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巴西包索市阳光明媚。车在蜿蜒起伏的381国道匀速而行,车窗外,是大片阔叶林连接而成的热带长廊。再往前,视野骤然开阔,远远望去高高水塔上醒目的徐工LOGO和XCMG映入大家的眼帘。极目远眺,拔地而起的徐工巴西制造基地尽收眼底:中国国旗、徐工旗帜迎风高扬的全玻璃气派的现代化办公楼以及连成一片14万平米气势恢宏、技术领先的厂房交相呼应,这样规模的制造基地在巴西南部尚属首家。制造基地内,一场徐工巴西制造基地竣工投产暨产品下线仪式正盛大开幕。
“立足巴西、做强巴西、辐射拉美”,在徐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的世界级版图构架中,徐工巴西被寄予厚望:徐工巴西要成为徐工国际化事业海外生产基地的开拓者,举全集团之力做好巴西,将徐工巴西打造成国际化可复制的管理样板。
大团队合影.
正因为此,徐工在巴西走过的足迹从容而果敢。从2004年徐工产品首次进入巴西市场开始由粗到细、由全到精的品牌建设,到2011年投巨资引航“出海”,拟定两亿美元制造基地建设项目。
环境友好的绿色工厂版块-装配流水线
环境友好的绿色工厂
“我们将在徐工巴西系统化推进精益制造管理的各个模块,形成适合巴西制造自身的柔性精益制造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公司生产运营系统在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状态下持续运行”。徐工巴西制造总监KIMURA站在正在装配的汽车起重机前,兴致勃勃地介绍道。他说,巴西制造围绕“精益制造”的主线,将从全面流动管理、全员生产维护、持续生产改进、全面品质内建、精益供应链管理以及职业化团队建设六个模块齐头并进,按照“布局、做实、做优、做强”精益制造的实施步骤,努力打造一个环境友好、生产高效的绿色工厂。
梦想天空分外蓝版块-中巴员工
未来发展蓝图已经绘就
徐工过去十年在巴西不同阶段的发展跟中国与巴西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密不可分。随着习近平总书记访巴和金砖五国会议的召开,中国与巴西交往与合作的不断深入,徐工也在国家浪潮的引领中,不断思索着自身的定位与发展。巴西是工程机械中高端产品市场,面对强手如林的世界各地工程机械制造商,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怎样拓展徐工产品市场份额?如何研发并制造出适应于巴西工况的产品?徐工巴西在王民董事长总体战略思想指导下,经过在充分调研,并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初步制定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未来五年,徐工巴西将充分发挥巴西经济增长优势及世界杯、奥运会的盛会效应,立足巴西、做强巴西,辐射拉美。采取多品种、双渠道的营销战略,国内外共同建立、发展与完善备件服务体系及产品协同研发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配套体系,注重质量与效率,降低配套风险,突显服务有效性、及时性。以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化战略为指导,高举高打高附加值产品,增强与竞争对手比肩抗衡能力,并探索多元化的新型营利模式。2018年实现销售5大类产品为主的工程机械5000台,营业收入达到15亿雷亚尔,位列巴西工程机械前三强,并致力于将徐工巴西打造成徐工国际化可复制的成功样板,从市场、管理、技术、人才等层面全方位支撑徐工国际化战略。
管理推进日渐成效
徐工巴西制造基地竣工投产仅仅是一个开始,徐工国际化征程的号角嘹亮,振奋着我们的精神,昂扬着我们的斗志!
巴西时间2014年7月18日上午11:30,当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外审老师宣布公司顺利通过外审时,徐工巴西会议室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与会员工发自内心的激动,有的人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为了提高徐工在巴西的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并保证公司第一批下线的汽车起重机具备销售资质。质量体系认证的准备工作早在九个月前就已经展开,认证工作项目组克服了中巴文化差异、语言沟通障碍、对企业管理的认知及操作方式的不同、质量人员和翻译人员的紧缺、工厂尚在建设还没有真正生产运营等等问题与条件的限制,在集团科技质量部与各事业部技术与人力的支持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奋战下,中国徐工人艰苦拼搏、任劳任怨,巴西徐工人的一丝不苟,按章办事等各种优良品质均发挥得淋漓尽致,质量体系的跨国界在徐工巴西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认证项目组通过高效地展现各部门按质量体系要求执行的工作流程,产品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实践,赢得了审查老师的一致认可,徐工巴西终于敲开了汽车起重机ISO9001质量认证大门。
徐工巴西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仅仅是在管理上小试牛刀,未来企业采取怎样的运营模式?怎样为企业创造盈利能力?怎样构建研发体系?怎样建立营销服务体系?怎样在双矩阵管理模式下实现生产的精益?怎样推进文化融合,用徐工文化去感染人、凝聚人?怎样把不同国家和地区员工的思维习惯、价值取向,凝聚起来形成合力?怎样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进团队进步,促使徐工不断前行?以上这些问题近期在集团副总裁王岩松的带领下,徐工巴西管理团队上下不断地探索,将给出一个个可行的方案,确保徐工巴西战略落地。为徐工巴西的经营和持续成长指明方向,为形成更为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努力为徐工海外建厂积累可复制的管理经验。
梦想天空分外蓝
2012年5月29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架银色的飞机展开羽翼,终点站:巴西。
机舱内,来自起重机事业部的龙永峰俯视着窗外上海上空的繁华与鳞次栉比,心中有忐忑,有期待,更多的却是兴奋。他和其他4名年轻的设计人员,将奔赴巴西开始开创性的工作之旅。想到即将在遥远的巴西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龙永峰心头一热。而在2011年那个灼热的夏天,令他永生难忘。正是从那时起,徐工集团“海外人才培养工程”全面启动,通过了半年的海外人才培养,为他们充分热身,帮助他们走好海外工作的每一步。
因为有准备,所以更期待,而怀揣这种开天辟地期待的,不仅仅是龙永峰,也不仅仅是青年人,所有的徐工人都在期待着这一刻。因为它让所有徐工人找回青春,点燃梦想。
尽管前期有着充足的准备,但异国他乡带来的困扰和难题却丝毫没有减少,衣食住行首当其冲。龙永峰至今仍清楚的记得,因为不会说葡语,他和巴西同事的沟通往往是“鸡同鸭讲”。初到包索市,大家蜗居在一起,一个两层的小楼房住着20多人,喜欢独处的巴西,没有人能够理解我们的疯狂。在国内“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一顿中餐,如今竟成为一种奢望。为了吃上一顿家乡菜,几个没做过家务的男人慢慢学会了买菜、做饭……
而现在,这些问题都早已迎刃而解。徐工进驻巴西“冲锋队”面临的这些困境,在第一时间被反馈到徐工总部,王民董事长的话语朴实却掷地有声:要让大家吃饱吃好才能不想家,如果能够吃上徐州的油条、包子、辣汤那就更好了。“车马未动,粮草先行”,一项关于提升徐工巴西员工生活质量的后勤保障工作开始加速推进。如今,徐工巴西有了宽敞明亮的公寓楼,有了相对独立的私人空间,有了公司自己的中国餐厅,还有中国大厨掌勺,让大家每顿饭都能从舌尖上品味到中国味道,因吃不饱吃不好而想家的感觉得到了缓解。另外徐工巴西党委制定了详实的“入乡随俗”式培训计划,每周一次的语言培训和不间断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为大家搭建了一个语境体验式的平台,现在技术中心的所有人员几乎不用借助翻译就能和巴西同事一起完成一些日常工作。
“奋战了2年,就等着竣工投产呢,两年前,我们听到的是怀疑的声音,大家都在说“maybe”。18个月,一个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在开业庆典上,参观完我们工厂的巴西人最终的一致结论是:“amazing”。两年前,当我们接通一个巴西配套商的电话,我们会听到“Sorry,I have no time”,今天我们接通电话,我们会听到“Do you have time?”你要问最振奋的时刻,对于我们技术人员来说,就是技术上找到了突破点、市场有了好消息!”谈到2年间的成长,龙永峰和他身边的年轻人感慨颇多。
在龙永峰的工作笔记本上写了这样一行诗:惜别故土赴蛮荒,披荆斩棘始开创。也是铮铮男子汉,游子他乡知夜长。再为徐工铸金汤,技术先行不敢忘。踏出国门第一步,“巴西”誓证我最强。诗结尾的右下角写着2014年6月6日,这一天,正是巴西制造基地竣工投产之日。
春风化雨般的文化融合版块-研发人员.
春风化雨般的文化融合
在巴西,如何尽快实现徐工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对接融合?如何将徐工先进的管理经验、人才优势、品牌优势嵌入巴西基地,在徐工大平台上实现管理升级?如何让徐工文化在巴西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些问题早就摆上徐工管理层的议事日程。
正如徐工巴西总经理李前进在七一表彰会上所讲:“我们大家不仅仅是徐工文化的追随者、践行者,更应该成为传播者和形象大使,尤其是在异国他乡,徐工人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了自身,更体现了一个企业和一个国家的形象。”在巨大的机遇和同样巨大的考验面前,徐工人正用实际的行动来践行、移植着徐工的管理与文化。
而真正做到文化的融合,做到从管理方法到文化认同的形神兼备,徐工巴西管理层深知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在对企业文化进行顶层设计,并以体系为保障,定为工作语言,葡语、中文为辅助语言。让巴西籍关键骨干参与公司的各项重大决策,提高外籍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各种主题活动,传承中国文化、中国思维方式、工作习惯和企业文化,通过相互信任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而在人才培养上,最终目标是各类人才当地化,按照营销团队、技能工人、管理团队、技术团队逐步有序进行当地化。过程中充分汲取徐工人才培养的先进做法。吴闯和Kaue是徐工巴西人才培养中的“结对子”伙伴,这种中葡员工一对一结对默化的形成了一种“志同道合”。
谱系的另一端是徐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爱在巴西、扎根巴西”员工关心关爱工程,成立了“温馨驿站”服务中心,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义务理发等11个服务项目,解决在外员工的后顾之忧,努力提升职工归属感和幸福感。每月一主题特色文化活动更是搭建了一个寓教于乐的平台,中巴员工交流会、五一精彩有奖竞答、母亲节温情分享会、“激情绽放‘羽’你共进”羽毛球比赛、中巴员工“goal 快乐 go xcmg goal足球”主题足球比赛、“凝神聚力 ‘篮’海争锋”篮球比赛,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润物无声,随风入夜。这些有步骤、有计划的文化活动,如同一场春雨,让文化融合的效应初显。
4、永不磨灭的徐工情怀版块-
永不磨灭的徐工情怀
走在徐工巴西制造基地中,有氤氲的阳光环绕,有清风和白云陪伴,两个月前通过党员义务劳动亲手栽种的绿草如今已经扎根发芽,远望去恍如一派春色。“每次清晨路过,看到这片绿草凝萃,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这些由派驻巴西的90多名徐工员工亲手栽种的绿草和树苗,满含着大伙儿的期望和寄托。
走过这片芳草地,采购与进出口部的胡博会忍不住回头多望几眼。不足30岁的他称得上是徐工巴西的元老了。第一次来到巴西是2011年5月,当时的他是徐工巴西技改项目组的一员。回顾那段最初的岁月,真可谓创业艰难百战多。由于语言障碍、陌生的环境及文化的差异,要不断的通过会谈、通过翻译,让巴西了解徐工的理念,而最初这些文化碰撞、理念融合的地点甚至都是借用当地政府的会议室才得以实现,而在国内只需要简单的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巴西也需要自己跑来跑去,有时候为了不耽误工期,还需要驱车百里亲自去运建厂物资。看着崭新明亮的厂房建成投产,他内心由衷感到最初那几年经历的所有困难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徐工巴西制造基地建设的这几年,员工们的心中也有过彷徨、波折、期待、激情和振奋,但大家都心怀着同一个目标,心拧在一起,劲使在一处,大家有过为了一个难题争得面红耳赤,但当难题解决后却又相互鼓劲、共同奋斗。正因为此,“能吃苦”也成了巴西员工对中方员工最初的认知。而如今,随着巴西制造基地的正式投产,在巴西员工心中,中方员工已经不仅仅是“能吃苦”,也多了“有办法”。
在艰苦创业的阶段,如何用优秀的文化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最近,徐工巴西党委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主动走进部室、走进员工,让大家提意见。这些点点滴滴,凝聚了大家对于徐工巴西这个家的关心与关注,更是徐工情怀的一种表达。
而徐工情怀的更深处也远不在于此。徐工在中国,竭尽所能的担当着一个国有企业所能够为国家付出的一切。而在巴西,徐工同样将“大家”的外延不断延伸。6月27日,巴西包索市NOSSA SENHORA AUXILIADORA敬老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在徐工巴西党委的组织下,来自徐工巴西30多名的志愿者们,为敬老院老人修剪指甲、读圣经、编辫子、唱歌跳舞,送去了精心准备的小礼品,在欢声笑语中,传递着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敬老院院长Carla女士激动地说:“我知道XCMG是中国的一个大企业,XCMG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我们巴西企业很少能做到的,感谢中国,感谢XCMG”。
机器轰鸣,在徐工巴西,从管理者到员工的心中都牢记徐工集团所赋予自己的责任、使命;牢记王董事长 “把徐工巴西打造成徐工国际化可复制的管理样板”的重托与期望,思考并努力走好、走稳徐工巴西作为徐工国际化道路关键之步。徐工巴西公司有徐工集团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关心;有各事业部的支持与帮助;有全体徐工巴西员工对徐工巴西充满必胜的信心,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精诚团结、众志成城,败不馁、胜不骄,实现公司和个人的共赢发展,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箴言不断鞭策、共勉。窗外阳光明媚,徐工人在为理想而战,为珠峰登顶而战,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世界工程机械强国而战!徐工巴西,开创国际梦想的云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