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关于转型的思辨(图)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5-01-06 10:41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今天的中国社会,处于发展变革之中,经济中速增长成为“新常态”,来自于新兴产业、新兴技术、新兴业态浪潮般的冲击,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置身度外,或坚守、或转型、亦或随波逐流,不同的企业终将会有不同的结局。

今天的中国社会,处于发展变革之中,经济中速增长成为“新常态”,来自于新兴产业、新兴技术、新兴业态浪潮般的冲击,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置身度外,或坚守、或转型、亦或随波逐流,不同的企业终将会有不同的结局。

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关于转型的思辨

在任沁新看来,转型不是惟一的出路,但可以为企业赢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走过2014年,以实施三大战略为转型突破口的中信重工,实现了新产品贡献率超过70%、成套订单占比60%、新兴业务利润占比50%的目标,为其未来可持续发展打开了上升通道和充分的想像空间。

中信重工高端电液产业基地“智慧”雕塑墙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虽出身传统产业,却已然跻身高新技术领域,逐渐成为高端装备的研发服务型企业。

日前,我们有幸对话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沁新先生,分享了中信重工关于转型的思考。

在风起云涌的新技术革命时代,持续创新与变革,正是中信重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原因。

“打破固有的理念和习惯、脱离驾轻就熟的业务领域和运行模式,去搏取一个充满变数的未来,这是一个战略考量。”

艰难的抉择

任沁新开门破题:企业转型没有退路,势在必行。

每年7%左右的增长速度,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种常态。在这个新常态下,有一种现象我们必须正视:几乎所有产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任沁新分析说,产能过剩分几种情况,一种是一般性产能过剩,解决起来比较简单,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就可以见效;另一种是相对的过剩,由于短期内经济增速及结构变化、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导致产能出现过剩,随着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这种产能过剩会得到释放和缓解;第三种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这种严重的产能过剩正是我们今天面对的严峻现实。传统产业几乎无一幸免,其中也包括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这种大面积严重产能过剩现象,绝非靠简单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落后产能即能解决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已经付出了巨大努力淘汰落后产能,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今天的中国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资源支撑问题的原因。这种产能过剩会使商品价格长期在低位运行,社会平均成本上升,平均利润率下降,社会资本逃离实体经济,加剧企业的运营困难,进而侵蚀宏观经济肌体。

任沁新说,今天的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长期应对这样的局面。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节手段,促使转方式、调结构,但更主要的,还是要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供需关系,这些被调整的产业产能未必全都是落后产能,相当大一部分产能是过剩的先进或相对先进的产能。

任沁新举例说,这在世界其他地方已有先例可循。比如在本世纪初,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美国第二大钢铁巨头伯利恒亦轰然倒下——曾经对美国重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钢铁巨子悄然陨落,它的兴衰沉沦就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在这样的大环境当中,每个企业都必须警醒。不仅仅是落后产能需要淘汰,即便是拥有先进技术和产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同样也面临着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如何顺应技术潮流,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问题。

“转型不是产能摊大饼,不是简单的新产品开发。转型存在巨大风险,来自于技术进步的影响十分重要。”

中信重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机会”或是“陷阱”

任沁新说,在我看来,很多企业并不是不想转型。面对这个问题,企业的最大困惑是不知道往哪儿转。今天的转型不像过去的一些传统作法,比如扩大产能那样简单,也不像开发几个新产品这样容易。转型有风险,即“转型陷阱”。在几乎所有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今天,很有可能出现从一个严重过剩的产业转向另一个同样严重过剩的产业,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盲目转型可能造成产能过剩问题的更加深重,所以仅有转型的决心和勇气是不够的。

但任沁新认为,这还不算是转型的最大风险。对某些行业或企业而言,来自于技术进步对产业转型的影响可能更大。

他举例说,比如风电产业,增速器是一个重要的部件,据我所知,前些年很多企业纷纷上马了该项目。然而随着电机直驱直联技术的出现,一夜之间让增速器成为淘汰产品,多少企业甚至连退出的机会都没有。

任沁新认为,企业转型必须防止几种倾向,第一,从一个严重产能过剩产业转向另外一个,导致不良业态加剧;第二,则是一定要防止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今天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的出现,已经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程度,要避免盲目跟风,从而带来新的风险;第三,不能把转型庸俗化,认为开发几个新产品就是转型,结果是开发了一种产品同时增加了一部分产能。这就像摊大饼一样,越做资产越重、产能越大、包袱越重,更增加了转型的难度。

“第三次工业革命距离我们如此之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与传统产业具有极强的相通性。”

“守疆”亦要“破界”

转型要符合技术发展趋势,遵循技术进步的规律,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更要关注互联网、大数据、工业4.0、物联网、车联网、能源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要克服自身观念上的误区,要有强烈追逐新技术的意愿和意识。

任沁新说,转型的最大障碍在于自身认识上的局限性。比如近几年中信重工提出向电子电力行业跨界发展的目标。其实,这种跨界发展的提法,正是针对于思想认识上的禁锢与樊篱而言。从产品到服务,从机械到电子,从金融到实业......行业本无界,而所谓的“界”,其实是人为心理上的设置。工业有门类,但是并不是不可逾越的界限,不是封闭的壁垒。

他建议在转型中,思路要打开。首先不能自己囿于围城之中自闭。转型第一要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同时遵循技术进步的趋势。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不是被动的,而是要用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引领市场,创造需求,这是新市场格局的一个鲜明特征;第二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在中国的经济生态下,国家政策与产业发展仍然有很高的关联度。作为产业发展方向,必须要与政策方向吻合。以能源产业结构的变化为例,比如太阳能,不是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的比重过剩了,而主要是因为配套政策、基础设施、调节手段、市场机制需完善,而非产业本身,这种产业的发展与宏观政策有更高的关联度。第三,转型必须符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要钻研技术,吃透市场,读懂政策,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转型方向、目标和路径,任何脱离自身条件的转型都是无本之木。

任沁新进一步分析说,转型没有捷径,尤其是不能脱离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是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传统产业与新技术具有高度的互通、相融性。比如3D打印与重型机械行业相比较:3D打印的第一个特性是高端定制化,而重型机械产品单件小批,亦同属高端定制化生产;第二个特性,3D金属打印是激光熔覆技术,即用激光把金属粉末层层熔覆而成,与传统的堆焊原理相通;第三个特性就是成型方法,传统机械制造用减材法成型,比如铸锻件采用切削方法成型,而3D打印则采用增材法,用图纸定义产品形状,通过激光熔覆层层增材而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3D成型技术与传统加工成型工艺虽有区别,但相通相近。

任沁新说,3D打印的真正意义不是成型技术本身,而是为机械设计革命提供了一种可能。比如过去的铸造锻造件都是实芯的,存在耗材高、加工余量大、内质不均衡、精度差等问题。3D打印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机械设计的理念,比如可以把实芯状工件内部设计成蜂窝状,在保证机械性能的前提下,节材、节能,体轻、精度和成型率高,其应用十分广泛。

在任沁新看来,转型即需要研究这些新技术能否为我们所用?从而为一些传统产业带来革命。

“转型不是企业惟一的出路,不是万能良药。但的确可能为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中信重工高端电液产业基地核心集成电路板生产线。

转型驱动力

任沁新重点谈到了中信重工向电力电子产业的转型发展。他说:为什么要进入电力电子产业?对这个问题,到现在仍有很多人不理解,一个大型、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转向芯片、集成电路、功率单元、控制系统等电力电子行业,这个方向是否对路?很多人都在怀疑,企业内部亦有质疑的声音。

任沁新回顾说,刚刚开始的时候,来自各方的质疑声很大,这是在所难免的。大家知道中信重工曾是国家惟一定点的低速重载齿轮加工基地,传统的主机驱动是配套我们自己生产的减速机,在很多人看来,用变频传动取代机械传动岂非成了一个人用自己的左手打右手。

任沁新说,以变频传动和自动化控制作为跨界发展的突破口,是经过认真思考的。首先这项业务与中信重工的主业密切相关。中信重工是一个主机供应商,所设计、制造的主机通常都是回转类永久性设备,如提升机、矿用磨机、破碎机、辊压机、轧机、窑类等,要回转就要有传动。传统的传动方式通常是机械传动,而这种传动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变频技术的出现使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面临一场革命,变频传动就是靠改变工业电源的频率来进行调速和驱动,已经成为重型机械产业技术发展的趋势。同时,中信重工不仅是主机供应商,更是产品研制者,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对成套工艺和设备工况熟悉,我们拥有深厚的客户资源,通过传动技术的革命,可以实现主机的高效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如对大型矿用磨机实现软启动、慢驱、无级变速、Creeping(爬行模式)、FrozenCntrol(防物料板结模式)、双向回转等等,可适应设备的各种工况。又如,通过变频调速,矿井提升机可以达到每秒20米的高速垂直提升,这在机械传动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变频技术不仅节能,还可以发电。比如,把矿用提升机刹车和罐笼在下降时产生的势能变成电能,回馈给电网。第三,变频传动是实现主机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的软硬件接口,这正是未来技术发展和成套工艺控制的核心所在。

以市场需求为转型目的。无论怎样转型或者变革,任沁新说,一定是着眼于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更好更优的产品和服务。任沁新强调说,中信重工跨界进入电力电子产业定位是清晰的,主要专注于低速、重载、大功率工业专用变频领域。

“中信重工的转型一直在路上,不仅着眼于今天,更是为了未来赢得主动权。”

中信重工高端电液产业基地变频器功率单元调试系统

没有终点的起点

任沁新说,转型不仅仅是近期利益,更是着眼于未来,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积淀、厚积薄发的过程。中信重工“十一五”期间的三个转变,即工厂制到公司制、生产型到研发型、内向型到外向型,形成了“核心制造+成套服务”的商业模式,这为“十二五”的三大战略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十二五”递进升级三大战略转型提供了必然条件。从制造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从主机供应商向成套服务商转型;从本土化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2012年以来,更是进行了多项实施战略转型的重大部署。公司提出今后3年平均不低于3个“五六七”指标,即国际订单比重达到50%、成套订货比重达到60%、新产品贡献率达到70%。这些都是阶段性目标,仍然不能说我们已经完成了转型,未来的路仍很艰巨。

任沁新说,中信重工拥有主机带动、熟悉工况、前期技术积累等先发优势,叠加高端变频传动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才能具备与国外知名企业同台竞技,向高端智能装备研发服务商发展的实力。

多年来以极大、极重、集成为特征的中信重工,今天已经成为核心制造+成套服务的研发型企业,拥有核心制造+变频技术+智能化控制三张王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已是必然。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