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东地区在能源和贸易领域的关系正迅速发展。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5日在北京召开,标志着这一论坛成立10周年。此次会议结束之时,与会各方为在今后10年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绘制了正式的蓝图,而且为实现双边贸易增长以及中国在该地区以能源领域为基础的投资增加制订了计划。然而,随着中国在该地区扩展经济足迹,其战略存在是否将同样得到深化呢?
在10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成为中东重要的经济活动参与者。双边贸易已从2004年的255亿美元升至2013年的2390亿美元。中国目前也是该地区石油的最大消费国。新的贸易和政治联系将使中东和亚洲,尤其是和中国走得更近。
中东各国领导人认识到这一变化,纷纷寻求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多位海湾地区的国家领导人相继访问中国。2013年9月,巴林国王哈马德首次访华。沙特王储2014年3月正式访问北京。5月,伊朗总统鲁哈尼造访中国。此外,科威特首相为出席中阿合作论坛会议访华。
中国正寻求用更加强有力的商贸联系作为能源贸易的补充,从而消除贸易赤字并为中国公司在中东创造新的投资机会。中阿合作论坛绘制蓝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扩展中阿双方在核能、航空航天技术和新能源等方面的合作。
然而,即使北京正在加强与阿盟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之间的政治对话,中国与“帝国坟墓”阿富汗的接触也存在明显限制。
中国领导人优先处理的问题是努力执行雄心勃勃的经济再平衡计划,引导经济完成具有挑战性的调整过程。在外交层面,他们的关注重点是“邻近国家”—处理海上争端,以及应对阿富汗防务交接所引发的潜在不稳定因素。
石油供应安全是北京与中东打交道时主要关注的问题。对此,北京已通过储存石油和寻找多个石油进口来源来避免遭受潜在的石油能源危机的影响。对于中国而言,在战略层面更加深入地参与中东地区事务风险依然过高。这不仅可能破坏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政策,而且可能导致外界对北京针对少数民族实施的相关政策产生愤怒情绪。考虑到北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在相关问题上的利益极为不同,围绕巴以和谈及伊核问题等复杂地区问题表明立场会带来风险,并妨碍北京与这些贸易伙伴之间关系的发展。
华盛顿在中东的存在因而符合北京的利益。而依然存在的动荡局面势必会把华盛顿的注意力从亚洲转移。在可预见的未来,即使美国缩小在中东的存在规模,中国也仍将在不参与政治事务的情况下维持与该地区的经济关系。这种接触的代价远大于其带来的益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