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7日,秦皇岛港动力煤库存突破800万吨的库存警戒线,创下自2013年2月份以来的新高。如果加上曹妃甸港、京唐港和天津港,北方4港的动力煤港口库存就将近2200万吨。由于下游需求未见明显回暖,这一库存数据仍有继续攀升的可能。经历2013年四季度市场价格持续上升、景气度走势平稳的短暂回暖后,煤炭产业的市场行情遭遇了严酷的“倒春寒”。
更严峻的是,库存高企不仅限于码头,而且已在煤炭企业和用煤大户的产业链条上传导开来。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四季度末,煤炭产业产成品资金同比增长11.8%,较上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来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也表明,截至去年12月底,煤炭企业存煤约8400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约3000万吨。今年以来,煤炭企业库存增长的势头并没有减弱。
重点发电企业存煤方面,截至2013年12月底,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159万吨,同比增长0.6%。从2014年以来的情况看,电力企业存煤状况同样存在继续增加的动力。此外,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受困于化解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压力,耗煤量也有所减少。
总的来看,煤炭企业库存高、港口煤炭库存高、电厂煤炭库存高的“三高”局面已经形成。造成煤炭库存高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从供给层面看,近年来煤炭产业持续进行大规模的产业投资,产能建设相对超前,形成的产能集中释放,在下游需求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些产能很难得到有效消化。而去年四季度,煤炭价格的报复性反弹发出了市场回暖的错误信号,导致一些煤炭企业不顾“产业正处于寒冬期”的现实,开足马力生产,造成煤炭库存积压。同时,进口煤凭借价格优势,特别是在国内煤炭价格出现报复性反弹后,持续冲击国内煤炭市场,加剧国内煤炭供给相对过剩,也加剧了各个环节的煤炭库存持续增加。
从需求层面看,今年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出现罕见的气温偏高天气,电力迎峰度冬的压力减弱,电力用煤减少;适逢春节,下游工业企业停工导致煤炭日耗急剧下降;下游行业在政策因素影响下,煤炭需求减弱,买煤的积极性明显降低。去年四季度,煤炭市场已经出现“无量空涨”的行情,煤炭价格虽然环比上涨,但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却由增转降,表明市场需求并未增加。今年以来,煤炭价格在市场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出现持续下滑,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一路走低,1月29日跌至584元/吨。库存高企,价格下滑,将使煤炭企业的经营困难继续加大。
业内有一种观点乐观地认为,煤炭产业的景气走势已经趋于平稳,各项指标有望得到修复,产业经济周期性调整有望软着陆。不过,长期来看,煤炭产业仍面临全球煤炭产能过剩,进口煤持续冲击,国内煤炭产能集中释放等因素影响。此外,国家推动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持续推进,也在一定程度减少了煤炭用量。短期看,春节后动力煤处于供需淡季,加上1月份贸易商进口合同集中兑现,国内煤炭需求将进一步受到抑制,国内煤炭去库存化过程仍将持续,煤炭市场供需总体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不会改变。因此,煤炭产业短期内摆脱不利局面、走出产业“寒冬”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要熬过这轮“倒春寒”的行情,关键是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在资源约束、成本约束、资本约束、市场约束、绿色约束等条件下,找到新的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而从宏观层面看,必须加快依靠改革与发展化解产业运行中的不利因素,特别是要更彻底地推进煤炭产业市场化改革,尽快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引导煤炭产业优化产能结构,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千方百计化解已经形成的相对过剩产能。只有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煤炭企业才不会畏惧“春寒”。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