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湖南长沙,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和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一同启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项目”。这是中联重科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构建农业强国的时代实践,也是刚跨入农机领域的中联重科借助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东风,谋求快速发展、占领农机高端全系列装备领域的战略筹划。
共同愿景链接两大巨头
就在不久前,“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用“亩产千公斤”的成绩宣告了我国成功实现超级杂交稻第四期攻关目标。
农业生产是一个包括选种育种、耕种收作业、农产品加工等环环相扣的有机过程。高产水稻的科研过程中,离不开机械化的支持和帮助。而我国水稻在种植、栽培到收获、烘干等粮食生产环节受困于农机与农艺有效融合不足,水稻良种的效力得不到最大程度发挥。
就如袁隆平院士在当日的启动仪式上所述,“丰产固然重要,但是让农民朋友颗粒归仓、丰收粮食也一样重要。”
应运而生。2013年,中联重科农业装备研发团队与袁隆平领军的杂交水稻科研团队强强联合,启动了我国首个“国家杂交水稻农机农艺融合项目”。
合作期间,双方共同致力于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在农机农艺融合、水稻全程机械化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联重科不断升级水稻全程机械化系列产品,为农民兄弟提供了高性能、高效率、技术领先的农业机械,实现了收获水平和收获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袁隆平进一步指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发展,促成农机与农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能够切实帮助农民不断实现高产丰收。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则表示,粮食问题是中国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这也是中联重科等中国农业机械企业的使命所在。
奋力前行耕耘市场需求
中联重科在农机领域奋力前行的另一动力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潜在需求。
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透露出的信号显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等多个改革政策将发布。这意味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将加速进入快车道。
中国农业大学宋建农教授认为,中国地域广阔,地理气候和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当地情况的、满足广大农民要求的农业机械,将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
宋建农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举例说:“目前,一些国外农机品牌也有自己的育秧播种设备,其工艺精湛、自动化程度高,但价格贵,且这些生产线主要是针对常规稻和普通杂交稻育秧播种技术,并不能满足我国水稻机械化需求。”
“杂交水稻超高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项目”的启动也因此被视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上的重要实践。
湖南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表示,农机农艺融合能为粮食丰收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实保障,二者有效结合,将会促进粮食高产丰收。杂交水稻超高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项目以“百千万”工程为搭载平台,将为湖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更为有力的支持,进而为国家现代农业建设实现新跨越、为湖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积极效应彰显使命价值
中联重科迈出的这重要一步也是其抢占农机市场制高点的重要动作。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2015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4000亿元。这预示着,走在“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前列的中联重科将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事实上,融合发展的积极效应已经开始彰显。
目前,中联重科已形成从育秧、土地耕整、种植、田间管理到收获以及后处理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特别是其结合高产水稻农艺特点而设计、开发的拖拉机、插秧机、收获机以及烘干机等系列产品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充分满足了国家对高产水稻栽培、种植和收获的要求。
以中联重科的SBL-280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为例,该设备可一次性自动完成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各道程序,且种子破碎率不到2%。在收获机械上,中联重科新推出的“谷王”PQ45、PH60两款水稻收割机,分别针对南方与东北水田研发,是国内首款静液压水稻收割机。
在其他农业生产领域,中联重科也成绩斐然。2014年,中联重科“谷王”TB60小麦机销量达到一万多台,接着进行了26项技术改进,使其更适合大中型农场、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消费群体。
中联重科农机板块负责人表示,此次融合,必将成为国内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新样本,进一步巩固中联重科在农机行业的领军地位。
“因为国家责任,必然奋力前行;因为潜在市场,必有硕果出现。”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则看得更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