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您好,李先生。您能简述一下贵公司生产哪些再制造零部件吗?贵公司的生产战略是怎样的?
卡特彼勒是世界再制造产业的领导者。我们的再制造产品集中于我们自己制造的产品,例如机器和动力系统,但我们仅限于为这些机器和动力系统提供再制造零部件,而不是再制造整台机器。因此,我们所谈论的再制造并不是从整机层面来讲,而是从零部件层面讲的,比如液压装置、发动机、发动机配件、传动系产品等。
因此,首先我们关注的是我们自己制造的产品。其次,我们也替汽车领域的整车厂商再制造部分产品,但这不是我们的主要业务。同时,我们也为铁路机车行业生产某些“机车产品”,并为卡特彼勒旗下的“索拉透平”提供再制造产品。
说到生产战略,有两件事非常重要:第一,再制造仍然是属于制造业的范畴,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考虑到再制造的本质及其复杂性,如何经营再制造业务和达到低成本和高品质,是再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我们的战略就是提高经营效率,创造更多价值。第二,对再制造而言,如何使用更多的二手部件,就是说如何恢复更多组件以确保我们能尽可能多的利用这些二手部件。
问:您能介绍下贵公司的旧件回收渠道,销售网络及产品推广手段吗?
说到渠道,我们为卡特彼勒再制造、索拉透平、机车行业等几个细分市场服务。这里有些是直接销售,有些是通过经销商,但大部分业务还是通过经销商。目前我们采用“一对一”的交换模式,这就是说经销商或客户购买一个零件或者再制造部件,然后把旧件返还给我们。这是我们所采用的业务模式。经销商在此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他们可以向最终用户销售再制造零部件,另一个是他们也可以在给最终用户修理发动机或机器设备时在自己的车间使用再制造零部件。
关于产品推广,再制造产品确实不仅成本低廉,并且能够提供与新品相同的质量。我们对客户和经销商进行引导教育,告诉他们再制造产品是如何与新品具有等同质量且成本更低的。再制造能够帮助客户和经销商大大减少购置和运营成本。同时我们还为再制造产品提供与新品相同的质保服务。另外,从产品质量角度考虑,我们也对每个组件和部件进行检测,就像我们检测新品一样,以确保它们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参数能够满足卡特彼勒新零部件的技术指标。我们在提高客户对再制造的认知度方面做了大量的教育引导工作。
就再制造对客户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中,有面临任何困难吗?是否有遇到任何的偏见或成见呢?
再制造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我们面临很多的挑战。客户,甚至经销商会说“再制造?从没听说过”。我们是一切从零起步,不断告诉客户和经销商再制造的定义,并展示再制造给他们带来的获益。我们付出了大量时间来教育客户、社会和经销商。同样地,通过像今天这样的采访,我们希望能让社会对再制造有更好的理解。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再制造相对还比较陌生。尽管在美国它已有40年的历史,并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在美国也还是有很多人并不了解再制造。
问:贵公司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再制造业务有何联系?
目前,卡特彼勒已经把再制造带入到中国市场。我们在上海工厂的宗旨是服务中国本土以及亚太地区的客户。这个工厂供应零部件给部分在中国已生产的产品以更好地支持本地区市场。我们也依赖于其他国家的工厂提供某些产品。澳大利亚对再制造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为我们在这一区域和中国的工厂创造了业务机会。
上海工厂不仅为经销商和客户生产发动机零部件,同时也将这些产品运往海外的发动机再制造工厂。这是我们的中国再制造业务与全球业务之间的又一联系。
我们制造的产品越多,我们的客户就能够得到更多的便利,特别是对中国客户而言。事实上,我们与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之间有许多业务往来。他们拥有非常专业的工程团队,真正了解再制造,使用再制造,认同再制造的高品质。再制造帮助他们显著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我们相信,中国终将在发展中国家内引领再制造行业的发展,再制造产品将可以畅通无阻地在每一个市场销售。我们在中国上海的工厂可以助力提升人们对再制造的认知。当再制造产品可以销往世界各地,这对所有参与方来说都双赢的局面。
问:您能举例描述一下汽车再制造与工程机械再制造之间的差异吗?
汽车行业是以一般消费者为基础,而工程机械的客户是企业和专业客户。这是两者之间很大的区别。在欧美市场上,汽车和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都更为成熟,市场也很大。但是在中国,这两个行业尚未成熟,采矿设备再制造可能相对成熟一些。另外一个区别是,汽车行业中有许多第三方再制造商为整车厂商提供再制造产品,但是在工程机械和采矿领域,整机厂商都是自己再制造发动机和其他零部件。
我们刚才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您能比较一下美国和亚洲市场对待再制造的态度吗?亚洲市场上的这种态度是否正在发生变化?
说到亚洲市场,澳大利亚比较特别,它的产业发展像美国一样非常成熟,所以我们可以暂且撇开不谈。在亚洲地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再制造产业才刚刚开始。人们刚开始使用再制造产品,还在观望其质量并树立对再制造的信心。与之相比,美国已经使用再制造产品多年,其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然而,市场不成熟恰恰也意味着在亚洲发展中国家有很多发展机会。比如在中国,对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加的关注激发了对再制造的需求。随着消费者和政府对再制造获益的理解,我相信未来将涌现更多市场机会。
今年年初,卡特彼勒将可持续发展,加入“正直、团队、卓越和承诺”公司的核心价值。这也是作为一家企业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承诺,诠释了我们如何致力于去为我们的客户和社会服务。
问:我们之前谈到,在中国市场,必须对客户和经销商进行教育引导,除此之外,贵公司在中国发展再制造业时还面临过什么其他挑战吗?又是如何解决的?
这些挑战并不是中国市场所独有的。在大部分国家,客户可以自由选择再制造商品,通常是最终用户购买和使用,卡特彼勒也很容易从客户手中回收旧件。然而,在中国和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我们确实面临不少这方面的挑战。认知度是关键问题。由于不同产业之间对再制造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许多国家没有对再制造的统一定义,这导致在这些国家存在着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例如,在整机水平,有些公司会说整个轮式装载机是再制造的,但它不是。再制造产品主要指发动机、发动机零部件、液压元件、传动产品等,但不是整机。当前,我们正致力于给出一个全球通用的再制造定义,这也是美国建立了再制造产业委员会,以及我们与Nabil Nasr博士及其他中国、德国的教授们一起工作的原因,就是为了推出一个清晰的再制造概念,易于为人们理解接受。这正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
问:您能介绍下您自己吗?您当初是如何进入再制造行业的?最初吸引您的是什么?
我身兼两职:一个是负责全球矿采再制造,包括在美国的设施,以及服务全球客户,包括澳大利亚、印度和智利国家的客户。另一个是亚太地区的再制造,涵盖了采矿、石油、小型建设等所有行业。我热爱这个行业,它令人惊讶并极具潜力。每天我都能感受到我们的团队和我的努力对社会可持续性以及公司所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帮助用户获得更多利润。我们也乐于迎接挑战,愿意花时间在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等诸多国家与各行各业的人们一起普及再制造的概念。
过往,我们对事物的描述只有新旧两个范畴。但我认为是时间重新考虑这一思维方式,并开始可循环产品,如再制造、翻新改造和循环利用。这些都是容量巨大的产业,并日趋庞大。这是非常具有挑战的工作,我乐在其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