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他提出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 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重工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表示,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给我们装备制造业企业增添了巨大的发展信心。
中国制造面临着一个艰难转型
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曾对媒体表示,在时隔150年之后,2010年中国重又占据了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但我们是制造业大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发展还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亟待突破。另外,我们还应该有一些重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制造业在规模上早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存在着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今年春节期间国人在日本争相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就让中国制造业相当尴尬。
从宏观经济背景看,专家分析,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新常态,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速今年回落至8.3%,创五年来新低,工业发展已到了爬坡过坎儿的重要关口,新常态倒逼工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选项。
因此,在此次人大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正是为了解决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重要举措。其主要内容是: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实现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倍增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那么,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集团之一的潍柴集团,在经过超越半个世纪的发展,经受了近十几年来国企改革的洗礼,面对着中国工业又一转型关头,做了哪些思考和准备?
谭旭光:潍柴未来的出路在新的转型升级中孕育与具象
在今年的两会上,山东重工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在谈到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认识时说,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是总理报告中提出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必须要破解的课题。他认为,国家推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一大利好,我们的转型升级步伐将会大大提速。
谭旭光表示,潍柴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转型升级,未来的出路也在新的转型升级中孕育与具象。
了解潍柴历史就不难看出,企业抓住近十年来中国改革大潮和中国装备制造业大发展的机遇,以2004年潍柴动力上市为契机,对具有半个世纪历史的老国企进行了深度改革。2005年,潍柴吸收合并湘火炬,整合了垂直产业链上的优势资源,确立了以“打造整车为导向,拥有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一极”的企业愿景。
在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潍柴始终坚持以产品创新作为企业生存的基石。最近十年间,是中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阶段,也是中国汽车技术和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关键时期。潍柴动力作为中国最早的大马力柴油机品牌,将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全部投入到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中,不仅保持了潍柴动力发动机市场占有率长期处于行业第一;而且建立了完整的重型发动机产品系列,车用发动机排量从2L覆盖到13L;并先于国家排放标准公布前就研发出达标国三、国四、国五的产品。
创新驱动不仅让潍柴在最困难的时候生存下来,而且快速成为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目前,潍柴全球发动机保有量为400万台,生产发动机功率范围达25-10000马力,年生产柴油机能力2亿千瓦,潍柴动力应用范围遍及卡车、客车、工程机械、船舶、发电、农用等多个装备工业领域。
潍柴旗下的发动机业务逐步从陆上动力向全系列、全领域、绿色、通用动力转型,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排放标准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新能源动力和船用动力均取得快速发展。通过并购德国林德液压,打破了国外在液压领域的技术垄断。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了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目前已拥有发动机、工程机械、商用车、变速箱四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全球领先的发动机产品试验中心。
近年来,潍柴集团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增强竞争优势,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多元化、创新型、开放式的企业集团,努力从一般技术向核心技术转型;从制造型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从投资驱动向投资消费双驱动转型;从国内发展向全球整合转型;从产品经营向品牌运营转型。
潍柴已在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先试一步
2014年,制造业高度关注了德国工业4.0,显示了升级转型已成为业内的共识。业界分析认为,“中国制造2025”可以称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即借鉴德国版工业4.0计划,对我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
据权威人士介绍,在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工信部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这个规划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两会期间曾向媒体表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德国工业4.0和我们前期提出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异曲同工,即将来智能化的设备、产品之间,通过有线无线的通讯方式能够连接在一起,实现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关键。
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集团之一的潍柴集团,在深度领会国家政策导向、紧密跟踪世界产业发展趋势上,一向都是甘为人先,大胆创新。
与企业规模、产品和市场规模同步成长的,是潍柴很早就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传统制造业的影响和创新作用。在近十几年潍柴构建的科研机构和中心,采用了大量的电子计算机设备,应用于产品的研发、制造,以及销售领域。目前潍柴拥有一系列功能齐备的现代化试验中心,包括五轴动力系统总成试验台、高压共轨油泵试验台、三高环境试验舱、CVS全流测试系统、摩擦试验机等实验中心,可进行动力系统总成、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及其他零部件的试验。同时潍柴拥有完备的中试车间,配备世界一流中试设备。这些设备都是在计算机控制下运行的。
随着潍柴事业的急剧扩大、产品品种和供应链条的丰富化,企业在五国十地建立了研发机构,先后在国内成立了潍坊、上海、扬州、杭州和重庆五个研发中心,在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都设有研发机构;目前潍柴拥有的研发人员、销售及服务人员更是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在研发、销售、服务呈全球化状态后,用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制造技术的结合促成潍柴创新的又一次飞跃。
2015年新年伊始,潍柴就在制造业先声夺人:1月7日,在北京壮观的奥体中心,推出资源共享、共赢发展的“智慧动力平台”(POWER+),融合了全新的、开放的潍柴运营、潍柴技术、潍柴品质、潍柴服务等智慧结晶,实现了全球资源更好的整合、技术市场化转化速度加快、产品品质固化、服务质量优化,满足广大客户高效率创造价值需求。这是潍柴把握住新技术革命的命脉,将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力作!
潍柴将全新推出的开发平台命名为“智慧动力平台”,蕴含着将传统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而成的智能化制造能力。据悉,潍柴智慧动力平台包括潍柴WOS运营系统、全球研发共同体、优选的全球供应链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会员制专属服务等四大系统,分别为客户提供高效的运营体制、强大的技术支撑、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供应链集群、完善的服务保障。在这样一个智能化制造平台里,技术、管理、制造、销售与服务等不同内容,再也不是互相割裂、独立运作的体系,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管理,形成一个同步进行、资源集中、高效运行的工作平台。
基于智慧动力平台,潍柴加快先进技术转化速度和效率,开发出更智能、更环保的动力系统产品。在重卡动力领域,潍柴推出两款蓝擎动力Ⅳ代和两款“心动力”Ⅲ代产品。其中,“心动力”Ⅲ代WP6系列产品是中卡动力省油的新标杆,WP7Ⅲ代系列产品成为轻量化重卡车型的首选动力。平台的升级和技术的创新,延续了潍柴WP13上市发布的步伐。在工程机械动力领域,潍柴推出WD10 、WD12、WP2.7三款新品,不仅反映了潍柴对潜在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和响应速度,更彰显了潍柴深耕工程机械行业的实力。在客车动力方面,潍柴推出了中型车金牌省油动力WP6、大型客车经典动力升级版WP10、BOSCH系统燃气动力WP7NG共三款客车专用动力产品,体现了潍柴客车低速动力产品低转速、大扭矩、省油的特点。
两会闭幕后,“中国制造2025”的神秘面纱即将揭开,资本市场已经看到其中存在的巨大商机,并预示龙头企业将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推进制造业企业的重组整合,中国制造业整合大潮开始涌动。有市场分析家预测,“中国制造2025”将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更多的创新动能、智能基因;而当前A股市场上具有创新能力、进行智能转型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将会受到资金的追捧。由此看出,一向受到资本市场青睐的潍柴动力,在中国工业发生又一次大转型时,已经内生出继续创新的实力。
正如山东重工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在两会向媒体表示,我们会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在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力争成为先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