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我们主任,我们这些老铸造人都佩服得很,可是我们车间的大拿!”
“这几年,我们车间废品率和成本控制都降到了最低。”
“我们主任年纪不大,但是做事特别细心,员工的事,他总会记在心上。”
……
在走近全国劳模——滨海铸造厂车间主任张敏之的过程中,和车间员工聊起来时,大家不约而同地为张敏之点赞。
80后的张敏之,自毕业后来就进入潍柴铸造,一晃11年,这11年里,青春在铸造的火炉中熔炼,年纪轻轻的他,已是潍柴集团“劳动模范”、潍坊市“富民兴潍”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等多项荣誉的获得者,今年又喜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成为潍柴近70年发展史上的第8位全国劳动模范。
熔炼技术顶呱呱
作为发动机生产的第一道工序,铸造可谓至关重要。但是铸造的工作环境,也常常让新入职的员工们望而却步。
2004年,24岁的张敏之来到了老潍柴的铸锻厂实习。尽管已经在一些大型铸造企业里实习过,他还是被老潍柴的铸造环境和工作条件吓了一跳。当理想与现实不一致时,张敏之也很苦恼,也曾萌生过退意。
“书上一句话,车间好几年。”师傅的一句话,让张敏之警醒。理论和实践差距很远,自己还要在一线好好磨练,实习不到一个月,他就一头扎进车间,从头学起。铸件的材质、铁水的浇铸温度……都让这位新入职的大学生研究上一段时间。
实践出真知,在一线的这段时间,丰富了张敏之的学识,也使他在熔炼技术上崭露头角,担当起了负责车间工艺员的重任。在张敏之的眼里,经过几千度铁水浇铸而成的铸件,都是一件艺术品,需要精雕细琢,用心对待。
随着发动机国家排放标准要求的提高以及节能要求,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对发动机关键铸件的材质及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蠕墨铸铁作为一种新型的铸铁材料也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热点,其抗振、导热及铸造性能良好,塑形和耐疲劳性能更优,为高性能发动机的开发提供了保障。但是蠕墨铸铁的蠕化工艺要求严格,2010年到2014年,在张敏之的带领下,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并优化原铁水化学成分、电炉熔炼工艺、喂线工艺,规范出铁及浇注工序等,工艺水平及工序保证能力均得到提高,蠕墨铸铁熔炼工艺具备批量生产条件:抗拉强度稳定在430-510MPa,蠕化率稳定在80%以上,具备国内一流水平。
成本控制做到家
张敏之人如其名,细心而有耐心,做事条理分明,在成本控制上展现出了他的特长。
车间的原辅材料、动能消耗、备件消耗等财务维度指标管理难度大、任务重,经过一年努力,2014年,张敏之组织建立了“熔炼车间成本预控后台管理系统”,既解决了现存问题,亦能预测滨海铸造厂吨铸件成本,实现了消耗过程的全程可控。
产品工艺方面,张敏之组织车间技术人员对新老产品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优化:“优化熔炼工艺,降低中速机系列毛坯合金加入量”、“改进重潍柴200/250机体熔炼工艺,降低铸造成本”、“优化重潍柴200/250缸盖熔炼工艺,降低合金加入量”等五个项目,全年节约成本上百万。
熔炼车间采用电炉熔炼,最主要的成本就是电能。依据企业电价“尖、峰、平、谷”阶梯规律,车间采取错峰熔化的措施,即在电价最便宜的时段进行大功率的开炉化铁,等电价由“谷”变“峰”时转入小功率的保温,尽最大可能降低铸件吨均用电成本。由于电价的“谷”为早上5:00-7:00,每天早上张敏之都要驱车30多公里赶在5:00之前到现场。由于措施执行得当,2014年铸件吨均电费消耗由2013年的653.92元降低为 587.28元,下降10.92%。
与成本直线下降相对应的是车间废品率也直线下降,两项指标均达到历史最低点。
MAN机作为潍柴重机的战略产品,自2011年开始试生产。滨海铸造厂成立后,MAN机机体产量逐步增大,由试生产转入正式生产。但是,由于以前铸锻厂从未生产过如此大吨位的球铁铸件,加之工艺不够完善,铸件出现夹渣、缩松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出现批量的报废机体,造成较大损失。张敏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与设计人员沟通,凭借深厚的技术经验,给设计人员提出合理建议;与车间技术人员讨论,不断优化各类元素与各种合金的工艺参数;深入生产一线,观察每一道工序,查找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创新,在2014年引入潍柴铸造历史上最大的30吨铁水包,将生产工艺由原先的两个浇口箱、两包浇注改为一个浇口箱一包浇注,不但加快了生产节奏,更保证了铸件的性能。现在,MAN机体已经实现自制,外观、性能等各方面均满足技术要求,就连苛刻的MAN公司派驻大机工厂的建造师都对滨海铸造厂的MAN机体赞不绝口。
车间管理人人夸
张敏之说自己是从车间里摸爬滚打的,对车间的管理工作摸得比较清。如何实现一个车间高效运行,提高产出效率,他觉得很简单,做好作业指导书,按流程办事,规范操作,“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标准”。
但是如何让标准成为习惯,“人”的因素则是最重要的。作为车间主任,张敏之在车间管理上总结了几条规则,一是千万别忽视员工和员工的关系,员工关系融洽了,工作才能协作好;二是车间管理上,要把指令性工作和命令性工作区分,掌握好度,100%的工作能达到120%的效果;三是要多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
2013年,从潍柴原铸锻厂搬迁至滨海铸造,工作环境和条件有了大幅度的改观,用张敏之的话说,现在的铸造水平,已将同行业甩了几条街。
利用这样的机会,张敏之也好好地把员工的更衣室规划了一下。宽敞明亮的更衣室里,远离了铸造的味道,成了员工休息时间的最爱,看看电影、玩玩游戏、聊聊天,有着家一样的温暖。
说起员工的事,都是一些细细碎碎的小事,但是就是这些小事,在张敏之眼里都是车间主任要做的大事,做好了这些事,才能保证车间运行这样的大事。
张敏之有一个记录本,上面记录着车间每一名员工的家庭、身体、生活情况,谁家孩子上学了,谁家的老人住院了,他都亲自询问一下,“我们班员工的事,我们主任比我都清楚,”熔炼车间班组长徐玉强说。
在熔炼车间外的过道上,有一条醒目的标语:“你已进入工作现场,请牢记家人嘱托”,就是这样一条标语,让张敏之想了好久,安全是第一要素,怎么能让员工警示又不反感?
为此,在每位员工的工作区域里面,张敏之都让人配上员工的全家福,并让家属写上温馨的话语,嘱托家人工作时一定要将安全记心上。这样的方式立竿见影,车间里一没有抽烟的,二没有玩手机的。一位老师傅以前干活经常走神,现在有了这张“监视图”,他说一换上工作服,就看到妻子孩子瞅着自个,干起活来也格外小心。
正是因为真正把员工放在了心上,车间管理工作才春风化雨,张敏之,这个80后的车间主任,也获得了新老员工的尊重。
“我们车间里火花四溅,裤子经常烫几个洞,主任看见了,就把自己的工作服拿出来给我们。”
“滨海这边交通不便,有时候家里有急事,主任就开车把我们送回去。”
“我们的主任,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把工作做到了员工心里。”
走访中,员工们打心眼里为张敏之点赞!并为他获得全国劳模荣誉称号而感到高兴。
而张敏之却很低调,面对全国劳模的光环,他说,只是因为自己站在潍柴这样的舞台上,代表这个企业,代表这个企业的员工,来领这样的一个奖,而自己所做的一切,仅是对岗位的一种责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