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了给城市发展提供土地而拆除旧建筑,尤其是暴力拆迁工程,已产生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后果。外媒指出,近年来,拆迁和重建正使中国日益面临另一个令人不悦的事实: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20日称,尽管这个问题常常遭到掩盖,但随着垃圾数量的不断增多,它已变得愈发无法逃避:数亿吨的建筑垃圾每年都被悄悄倾倒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周围。如今,生活在大城市郊区或周边村庄的居民一觉醒来就会发现房子附近出现了一个乱扔的建筑垃圾堆,这样的事几乎每周都会发生。
尽管中国的城市有着广阔的废物回收网:拾破烂的人骑着三轮车买卖各种塑料、金属和纸质废品,但建筑垃圾却几乎完全无人理会。
香港大学建筑学副教授吕伟生说:“拆建垃圾一旦产生,就没法处理了。”他说,得到回收利用的主要是金属,只占全部废弃物的一小部分。“剩下的废弃物没有办法得到系统的处理,只能随处乱扔。”
吕伟生正在对每年中国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进行核查。尽管缺少精确的统计数据,但已有的数字显示,问题正变得日益严重。中国建筑物的寿命通常是30年,美国是75年,欧洲甚至更长。从上海每年公布的拆迁记录推断,吕伟生估计,2011年中国产生的建筑垃圾超过20亿吨。在日本,多达95%的建筑垃圾得到回收利用,但在中国,这一数字大致相反,再利用的垃圾不到5%。
据悉,在中国,通过回收利用控制建筑垃圾的大量增长才刚刚起步。北京新奥混凝土有限公司已在国内大城市贵阳和兰州设立工厂,将建筑垃圾磨碎后制成混凝土。
帮助新奥公司设计这一回收利用方案的是一家国际非政府环境组织--气候组织,该组织大中华地区总裁吴昌华说:“这件事看似不起眼,但意义却很重大。”
吴昌华女士说,回收利用建筑材料的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回收利用建筑材料会推动中国实现促进环境保护的官方目标,因为这将缓解垃圾填埋场的压力,减少乱扔现象,并减少挖掘河床和开山采石等为制造混凝土获取沙砾的破坏性行为。
但是,出于对建筑质量的担心,公众对使用回收材料修建住宅和办公场所,可能一时还无法完全接受。
吴昌华说,要想让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得到广泛认可,必须先使中国消费者对它们的安全性感到放心。她说:“在中国人看来,被称为‘垃圾’的东西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废物’。这是非常消极的。我们需要改变这种观念。这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