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论坛上,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马诺·普罗迪(下称“普罗迪”)发言称,虽然近几年欧洲的经济增长仍可能是零,但对中国企业而言,欧洲仍是一个较好的投资区域。
欧洲经济增长慢于中国及非洲
“要谈中国企业走出去、走向欧洲这一话题,让我们先看看欧洲的经济基本面。”普罗迪表示,从世界经济增长的情况看,欧洲现在仍较差。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虽然可能同比下降,但仍是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过去几年中,我们看到了非洲也在发展;而美国估计今年会到2%到3%的经济增长率,不过欧洲仍可能是零。”
虽然欧洲增长比较缓慢,但欧洲毕竟收入水平较高,因而增幅缓慢或许也不算很大的悲剧。“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的经济增长还是零。我觉得,相比其他地区,欧洲的特点在于,其没有真正出台应对危机的相关政策。比如美国,应对危机时,政府投了8000亿美元;而中国政府则是有4万亿元的投资。但欧洲至今尚未找到任何的政策。他们还在讨论如何完成欧元的统一,而不是出台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政策。”
普罗迪谈到,在欧洲争议较多的问题是,德国和其他国家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在德国,其希望能够搞好财政预算,从而抑制通货膨胀;但是其他欧洲国家对此的兴趣不大。它们认为各个国家需要复苏,需要通过活跃德国的经济活动来推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
“当然,9月份德国的大选或许会对欧洲的经济发展有一些改变。对于整个欧洲而言,只有在银行的改革完成、出现统一的经济政策之后,经济情况才会完全好转。我相信,银行改革的过程可能会比较快,但经济政策的制定或许会比较慢,因为各国政府所持的立场仍不同,而且都非常坚持己见。”
中国企业如何进入欧洲市场
“了解欧洲的现有状况后,我觉得,中国公司进入欧洲这一个话题确实有意思。未来,中国企业要更多地走出去,如中国的中联重科就是先驱之一。但是,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而且中国自身就有很大市场,也不是说所有的企业必须要走国际化之路。以韩国为例,其只有5000万的人口,在六七个行业中他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比如三星[微博]所在的IT产业、核电设备、造船、汽车公司等等。它们的战略非常清楚,韩国本土市场太有限,需要出海。但是,中国的国际化,不仅是国际化市场的概念,而且还有一个国际化的管理理念。”
他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更深地理解他人的思想,并将产品的生产、销售战略进行整合,进而提升。“中国企业需要了解其他国家的语言及文化,且做一些抉择。”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也补充说: “前几年,我们收购了意大利混凝土企业——CIFA公司。至今为止,我没有向CIFA派一名中国员工,也未曾和他们的工会、社团等打过交道。这是对他们文化的理解及认同。但是,CIFA仍按照中联重科的规则、体系在运营。每年的整改,CIFA是中联重科的多家二级公司里面整改速度最快、整改态度最认真的。”詹纯新说,虽然CIFA是独立的法人,但是每年会接受中国总部的全面审计。对于“海外扩张”,他的理解是,一家企业不仅是把产品卖到海外、把人派往海外、把工厂建到海外,还要融入全球的产业生态中。
普罗迪也表示,“中国企业去欧洲,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第一,虽然欧洲有很多不同的理念,但它仍是统一的市场,出现贸易争端时,欧盟可能会统一对中方做回应。其次,欧洲市场相比美国市场,则显得更加开放。在美国,中国企业若想收购当地的肉类公司,美国国会就要进行听证,理由是这类收购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再如中国的华为也想进入美国,但也难以进去。可是欧洲市场则不同。它更愿意接受中国企业的兼并及重组。中国企业如果在欧洲购买了港口或其他产品、企业,我一点都不惊讶。”
他还说:“欧洲也是一个大学校,法国、意大利及德国都是不同的市场。你会发现,在欧洲各地,存在不同的技能、成本,所以你也可以做不同的选择。选择时,你要特别谨慎,在德国南部,有些制造业都已经逐渐退出,而德国北部仍有一些制造企业。中国公司不仅可以收购欧洲的企业,而且收购后你还可以比较下这些选择的结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