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叫泥笙,以前工程建设时用于挖泥的主要工具,在没有挖掘机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日前,在北仑新碶街道银杏社区文化礼堂,今年67岁的新碶街道沿海村村民贺裕雷,向大家演示了泥笙的使用方法。
贺裕雷正在展示他捐赠给社区的泥笙
“先这样用手握着往土里扎下去,然后90度旋转,再使劲往上一提,一块约20公斤重的泥就挖起来了。别小看这泥笙,能挖起50公斤重的泥块呢!”看得出,贺裕雷对泥笙很有研究。
贺裕雷20几岁开始就靠这把泥笙吃饭,带着它参加了算山海塘、北仑电厂、千亩岙水库等工程的建设,直到上世纪90年代挖掘机出现,这把泥笙才算“功成身退”。
贺裕雷说,这把泥笙已跟了他大半辈子。十几年前,老家拆迁,很多老东西丢弃了,幸亏当时他要用泥笙在新家挖一个化粪池,这才没有丢掉。
前不久社区筹建“海塘文化展厅”,沿海村老年协会的同志找到贺裕雷,想出钱买下泥笙展出用。贺裕雷一听,二话不说就捐了出来:“现在的年轻人都没看到过它,更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我孙女上大学了,回家来也问我这是什么东西?现在我捐出来,希望年轻人通过它了解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的事。”贺裕雷说。
村民顾云祥当年和贺裕雷一起参加过算山海塘建设。老顾说,别看这小小的泥笙,奥秘大着呢。比如说安装在泥笙下面这一段铅丝,许多人用工具也要好久才能装好,而且很容易断了。但让贺裕雷这样有经验的人安装,不用工具一下子就能装好,挖一天泥也不会断。
据了解,当年造海塘时,能用泥笙挖土,算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活了,会被大家尊称为“笙师傅”。贺裕雷就是个中高手,他用泥笙挖出来的泥,大小、形状很均匀,整整齐齐堆在那儿,看上去也漂亮。贺裕雷说,在造算山海塘时,他从早上6时干至下午5时收工,“一天做10个小时,差不多能挖5000块,总重约100吨的泥土,工作量很大。”回忆当年的艰辛,贺裕雷和顾云祥都很感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