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评估结果显示:2011年和2012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均值仅分别为59.07和61.95,而机床、船舶、汽车和钢铁等35个重点行业处于起步建设和单项覆盖这个两化融合初级阶段的企业比例则高达68%,可见总体情况并不乐观。
在制造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竞争优势的今天,两化融合未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人们不仅要问原因何在,怎么破解?
对此,长期研究两化融合创新发展的制造业信息化专家金达仁教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主要原因是多数企业缺乏主体意识,不按科学规律推进两化融合,明显缺少应有的总体规划和明确量化的应用目标。特别是这些企业在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既不对传统、落后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优化重组,也很少对加工设备和制造工艺等进行同步改造升级,从而使两化融合失去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那么,如何推进才能加快制造业两化融合进程,提升两化融合水平?
金达仁教授为此提出了制造业应按工艺规程推进两化融合的研究观点,可谓形象而明确,抓住问题的根本。他说制造业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如同加工零件和产品总装一样,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先进的工艺规程,企业只有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去推进两化融合,才能有效提升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实现预定目标。
金达仁提出的制造业两化融合工艺规程包含八道工序,一是加强培训;二是评估现状;三是成立机构;四是制定规划;五是设计方案;六是采购设备;七是推进实施;八是评审验收。
以下是金达仁对其中二道工序的工艺要求作举例说明。
加强培训工序:基于知识驱动和培训先行的理念,把加强培训设定为两化融合工艺规程的第一道工序是十分必要的。
又基于对两化融合战略目标的认识,两化融合培训内容就不能仅限于以往的IT应用、软件功能和实施专题;而更应包括诸如全球制造业竞争态势和企业发展战略、两化融合和企业创新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柔性制造系统、IT和信息集成应用、现代企业管理与现代制造服务理念和方法、两化融合工艺规程和总体规划等综合知识。
受训人员应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培训时间约为7-12天。通过培训,企业不但要考核受训人员是否掌握了相关理念和方法,提升了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更要考核受训人员,特别是两化融合主管领导和CIO推进两化融合的主观能动性及科学推进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规划工序:毫无疑问,制定两化融合总体规划(信息化规划、业务体系重组规划和技术改造规划)是两化融合工艺规程的关键工序。
企业在制定规划时,首先应理性、定性、定量的分析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自身发展战略和整
体现状及需求。其次应制定明确、量化的总体(应用)目标及规划与各项目的实施进度。第三应积极采用德国工业4.0、绿色制造、产业链、协同商务、战略-模式-流程、深化应用ERP、美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先进理念、技术和方法。第四应大力推进企业现有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的优化重组,加工设备和制造工艺的改造升级,以及各种信息系统的建立、集成和应用。第五应制定规划及项目的投资概算,分析资金的投入产出。重要的是,整个规划应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完整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通常,规划应委托专业机构制定并经过专家评审。规划通过企业审批后,应将其作为支撑体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本文来自机经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