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科技部和环保部日前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4年版)》,包括107项技术装备,涵盖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8个领域。
“这将指导用户单位积极采购目录所列技术装备,提高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并引导社会资金和装备制造企业转向环保,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录》瞄准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提出的目标任务,以满足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控制为工作目标,提出了一批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装备。其中,大气类技术装备25.2%,水类23.4%;在应用领域上,涵盖市政、火电、钢铁、水泥、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
“与此前2011版目录相比,此次的《目录》新增了这几年新研制的治理效果明显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程度显著提高、具有明显节能降耗与协同处理效果的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可以说技术更先进,并具有一定前瞻性。”该负责人指出。
比如,在技术参数选择上,小部分技术装备以当前排放标准为依据,大部分技术装备的性能都高于排放限值。尤其是针对当前雾霾、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污泥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当前尚未引起行业足够重视,但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代表今后技术发展趋势的部分前瞻性技术也纳入《目录》,如正渗透、生态修复、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装备等。
近年来,我国环保装备快速发展,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自2011年以来,环保装备制造业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速,2013年全行业总产值3600亿元左右。在科技研发、新产品推广、重大装备制造及应用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2011版《目录》中,列入研发类共72项,此次修订后,仍保留在研发类的只有2项,其余均转入或合并到应用、推广类,说明新产品、新技术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应用,也验证了《目录》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当前我国环保装备产业的总体供给水平尚处于可满足现实需求的一般水平上,前沿技术研发不够,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的市场占有率仍在10%以下,造成环境工程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偏高,而且运行不稳定。”该负责人介绍说,从进出口情况看,国产装备出口始终处于起步阶段,而且集中在中低端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不强。反观国外,环保产业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技术装备的原始积累,高科技与环保产业的融合成为主流趋势,产业发展模式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输出技术,提供核心关键设备和零部件,产业利润率远远高于国内。
据介绍,2011年版目录主要的思路是通过研发来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最后公布的目录中开发类有72项,占比为67%,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由于缺乏来自用户群体最直接的环境需求,目录的高技术装备针对某些治污领域显得高高在上,很难落地,效果打了折扣。因此,今年《目录》注入了环境需求的引擎,把科技引导、产业化发展和供需对接结合起来,将使科技研发-示范应用-产业化-推广应用的良性循环贯穿整个产业链,迅速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