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下旬起2015年各地“两会”进入密集开会期,截止目前,除吉林、广东、海南外,全国28省份的省级“两会”已陆续闭幕,2015年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陆续出炉。窥一斑而见全局,从各地两会的拼图中,或许可以展现未来一年的新趋势。各地的“两会”召开究竟透露出哪些信息呢?又有哪些让我们为之兴奋的消息呢?下面就和笔者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带一路”继续升温
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成为地方部署经济发展的抓手。浙江省“两会”期间,浙江省省长李强就明确表示,将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积极推进全省沿海港口、义乌国际陆港的整合与建设,加强江海联运、海陆联运体系建设。
广西也提出将要抢抓机遇,主动参与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港口合作网络和临港产业带,推进港口航运和产业合作,加强海上互联互通;抓好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陕西将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统筹推进招商引资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继续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积极探索内陆自由贸易新模式;进一步健全各种合作沟通机制,大力开展全方位的国际交流往来等措施,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除此之外,新疆、云南、贵州、内蒙古、山东等省区均把“一带一路”设置为2015年地方加速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并且积极纳入地方施政目标。
有业内专家认为,“一带一路”总体方案涉及行业广、产业链长,这将对处于改革深水区的中国经济挖掘出更多、更具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大有裨益。
扈志亮称,地方发展“一带一路”将从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融资渠道开始。基础设施建设有益于地方稳增长,而完善投融资渠道将激发企业活力,有利于提高地方经济的景气度。
京津冀一体化迎落地机遇
今年北京、河北、天津三地的两会上,“京津冀协同发展”均被写入三地政府工作报告,北京更是将这一工作列入7项重点工作之首,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首要强调,“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在疏解措施上,北京提出首先要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把通州城市副中心以及周边多个新城作为发展重点,强化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撑,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环境,尽快建设成为优化城市布局的重要载体。再者,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平台,推动企业对接区域产业项目。
天津方面则有望借助自贸区战略,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经济实体、壮大融资租赁业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河北则有望借助和北京联合冬奥会的机遇,进一步加快两地之间的连接。在交通、生态建设、产业对接协作、城市空间布局方面加快合作步伐。
“改革”成热点
承接过去一年的锐气,改革成为“地方”两会中的热词。在28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了今年的改革重点:国企改革、财税金融改革、农村改革、价格改革是四个被提及最多的领域。而这些省份在谈及改革时,无一不提及国企改革。其中,“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整体上市”、“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是各地推动国企改革的关键词。
财税金融改革也是各个省份都提及的领域,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发展民营银行、深化投融资体制等是其中亮点。而"三农"问题向来是各省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8个省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农村改革均未缺席。"农村集体产权"、"林权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土地流转"等是其中的关键词。
此外,物价保持低位为价格改革创造了空间。因此,多数省份在今年改革重点中都提及推进价格改革。尤其是水、电、油、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也是今年改革重点。可以预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这些标志性的改革将扮演重要角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