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升级 热望新派产业工人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3-12-09 09:42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一场全国性纺织行业的经编工职业技能竞赛近日在江苏常州举行。经编行业里的人才发展变化,也成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过程中用人需求发展变化的缩影。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跟随这场竞赛,采访见证了许多鲜活的答案。

一场全国性纺织行业的经编工职业技能竞赛近日在江苏常州举行。经编行业里的人才发展变化,也成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过程中用人需求发展变化的缩影。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跟随这场竞赛,采访见证了许多鲜活的答案。

中国制造业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这不仅是一个行业命题和经济命题,更是一个教育命题和社会命题,需要各方面的改变和提升

凭借价格利器,"中国制造"出征全球,在短短十多年中造就了无可撼动的"世界工厂"地位。但从去年开始,随着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涨价、劳动力变贵等多种因素,中国制造的价格利刃开始变钝,面对成本高于利润率三四倍的现状,制造业进入到一个产业集体升级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新时期的产业人才需求也开始悄然发生重大改变。

在有关产业升级方面,制造业集中的长三角地区,11月份以来,江苏的动静一直比较大。先是14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在苏州举办了一场关于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高级研讨会,以助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主题,请了20位出口型制造业企业代表就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和与会专家深入探讨;然后是20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主办,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承办的一场全国性纺织行业的经编工职业技能竞赛,在常州举行。制造业产业升级,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历史最悠久、最具中国制造特色的纺织工业里,作为产业升级后的典型代表,经编行业横跨民用和产业用,其竞争对手直指国际制造业巨头公司。经编行业里的人才发展变化,也成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过程中用人需求发展变化的缩影。本报记者跟随这场竞赛,走访见证了许多鲜活的答案。

操作工:从"流水型"到"集成性"

"经编本身就是制造业产业升级后的典型代表之一,它的集成度很高,是一种综合集成创新。这次来自全国的技能参赛选手,代表了中国经编行业的最高水平。"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说。

他对新时期行业用工需求的淘汰变化趋势用了一句话形容:既是一种残酷,也是一种进步。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从担任这次技能大赛的裁判员、纺织行业干了40年的无锡中天针织公司退休老员工魏福宝那里得知,最初工厂里只有"纬编时代"的纺织机器,自动化水平非常低,所以操作工都被称为"挡车工","好几个人看一台机器",主要工作是盯着"次点",进行问题产品的检查和排除。另一位裁判员、有着55年行业"高龄"、来自AB集团的师傅吴鸿烈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说,自从有了"产业升级"后的经编机,采用的基本都是全自动编程,只需要少量操作工,车间里一下子"空了",有时可以一个人看几台机器。

"为什么是残酷也是进步呢?我们的人才需求也经过了两个过程的变化,第一个过程是把农民工变成了工人;现在正在进行第二个过程,就是在产业升级后,把一个简单的操作者变为一个技术集成者,是从流水型到集成性的人才变化。"杨世滨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说,"机器和技术的进步,也是对人才要求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竞争淘汰的残酷。要不被淘汰,就必须进步,我们纺织工业协会组织三年一次行业周期的常态性操作比武,就是本着一种'万里挑一造能手'的初衷。"研发:"品牌制造"需要"品牌人才"

来自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0月,中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为51.4%,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升,为18个月以来的新高,表明我国制造业经济稳中向好。

回顾历史数据,美国2010年制造业产值为1.952万亿美元,占比为19.4%,而当时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已经高达1.955万亿美元,制造业经济大国的地位一直稳固,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虽然中国长期拥有巨大的制造业市场且发展迅速,但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最核心的技术,却依然被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牢牢掌握,所以中国一直无法成为制造业中的主导者。

对于这一点,作为此次以"润源杯"技能大赛冠名的企业,常州润源机械的老板王占洪深有体会。作为一家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的民营企业,润源生产的机型和产品几乎涵盖了整个行业市场的上下游,然而对于高速机这块,却一直"憋着一口气"。

"比如有一种专门生产丝袜的机器,一直在整个国内市场是空白的,90%的市场份额是被德国的卡尔迈耶公司垄断的。"润源的营销总监许亮向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介绍说,"这种机器属于高速机的一种,它的技术含金量其实没多少,远没有一些经编机工艺技术复杂高级,唯一技术难点就是高速,能达到每分钟4000多转。中国为什么不做?这关系到中国整体机械制造加工领域的弱项,说大了是民族工业的问题,就是基础工业差,材质和安装精度都比较差。"

本报记者从纺织工业协会了解到,与世界先进的经编机械生产企业相比,我国经编企业在高端产品、产品技术水平、制造精度、装配精度、设备稳定性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经编设备主要还是由德国的卡尔迈耶与利巴公司生产,其产量占世界经编机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其中70%以上的产品销往中国。

在润源自己的研发中心,记者看到了好几个研发高速经编机的实验车间,"蓝领"和"白领"们都在忙和着手里的机器。记者询问了他们的薪酬待遇,外聘工程师每个月的工资居然能有10000~20000元,经编操作工的工资也在5000~8000元。

许亮说:"我们每年在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能达到整个公司投入的10%以上,对研发人才非常重视,因为德国的卡尔迈耶一直牢牢把控着这块市场领域,所以新开发的机器无论品质还是价格上绝不能有一点低于德国公司,否则客户是现实的,肯定不会买你的新机器,即使生产出来,也很难卖出去。品牌制造必须要有品牌人才,只有做出中国自己的品牌,才能获得真正的市场话语权。"

趋势:从封闭性制造到开放式提高

中国首份《中国产业升级报告》称,全世界都在掀起结构调整、产业创新的热潮,如果一国长期徘徊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将无法继续栖息于未来新的全球经济政治版图。

产业升级过程中,除了掌握新设备、研发新技术,下一步还需要怎样的人才战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王天凯认为,必须要重视和提高职业工人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实现工业强国,你不能光靠企业、工程师,更多是靠专注于自己基础岗位上的最平凡职工们。关注是改变的前提,当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开始重视,也就是对工业和制造业发展的重视。操作比武除了促进行业间的人才交流,还能激发起对这个行业的关注和思考。"

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倡,职工的技能操作比武应常态化,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异常困难。一是行业不愿意举办,人力物力财力协调困难,尤其是特殊行业的能耗比惊人。比如这次经编工的技能大赛。杨世滨说:"经编机的织造效率大于所有针织机,一般机器转速小于1000转,经编机能达到4000转,但耗比量很吓人,"许亮也帮忙算了笔账,"一台4米多的经编机,一天耗布量为1吨,一天原料费就是15000元,平均打一个样至少需要1.2吨的原料,需花费近20000元。"

二是企业参赛积极性不高。许亮说,最初在技能大赛报名阶段,许多企业都不愿意派员工参加,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地区和岗位差异,不同企业的员工待遇并不相同,尤其是经编工缺口比较大,熟练工都非常"紧俏",老板们害怕员工之间会互相"串通",担心引发员工看到别家公司的高待遇后的"离职潮"。

后来经过主办方、承办方和协办方的共同努力,换一个角度来协调,一切便迎刃而解。比如润源为比赛特意提供了10张特制小型经编机,既解决了比赛统一标准的问题,也为一些职业技能院校和研发中心提供了最为缺乏的实验样机,给科研提供了实际有力的帮助;再比如告诉企业要变"提防"为"融合",让不同地区和企业之间坦诚相见,打破隔阂反而能够更好切磋技能,提升整个行业的操作效率。

另外,产业升级之后,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已不仅仅是"制造"人才。19日,本次技能大赛的第一场理论考试结束时,来自福建参赛队伍的几名女工对记者说,试卷上的题目太专业,好多名词都读不懂,"平时公司只要求我们操作好机器,也没有过太多理论知识的培训。"后来记者又询问浙江某公司一位KS车间操作工的参赛代表"你们公司有没有提供给你们一个培养晋升机制,是否想过未来怎样提升自己"时,她一脸茫然,想了半天说,"没有。"

随着制造业中间投入部分的生产性服务所占比重不断升高,服务投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实物投入。这表明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日渐明显,服务已成为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升级后的产业,人才的双向流失依然是许多制造企业的现实,一方面员工看不到有提升的未来,一方面是企业留不住熟练工。所以,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加大对制造业领域里服务型人才的转型培养,从技能"封闭性培养"到进行一系列培训服务的"开放式提高",对于企业人才培养机制来说,其实已经变得日益重要。

切实改善员工待遇和地位也将成为制造企业留人的重要考量。20日,全国纺织行业经编工技能竞赛闭幕,获得第一名的操作工是来自广东德润纺织有限公司的欧小满,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将为她申报"五一劳动奖章"。据悉,获得本次大赛前三名的员工将被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全国纺织针织工业协会晋升为技师,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二级;第7到18名将晋升为高级工程师,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三级。包括此次在全国大赛获奖的员工们回去后的薪金待遇都将获得相应提升。

经编只是产业升级后制造业的缩影之一。中国制造业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这不仅是一个行业命题和经济命题,更是一个教育命题和社会命题;需要各方面改变和提升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中国企业。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