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再制造:既有信心 又揪心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4-06-20 09:34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再制造行业”作为国内的新兴产业,也是循环经济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但却令人有些陌生。其背后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正在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鼓励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逐步显现。再制造若能达到发达国家的利用

“再制造行业”作为国内的新兴产业,也是循环经济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但却令人有些陌生。其背后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正在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鼓励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逐步显现。再制造若能达到发达国家的利用规模和水平,将有效缓解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环境负荷加重的诸多难题。

工程机械再制造:既有信心 又揪心

潜力巨大 难题不少

有人将再制造比作‘开挖城市金矿’,通过旧机拆解、清理、零件再加工修复、装配、试车、喷漆包装等几个主要环节,一台已经报废的柴油发动机,最终能够变成一台性能优越的崭新发动机

有数据显示,我国工业行业每年因磨损和腐蚀等原因导致设备停产、报废造成的损失将近占到全年GDP的10%,损失高达千亿元;同时,巨大的资源浪费无疑还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预估的破坏,而这也正为刚刚起步的再制造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所谓“再制造”,就是将大量的废旧机器设备集中起来,以拆解后的废旧零件为毛坯,利用表面工程技术对毛坯进行批量化修复,重新赋予废旧机器服役能力。作为循环经济的一种生产模式,通过再制造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可以达到或超过新产品。与此同时,由于再制造过程只是对原有零部件的修复加工,成本是新产品的50%,而且可节能60%,节约金属材料70%以上,因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工业制造对环境承载力的压力。

当前,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面临很多突出问题,比如社会认可度较为缺乏、旧件来源及产品销售渠道不够畅通、政策支持尚未细化、相关法规亟待修订等等。“对于再制造这样一个潜力、前景广阔的行业,我们既有信心,又很揪心。”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如是说。

不缺技术 缺认可

中国不缺再制造技术,缺的是社会认可度,升级后的再制造产品完全可以超过新品。可节省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减排80%的再制造业,在欧美国家发展50多年,已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全球产业规模已超1400亿美元。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再制造产业规模只有几十亿元。像卡特彼勒这样的全球工程机械再制造业巨头,已经纷纷将触角伸向中国。

我国已进入机械装备和汽车报废的高峰期,再制造产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据测算,全国80%的在役机械超过保证期,机床保有量800万台,役龄10年以上的传统旧机床超过300万台,废旧汽车约500万辆。且不说达到德国废旧汽车100%的回收利用水平,就算仅将其中的10%进行再制造,产值规模都将超过千亿元,潜力十分巨大。

“再制造不仅是对旧件的回收利用,它始于产品设计期,并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王松看得更远,他说,即使没有鼓励政策,也要自建再制造回收和销售网络,完善再制造的售后服务平台,在全国成立八大再制造基地,力争今年再制造规模突破1亿元。企业努力的更大意义是建立机床回收利用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我们走在前面就是对行业标准的贡献”。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