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从一名普通的铸造工,到国企的厂长,再到台州吉鑫祥叉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鑫祥)总经理,王桂生用一步一个脚印诠释着“台州精神”。
王桂生出生在陕西。1970年他进入叉车行业,先后任铸造工、工程师、车间主任、副总经理等职务。2012年他应好友邀请来到台州,任吉鑫祥总经理。
虽然在吉鑫祥只有一年半的时间,王桂生却将一个连年亏损的企业带到了台州叉车行业佼佼者的行列。
2012年2月1日,过年的气氛还未淡去,王桂生就离开了老家,只身来到台州,履行自己对老朋友——吉鑫祥集团董事长张正茂——的承诺,担任了吉鑫祥叉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一年半前的吉鑫祥叉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景况与现在差别很大:公司里到处是纸屑、塑料袋等垃圾;员工之间见面也形同陌路,互不往来;干部不团结,不协调,无凝聚力;员工流失率高达66%,公司连年处于亏损状态。
“当时的情况就是:招到三个员工就会走掉两个,员工就像潮水一样,很难留得住。”谈起刚接手的情景,王桂生记忆犹新。然而面对如此困境,王桂生没有后悔自己的抉择,反而铁了心要寻求改变。
用企业文化把员工紧紧地“栓”在了公司
几十年国企厂长的经验告诉王桂生,要想使企业得到发展,就必须从企业内部做起,所以他特别重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王桂生给每个员工发了一份调查问卷,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员工所面临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他对干部员工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让员工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也能多学点知识。
每天早上,王桂生还会和员工一起做早操,一起谈论梦想。
王桂生说,“我觉得早操和晨会是一个与员工相互沟通的好平台,可以拉近管理者和员工们的距离。”
同时,在王桂生的主张下,公司为员工宿舍和生产车间配备了空调,免费的午餐走进了员工食堂;天气热了,会有绿豆汤等冷饮来给员工消暑;公司数码影院和活动室成了员工工作之余的好去处;“按件计酬”的激励机制让员工斗志饱满。无数细节,让原本“松散”的公司凝聚成了一个温馨的“家”。
慢慢地,辞职的人少了,请假的人也不多了,员工们渐渐安下了心。2012年,公司的人员流失率就减少到低于20%。
也正是这些改变,在面对市场形势严峻和产品质量问题时,王桂生出台的降低制造成本、减少10%工资政策获得了多数员工的支持。“去年,公司年销售达3个亿,生产叉车4000台。”王桂生说。
“台州精神”推动台州叉车产业发展
来台州一年多,王桂生对台州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台州是个做实业的好地方。台州人有三个特点,自信、能吃苦、敢想敢干”。他说,他欣赏这种“台州精神”,这也是台州与他不谋而合的地方。
在叉车行业打拼了43年,从原先一名普通的铸造工,日夜苦学技艺,到学有所成成为工程师以及现在的管理者,王桂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他用这种做事的精神要求自己,也影响着身边的人,带动着公司和员工。
王桂生的用心初见成效,这一年半来吉鑫祥交出了可喜的成绩单。在2012年叉车行业整体效益下滑的背景下,吉鑫祥“逆流而上”,业绩增长达30%。在今年的1-6月,吉鑫祥的业绩增长更是达到了40%。
“台州目前有三家生产叉车的企业,今年吉鑫祥年产叉车5000多台,60%的叉车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在台州叉车行业可算是佼佼者。”说起吉鑫祥的改变,王桂生难掩欣喜。
然而,拥有台州商人“野心”的王桂生并不满足,他有自己的职业目标,那就是用2-3年的时间,让吉鑫祥年销售叉车过万台,年销售额过10亿元,让吉鑫祥叉车成为中国名牌。
“叉车行业以后竞争可能会越来越激烈,但我相信吉鑫祥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即将年满60周岁的王桂生,本可在今年9月份选择退休,但他表示,自己还有余热,还想多干几年,让吉鑫祥带动台州的叉车产业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