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研院所到声名远扬的全球化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转型是否成功是关键。失败了,功亏一篑,变成不伦不类的企业,成功了,便是凤凰涅槃。一家走向市场的科研院所能够释放多大能量,达到什么样的层次,中联重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
今天中联重科迎来了它的22周年生日,从92年9月28日开始,中联重科正式改制,从科研院所走向企业,22年以来,中联重科历经风雨的洗礼,成长为全球化的企业,并成为国企改制的典范。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年累与的积累。那就让我们重温中联重科的成长史,揭开其成功的秘诀。
出生 痛并快乐
脚步回到中联重科成立的那一年,1992年9月28日,中联重科的前身——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中联重科建设机械产业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一把榔头,一把钳子,一把起子,组成了制造中联重科泵的车间一景。
中联重科1992年成立现场
当时车间生产线场景
1993年,中联重科开发生产了第一代混凝土输送泵,第一台HBT40泵于7月1日下线,并由詹纯新董事长亲自带队,亮相山东济南举办的建设机械销售展会。这也是中联重科产品第一次在大型展会亮相。这台输送泵也奠定了中联重科输送泵的基础,在当年的销售额中,这台输送泵不负众望,实现销售额500万元,利税230万元的好成绩。
詹纯新董事长带队参展
1994年1月,原长沙建机院混凝土机械研究室、机械厂成建制并入中联重科,自此,中联重科有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和生产基地。由于中联重科第一代砼泵不尽完善,故障百出,在市场销售良好的情况下,中联重科做出令人大吃一惊的消息:全面停产,寻找故障原因。当年7月,中联重科成功研制出第二代砼泵,并米娜费换回前期已销售的10台机子。这一举动,对中联重科重科的品牌塑造和公司后来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让一款产品停产不难,难的是在销售情况良好的状态下停产。但是中联重科面对自己的问题机器,毅然决然的决定停产,其这种零容忍的态度,为中联重科以后的路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一个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每一段成长历程都是一段永不重播的电影,不可复制。只是在出现错误之后,能够积极改正,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加以改正,成为以后旅程中的前车之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如此,企业亦如此,中联重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榜样,无愧于行业领头人的称号。
正因为中联重科本着严以律己的态度,中联重科在当年12月,完成营销及技术收入40007万元,创利税1200万元,给94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成长 不可言说的秘密
回到1995年,3月原长沙建机院中起公司成建制并入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开始纳入中联重科产业化范围。当年12月,中联重科完成产值1.1亿元,实现利税3500万元。丰硕的果实离不开管理者辛勤播种的汗水,同月,詹纯新被命名为建设部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来到1996年,10份中联重科组织结构改为一办、二部、四个公司和一个“中心”,自此,公司运行机制正式形成。同月,在原中联重科城市道路清扫产业开发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联重科专用车辆公司,并取得了国家认证上牌,生产系列清扫车。依然是该月,中联重科完成产值1.2亿元,利税420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脚步来到1997年,8月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和中联重科起重有限公司成立,中联重科公司迈出产权结构改革的步伐。还是该月,中联重科产品走出国门,道路清扫车出口埃及,产品走出国门的征程正式开启。
走进1998年,中联重科品牌开始呈现出势不可挡的优势。这一年,中联重科产品用户满意率达97%,荣获全国建机用户委员会颁发的“用户满意奖”。这一年,中联重科全年获得各类荣誉称号7项,计有“湖南省火炬优秀企业奖”、“长沙高新区1998年度十强企业”等。获奖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其中获科研及产品奖11项,计有“HBT50、HBT60混凝土泵一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QTZl25MB38塔式起重机(起重布料两用机)——1998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HBT系列拖式混凝土泵——湖南省火炬计划优秀项目一等奖”等。
同年8月,中联重科获得建设部1997年度第二个上市公司额度指标,同月,中联重科正式开通国际互联网站,开始向全球发布公司信息。在获得上市指标之后,中联重科于10月到11月进入上市准备阶段,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银律师事务所、中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六合正旭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等中介机构来公司做申请上市预审材料,公司开始进入上市工作的实质性操作阶段。
进入1999年,99年中联重科来说是收获的一年。在这一年的1月8日,江泽民总书记、朱熔基总理接见中联重科和全国其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单位代表。15日,詹纯新董事长获湖南省“光召科技奖”。 7月,中联重科第一台“YZ20D压路机”产品样机试制成功,8月8日,长沙中联重科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注册成立,10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的高浓多相混合料泵送成套设备产业化试范工程项目中的混凝土泵装配车间以及混凝土泵调试监控中心破土动工。
从出生到成长,每一个片段都是经典,无论是伤痛还是愉悦,都是无可复制的永恒,值得永久回忆。
发展 展翅翱翔
走过出生,经历成长后的中联重科,开始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2000年,中联重科5000万股A股股票在深交所隆重上市。进入发展的阶段中联重科开始振翅高飞,破茧成蝶。2001年中联重科正式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这是中国入世后国内企业首次成功并购国际知名企业。从此中联重科正式迈入国际市场,蓄势待发,势不可挡。
2002年3月,中联重科YZ18G高原型特种振动压路机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由国家高原工程机械权威认证机构――机械工业高原工程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出具可靠性结论书的压路机产品。12月中联重科中联重科当选中国十大“最具有影响力企业”。
进入2003年,由中联重科份公司浦沅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生产的我国第一台六桥底盘百吨汽车起重机成功下线,这标志着我国百吨以上大型汽车起重机只能靠进口的历史宣告结束。中科北斗成功开发出“北斗一号”一体化型、车载型、指挥型卫星导航定位通信机,并通过湖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整体技术国际领先。
2004年1月我国自主开发研制的第一台就地热再生机组之加热机在中联重科科技园诞生。7月,我国首台特殊物料输送泵在中联重科问世。12月25日,浦沅分公司制造出国内最大的履带起重机QUY200。
2005年3月,中联重科中标事业部研制成功国内最大吨位的高压清洗车ZLJ520GQX,装载质量为12吨。4月,中联重科湖机事业部成功开发出国内首台全自动宽带分齿机。4月30日,中联重科中科北斗生产的“北斗一号”成为珠峰峰顶测高唯一卫星导航定位通信机。7月,中联重科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成套设备被国家科技部列为2005年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2006年,中联重科创造了多个之最填补了多项空白,国内首台最大的BG2100路面冷铣刨机在中联重科问世。世界首台路缘清洗车在中联重科问世、中联重科BG2100型铣刨机施工效率创下国内之最、联浦沅专车公司生产的多功能军品车填补国内空白。由中联重科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目前我国最大的QUY600型履带起重机顺利下线,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大型液压履带起重机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2007年7月,中联重科设备在参建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过程中,创下三项世界之最。8月1日,我国第一台专用于高速铁路支承层施工的滑模摊铺机在中联重科成功下线,再次打破洋品牌的垄断。此时的中联重科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初生牛犊,在不断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影响力的同时,开始注重承担社会责任。1月9日,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联重科重科“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2008年中联重科掀起并购狂潮,6月斥资2.71亿欧元,获得了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下称“赛法”)公司100%的股权。后出资1.5亿元收购湖南汽车车桥厂,占注册资本的84.9%。7月收购华泰重工82%股权,12月收购常德信诚液压公司。
从2000年到2008年,中联重科一路走来,从咿呀学语的稚童发展为行业领先巨人。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巩固 站在行业的顶端
在行业大发展的十年中,中联重科也在借势而发。迅猛发展的中联重科如今需要的更是巩固,如何巩固自己行业领导者的地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能看的更远。发展中的中联重科,永远都在最前方。
在行业低迷时期,中联重科没有固步自封,加大国际市场本土化战略,将目光着眼国际市场,并有了不俗的表现。
2009年3月,中联重科 “ZOOMLION”商标被司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一家中、英商标分别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国际化企业。6月29日,中联重科获“2008年度环保突出贡献奖”,11月7日,中联重科荣获首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2010年12月,中联重科52-6RZ型混凝土泵车及QUY1000履带起重机分获2009工程机械TOP50金手指奖和技术创新金奖。
2011年,4月28日,中联重科荣获“2010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创新之星”。5月20日,中联重科荣获德国TüV莱茵集团颁发的CE证书和北美证书,成为国内同行业首家同时完成履带吊和汽车吊欧美认证的起重机械制造商。5月28日,由中联重科自主研发制造的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ZCC3200NP成功下线,为全球起重能力最强的移动式起重机。10月19日,中联重科布料机自动爬升技术研究试验成功,取得在国内外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
2012年1月11日,中联重科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上回转塔机D5200同时再创两项新的世界纪录——起重设备第一次实现了将200吨以上物体一次性提升到200米以上的高度,即世界上第一台实现“双两百”的起重机;并创造桥梁建筑史上的钢塔结构90天安装42个节段(安装总高度=126米×2)的最快纪录。2012年1月30日,以创下新吉尼斯世界纪录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为首的工程机械车队,共计448台套设备,浩浩荡荡地驶出中联重科总部大门,批量发往海内外,交付全球各地用户。2012年8月,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公司推出一款超大吨位汽车起重机QY220V,它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吨位的汽车起重机。
2013年9月10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称,中联重科已于9月9日和香港CIFA公司其他股东完成了股权交割手续,意味着中联重科实现了对世界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的全资控股。12月20日,中联重科收购全球干混砂浆设备第一品牌——德国M-TEC公司。
2014年5月,在全世界同行面前,中联重科代表中国首次提出两项起重机相关国际标准提案,一举打破了欧美日企业长期主导工程机械国际标准的格局,成为起重机行业新的领航者。2014年8月8日,中联重科宣布收购荷兰Raxtar公司35%的股权,这标志着中联重科将携手这一全球知名施工升降机企业,加速打造全球施工升降机龙头。
处于巩固时期的中联重科重科,放眼国外,不断的实施海外聚焦战略,推进在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海外基地建设;并加快对重、热点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投入,深耕市场,美洲区、中东区(包括沙特)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在行业低迷期中不断的节节攀升。在国内市场,中联重科不断布局开拓,收购奇瑞,涉足农机市场,开启新的征程。
22年的风雨兼程,中联重科在22年里所经历的、所获得的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达的,在这里,慧聪工程机械网编辑不能一一呈现,只能选取22年中最经典的片段来呈现,再现22年里中联重科的辉煌成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联重科在接下来的岁月中,一如既往,引领着行业前行。
声明:本文系慧聪工程机械网独家稿件,版权为慧聪工程机械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慧聪工程机械网)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