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崛起 工业发展步伐加快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5-01-21 09:14   来源:国际金属加工网

自“十二五”规划开始,我国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加快我国工业由大到强的步伐。

自“十二五”规划开始,我国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加快我国工业由大到强的步伐。

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人、财、物等生产要素,还是产、供、销等经营环节,都有极大的改进空间。只有每个关键环节提质增效,装备制造业腾飞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技术监督局局长高鹰忠在大学本科时学的是机械专业,后来在法国接连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又长期从事经济、科技等领域的管理工作,对中国制造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他认为,当前“中国制造”还缺乏整体品牌效益,大量代工生产处于国际产业链中的低端,没有定价权、利润分配话语权,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个体自主品牌建设进程依然缓慢。总体上,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竞争力不高。

“要改变这种现状,中国急需全面打响‘中国制造’品牌。”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高鹰忠在一项提案中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国际经验可资借鉴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已经具备了完整的体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即使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部分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

不过,在品牌塑造上,“中国制造”能拿得出手的确实很有限。

“放眼国际,打造和保护区域制造品牌,一直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高鹰忠介绍说,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是,政府构建一整套“法律保护—先进标准—合格评定”制度体系,市场第三方机构按照先进标准体系开展品质认证。在这种制度推进下,“德国制造”、“美国制造”、“意大利制造”、“瑞士制造”等已经成为高品质、高信誉的区域制造品牌典范,抢占了大片市场和价值链高位,有力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崛起。

高鹰忠经过调研发现,国际经验完全可以借鉴。“通过建立先进制造标准体系,全面打造、打响‘中国制造’品牌,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务实管用之策,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推动质量提升及品牌创建的重要体现。”高鹰忠说。

高鹰忠认为,建立先进制造标准体系,全面打造“中国制造”品牌,应该按照企业主体、市场认可、社会参与、政府监管的总原则,由政府来构建“中国制造”标准、规则并加强监管,并不直接参加具体事务;各行业协会和具有一定优势的代表性企业联合制定先进的产品制造标准;市场第三方机构在企业自愿申报基础上,依据标准体系组织认证,最终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合力打造的制度框架和推进机制。

高鹰忠认为,立法上,应加快开展“中国制造”品牌相关法规体系建设,使其制度化、长效化;工作推进上,既要尊重企业自主决定,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又要充分运用标准、认证认可等职能手段,把“中国制造”作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一项重要载体来抓;组织保障上,应建立各部委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进“中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执行;工作互动上,各行业协会、优势企业、第三方机构要积极开展产品标准制定和审查认证工作,以此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高标准聚合力

高鹰忠认为,“中国制造”代表着国家形象,必须高标准高起点定位,把“中国制造”品牌打造成在市场与社会公认,集质量、技术、服务、信誉为一体,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区域综合品牌,使之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责任重大,更需要形成合力

首先,高鹰忠提出,要充分发挥标准在引领、规范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实施“中国制造标准提升工程”,构建形成“管理标准产品标准”的中国制造标准体系。可以参考卓越绩效模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等先进标准,制订“中国制造”管理标准,统一规范“中国制造”品牌在质量、管理、技术、服务、信誉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以优势、特色制造产品为基础,研究制订一批接轨国际的产品标准,抢占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标准话语权。

其次,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开展“中国制造”品牌试点。高鹰忠举例说,可以在高端制造、信息产业、环保产业、重点消费品等领域,以龙头企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产业集群为主体,加大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力度,引领制造业企业整体提升、更多更快进入国内外竞争市场的第一方阵。

再次,创新认证模式,打造“中国制造”国际美誉度。高鹰忠建议,一定要支持企业自愿申报“中国制造”认证,鼓励国内外高信誉认证机构开展“中国制造”认证,强化认证监管,加快推进国际互认,建立“企业自主申明第三方认证政府监管”的模式;建立认证担保金、产品质量违约金制度,明确认证机构、获证企业的连带违约责任,确保“中国制造”认证的权威性、有效性。

最后,高鹰忠认为,一定要加强政策支持,为“中国制造”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支持取得杰出贡献的“中国制造”企业优先享受我国扶持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优先参评中国工业大奖和中国质量奖;支持企业申请“中国制造”产品认证,对企业首次申请的直接费用,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支持“中国制造”企业拓展市场,对成套装备出口欧盟、美国和日本的企业,优先授予“中国制造”品牌标识权;在同等条件下,将“中国制造”优先纳入政府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等等。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