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钟声即将响起,回顾2013年农机行业的发展,可以用“一支独秀”来形容。在部分机械行业深陷亏损泥潭之际,农机行业不仅跑赢了机械行业这个大盘,而且增幅位居13个机械子行业之首,收获机械、拖拉机等主要农机产品产销两旺,多数子行业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农机补贴、农机化、家庭农场等事业平稳快速发展。
回顾2012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迈上10亿千瓦台阶,预计达到10.2亿千瓦,同比增长4.3%;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5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免耕播种、机械深松、高效植保等各类农机化技术面积约2.6亿亩。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突破1亿亩;全国农机合作社数量超过3.1万个,同比增加10%以上。全年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预计达到4800亿元,同比增长7%;农机制造业、农机流通业加快发展,农机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3100亿元,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农机制造大国。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规范高效。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7.5亿元。为确保补贴政策科学高效规范廉洁实施,今年,农业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补贴结算方式创新试点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并倡导地方选择部分农业生产急需的机具品目在省域内满足所有农民申购需求,全面推进补贴政策信息公开,严厉查处违纪违规案件,进一步维护了农民自主权和企业公平竞争环境。购机补贴政策效应显着,农机工业产销两旺,真正使农民得实惠、农业得发展、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
农机装备总量增长结构优化。农机装备总量加快增加,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农机具增长较快。预计今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10.6亿千瓦,同比增长3%,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保有量同比分别增长9.5%、8.2%。水稻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预计分别达60.6万台、144.5万台,同比分别增长18.1%、13%,其中玉米收割机同比增长23.8%。
重要农时和薄弱环节农机作业水平显着提高。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农机作业机具供需平衡、作业市场稳定有序、作业面积大幅增加,农机成为抢收抢种、抗灾救灾的主力军,有力保障了农业生产的进度及质量。农机作业面积持续增加。“三夏”期间,全国小麦机收率超过92%,黄淮海地区完成夏玉米机播水平达90.8%。今年全国水稻机械种植、收获水平预计分别超过35%、72%,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玉米机收水平预计超过49%,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油菜、马铃薯、花生机收和冬油菜机播(栽)、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面积较上年大幅增加。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完成秋季农机深松整地作业1.2亿亩,为明年夏季粮油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机农艺融合扎实推进。完善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组织重点农作物机械化技术装备研发,甘蔗收获、根茎类作物收获、麻类生产等机具装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开展了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试验。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制定并实施了水稻、小麦、花生、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等5大类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促进适宜机械化的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装备技术集成配套,加快推进大宗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全年培训各类农机化专业技术人才达400万人次。全国新增农机化技术推广面积2.6亿多亩。
农机社会化服务深入发展。全面部署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各项工作,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建设活动,通过政策倾斜、示范引导、政企联动等措施,积极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农机服务主体。预计2013年全国农机合作社数量超过3.8万个,农机专业户超过520万个。农机作业服务环节从产中向产前、产后,作业领域从种植业发展到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和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迅速扩展。很多合作社成为既提供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又自己从事粮食生产的“双主体”。新型生产经营组织的蓬勃发展,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2013年中国农机行业领跑机械行业,在去年全国经济增速趋缓的大形势下,仍然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农机具产销量稳步攀升,农机市场价格稳健运行,中国农机工业迎来又一个黄金发展十年,行业景气指数持续上扬。农机化、家庭农场、农机购置补贴等热点词语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农机依然是中央大力支持的行业之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