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星期三。做早操,听领导讲话,三一集团路机事业部的颜铁梅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准备设备、工具、物料,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是颜铁梅在三一工作的第10个年头,一切对他来说是如此熟悉,熟悉到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但是颜铁梅没有让生命成为固定模式,日复一日的原地踏步。他将质量与效率融入自己的日常工作,将创新培养成自己的习惯,仅2013年就完成工艺改善40余项。
走进三一23号厂房,各种路机生产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发出和谐的机器轰鸣声。从生产线到机加区到装配线,工人们如火如荼地奋战在各自岗位上,整个厂房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在厂房中穿梭前行,记者来到机加钳工班工作区,颜铁梅正在聚精会神地进行轴承盖的加工。
轴承盖要经历钻模、钻孔、倒角、攻丝等加工流程。每个轴承盖要钻6个孔,只见颜铁梅操作着摇臂钻床,不一会便完成了一批钻孔工作。颜铁梅告诉记者,以前,工人要先将轴承盖固定在工作台的卡盘上,再操作摇臂进行钻孔。完成整个轴承盖的钻孔后,移开摇臂,取下钻好孔的轴承盖,再装夹新的轴承盖进行加工,如此周而复始。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颜铁梅提出了连钻的概念,并制作了连钻钻孔工装,将工作台上的一个卡盘变成两个装夹固定装置。这样一来,工人在对一个轴承盖进行钻孔的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另一个轴承盖的装夹,实现钻床连续不断地进行加工。“连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仅节省了装夹和取下的时间,提升效率100%以上,而且降低能源等损耗30%以上。”
颜铁梅完成一批轴承盖的钻孔工作的间隙,一个同事过来借钻头。颜铁梅指了指身后的工具箱,示意同事自己取。打开颜铁梅自制工具箱,只见各种型号的钻头、丝锥、佯冲、斜铁、锉刀等工具,整齐地分层摆放在专属的工具槽中,并贴上了标签。“以前,这些工具全部一起堆放在工具箱里,用的时候要找半天,还容易划伤手。现在,需要用到这些工具时,什么种类、什么型号,一下就能找到。”颜铁梅的自制工具箱方便了自己,也成了车间里的宝贝,不时有同事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工具过来借用。
更换钻头,进行倒角,去除毛刺,一切驾轻就熟,颜铁梅开始进行攻丝(即制作内螺纹)。“以前,工人只能用手控制轴承盖攻丝,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物件偏移,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同时,丝锥加工一段时间后,粘有大量铁屑,易导致丝锥卡死、扭断以及攻丝烂牙。”
颜铁梅调查分析发现,攻丝无固定工装和丝锥磁化现象严重是影响攻丝质量与效率的主要原因。为此,颜铁梅制作了攻丝固定工装,确保轴承盖在攻丝过程中无滑移,并制作刀具消磁器,解决了丝锥作业过程中铁屑粘附的问题。“实施后,产品合格率从95%提升至97.5%,攻丝效率从每小时130个提高到180个,效率提升38.46%。”如今,在路机事业部,已形成小型盘类件攻丝作业标准和消磁作业标准。
完成轴承盖的攻丝后,颜铁梅特意将攻丝钻头取下来给记者观看。原来,颜铁梅也对它进行了改进。与普通攻丝钻头相比,钻头尖端制作了三道槽。“别小看这槽,攻丝的时候,可以减少铁屑残留在攻丝孔中,避免攻丝烂牙、丝锥卡死、扭断等情况。”颜铁梅说,改善前200个丝孔就要消耗一支丝锥,而改善后一支丝锥可完成3500-4000个丝孔,保守估算每年可节约成本13万余元。说着,颜铁梅翻出加工记录,每支丝锥加工多少丝孔均有据可查。
创新无处不在。在看似枯燥的钻孔、攻丝工作中,颜铁梅却不断提出工艺改善,今年以来,共完成有利于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工艺改善40余项。除此之外,颜铁梅还自制带校准快捷装夹工装,用于小件物料的钻孔加工,可提高效率40%以上;制作适用16种物料快捷钻引孔的工装,可将钻引孔时间缩短30%;自制钻模,有利于质量的统一性,也可明显提高效率。
工艺改善已成为颜铁梅的一种习惯,贯穿于他的整个工作中。颜铁梅说:“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反过来会更关注质量。”颜铁梅认为,进行工艺改善,既能降低劳动强度,又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于公于私都十分有益。他更希望自己的这些成果能够在路机事业部、在集团进行推广,创造更大的效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