化聚集等传统文化挖掘展示工程,加快实施兰州博物馆的改造、水车博览园建设等重点项目,以南北两线旅游休闲经济带、城市主要节点等为重点,规划建设兰山公园黄河馆、青白石彩陶文化遗址、皋兰山兰州战役遗址纪念园、甘工委纪念馆和一批区域文化雕塑群等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展现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等区域性特色文化魅力,培育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同时支持《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艺术精品演出及品牌延伸工作,提升金城社区艺术节等大型文化节会活动为重点的文化精品工程,释放或增强文化品牌的外溢效应,扩大产业链。此外还将依托丰厚文化资源,城关区积极挖掘极富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与兰州商学院艺术学院积极开展地校合作,挂牌成立甘肃省首个校地联办的“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非物质文化传承创新培训中心”基础上,借力教学科研和师资优势,设立“非遗”专业选修课程,掀开兰州“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新篇章。
发展产业助力文化名城建设
文化是软实力,但发展不能缺少产业支撑。为加快推动全区文化事业改革发展,特别是支持全市文化名城创建,城关区发挥引领作用,大力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培育壮大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金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加快建设读者产业园区、印刷产业园、动漫产业园,建成创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文化建设项目,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形成具有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集群。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现代生产方式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产业,其不仅范围广而且门类多,因而创新发展的前途很宽阔。为此城关区自去年投入500万元,设立城关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成立了“城关区创意文化产业园区”,重点扶持了上元甲子、花儿剧社等3户文化创意企业和德艺坊、花儿剧社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精品民营文化小剧场外,今后每年将投入500万元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截止目前,该园区已吸引20家文化企业入驻园区,已完成了文化产业增加值9.3亿元,年度增长24%,文化产业投资额5.5亿元,文化产业从业人数超过2.3万人,已达到了市定园区建设目标。
城关区还在此基础上,以文化产业园和基金会为支撑,投入资金400万元、建成运营面积1400平方米、集人才培养、文博展览、文艺演出、群众文化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关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带动力强劲、专业性突出的文化艺术交流演艺平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