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中联重科产业园区模式的新样本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3-12-05 10:10   来源:东方财富

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可谓是“最懂得革故鼎新的企业家”:从引进“质量零缺陷”管理方法,到跨国并购“五项基本原则”,无一不让中联重科勇立潮头,创造新的辉煌。而在今年两会上,詹纯新关于“

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可谓是“最懂得革故鼎新的企业家”:从引进“质量零缺陷”管理方法,到跨国并购“五项基本原则”,无一不让中联重科勇立潮头,创造新的辉煌。而在今年两会上,詹纯新关于“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中联重科在湖南正在实践”的言论,更是给如火如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下了一剂猛药,成为一个企业身体力行、积极倡议以产业支撑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典范。

作为全球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中联重科何以与新型城镇化“结缘”?在发展实践中又是如何以产业布局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进中联重科产业园区,沿着中联重科开辟的工业走廊,探寻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与全球性企业的工业化这种良性互动带来的显赫成果。

逆势前进:主导产业下沉小城镇

对于中联重科而言,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企业所在地的国际化,更不意味着企业基地要向大城市集中。恰恰相反,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的总部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中部的皮奥里亚市,人口不足40万,却丝毫不影响其连续多年登上世界工程机械第一名的宝座。

基于对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联重科的产业布局体现出“两极”态势,一极是扎根在城镇,一极是触角渗透到全球,并首先在湖南建成一条现代工业走廊。

这条现代工业走廊从长沙一路向西,横穿4个市、12个县市区,在长达267公里的沿线,每隔35公里就有一个园区。其中10个县市区的园区成为地方财政主要来源,5个是财税顶梁柱。去年,这条工业走廊为中联重科创造的经济价值,约占其总量的九成。

“城镇化不是建房子,不能变成单纯依靠房地产拉动的‘造城运动’。一些城镇快速扩张是好的,但是房价暴涨,农民都买不起房、进不了城。这种‘鬼城’迟早是要破产的。”詹纯新直言,建设新型城镇化需要保持经济活力和人口凝聚力,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利好。

以中联重科最早进行产业布局的小城镇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为例。据了解,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公司的前身是浦沅集团,该公司从上海内迁到湖南常德后,当地很多老百姓都成为了浦沅集团的员工,最后形成了一个灌溪镇。2003年年底,中联重科并购浦沅,灌溪工业迎来了第二次腾飞。2012年,中联重科在灌溪镇园区产值达120亿元,创造了全镇78.1%的工业总产值和67.4%的税收,带动了当地153家大大小小的配套企业。灌溪镇居民3.5万人,90%的劳动力实现了当地就业,其中1.2万人成为产业工人,农业小镇成为“中国塔吊第一镇”。

詹纯新曾在多个场合说过的一句话,也许可以找到中联重科产业下沉小城镇的答案:“中联重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对于一个大型制造企业来说,向小城镇下沉远比向大城市上迁更具有战略眼光。

经常往返于世界各大都市的詹纯新发现,国外许多产业多集中在中小城镇。美国、德国的大企业大部分在小镇上,成为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撑点,为中小城镇提供了足够的就业岗位。

除了来自海外的启示外,詹纯新用中联重科在湖南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告诉笔者,产业进入城镇,农民接受培训成为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收入稳定,生活成本低,安居乐业。与此同时,企业用地成本降低了,用工实现了本地化,就地招工、就地培训,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少了人员的流动性,提高了员工的稳定性。

詹纯新说,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成熟并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落户到城镇,带来新观念、人才、资金、技术和市场,从而实现集聚一批企业,形成一片城镇,繁荣一方经济。“这也是中联重科的工业走廊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最大的体会。”

城产融合: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

“成熟产业进入城镇,地方财政得到改善,使新型城镇化建设具备了自我造血功能。”这是詹纯新在今年两会时说的话,时至今日记忆犹新。回顾在中联重科工业走廊上的受益城镇,这种造血功能体现出来的是中联重科产城融合、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思路,并已然帮助它们在城镇化建设中崭露头角。

产业进入城镇,农民接受培训成为产业工人,企业用地成本低,用工实现本地化,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少了人员的流动性,提高了员工稳定性。这也使得地方财政得到改善,城镇化建设自身具备了造血功能。像汉寿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比例近80%,工业总产值原来只有4亿元。2009年中联重科在汉寿建园,3年后规模工业产值达到86.2亿元,城镇化率从5年前的23%提高到40%,农业大县已进入全省工业经济前四强。

汉寿县工业局局长廖全美也表示,在中联重科入驻以前,汉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民与产业工人的比例是25.6∶1,基本上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2012年该比例变成了8.5∶1,产业工人人数明显增加。同时,由于项目用地逐渐增加,居民收入渠道也发生了变化,2012年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00元,其中就近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70%以上。最重要的是农民的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过去,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但现在,当地农民自发组织成立了‘失地农民劳动合作服务公司’,走向了合作经营模式,规模经营后农民的收入也比过去大有提高。”

“一个地方的城镇化说到底,是要有一群人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消费。而这个消费群体不是从天而降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产业。”鼎城区区长董岚表示,这几年整个灌溪镇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2.1万人,其中中联重科落户后增加了7000人。董岚说,“大家不要小看这7000人,据估算一个人一年的消费额平均1万元,7000人就增加了7000万元的消费,而这只是基本消费,还不包括买房、买车。”

“中联重科的落地,为我们城镇化建设集聚了人气。”鼎城区副区长雷建国说,因为除了中联重科企业用工直接增加城镇务工人员1.2万人之外,还带动了商业服务人员的增加,包括物流、餐饮人员目前至少有2000人。

中联重科董事长助理、建筑起重机械分公司党组书记腾明友表示,作为全球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每天都有来中联重科参观考察的人员,每年达到10万—12万人。雷建国也表示,灌溪工业园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塔机生产基地,由工业带动旅游业,今年鼎城区政府正在以此打造工业旅游走廊。

“当前,中联重科入驻带来的就业机会、内生消费能力和税收,为城镇化提供了内生动力,培育了城镇的自我造血功能。”腾明友表示,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建设所需资金不可能长期依赖土地出让金和财政补贴,关键在于培育城镇自身的造血功能。

在中联重科的工业走廊一路走来,深刻地感受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共生共荣,工业走廊正在变成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和试验场。

城产融合是城镇化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注重推进农民工的城镇化,通过人的解放、人的流动、人的创造潜力的激发为人口和产业集聚提供条件。而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关键就是产业集聚。业内专家指出,产业集聚有助于改变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快速、粗放的城镇化发展方式,通过不同产业的集聚效应,全面、精确、稳定地提升农民工的城镇化水平,进而实现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中联模式”无疑是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值得借鉴。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