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在《工业互联网中国峰会》上就“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个重要战略文件,解读了他们的内涵、范围和重点。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
王鹏表示,“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关于下一阶段产业发展、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文件。这两个文件应该目标差不多是一致的,都是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转型,但在范围和重点上稍有差异。
一个驱动、两个转型
《中国制造2025》强调的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从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范围限定在制造业和跟制造业相关的这些服务业。“互联网+”范围则更广,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服务、能源交通等等,尽管有差异但是基本理念是一致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要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加快与各行各业,加快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的发展。
从国际上来看,近几年来提了很多种新的概念和战略,包括GE公司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包括近期讨论很热烈的“工业4.0”,加上中国提出来的《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这些提法反映了大家对现在整个产业变革的一些认识。这四个战略或者这四个提法在基本理念上非常一致,就是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到底讲什么?
针对工业与互联网结合,王鹏总结出“一个驱动、两个转型”。一个驱动,是指用互联网技术去实现创新驱动。两个转型对于企业而言,一个是智能制造的转型;一个是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前者因为我们的企业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数据越来越海量,客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样的信息技术,去改造我们工业体系,去建造一个智能工业的体系和结构的话,我们就无法适应未来的竞争。
第二服务型制造,从全球来看制造业的服务化已经是一个很明确的方向,所以我们在座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家,可能未来你们要面对的报表,中间可能有60%、70%来自于服务的环节。所以向服务的转型,推进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应该讲也是一个重点。
大企业需在思想上破除传统
王鹏认为,我国大企业一直在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的发展理念、传统的组织结构,用完全革命性的、变革性的思维去拥抱新的生产方式,是非常难的。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在理念和意识上要重视“互联网+”。
“中国古话讲胜人者力、胜己者强。我们的制造业要由大变强,每个企业要成为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胜己者强,要超越自己,你如果不能战胜自己过去的那些不足,不能顺应最新趋势的发展,你无法顺应未来的变革”,王鹏说。
大中小企业应强调商业模式创新
过去的工业革命,可能是某种技术或者某几项技术做主导。在今天这一轮变革中,王鹏认为,商业模式创新特别重要,虽然不能断言它就是主导,但应该得到更重份量的重视。
他指出,大企业应优化组织结构,重构流程,重新审视产品和服务,最终打碎、重组、组合,产生化学反应。通过商业模式创新、通过网络化协同的创新,真正的让企业发展,最终让整个国家产业的发展具有动力和活力。
中小企业在这一轮创新当中机会很大。互联网是开放的、共享的、互动的、甚至免费的,创新的各类资源要素更容易获得,大大的降低了我们创新的门槛。中小企业更有机会获得快速而优质的增长,中小企业在这个方面,未来会看到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成为快速增长的巨人,实际上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
工信部在鼓励工业云平台的建设,未来中小企业会大量的去使用互联网平台所带来的资源和要素,这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回归“守夜人”角色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作为政府下属研究机构,一直在做“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研究支撑工作。在国家如此宏大的战略下,政府究竟应起什么作用?
王鹏说,“互联网+”时代信息海量产生,每天不断有新模式、新业态、新企业出现,这么复杂的局面,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去主导这样一个进程,而应该回归“守夜人”的角色。
具体而言政府应该做一些什么呢?
第一,指引方向。但不是指引具体的技术方向,而是引导整个社会向互联网深度融合、跨界应用。重视而不是指出每一条路怎么走。
第二,政策支持。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各方面政策来支持互联网创新,支持各种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当然这种政策未来更应该是普惠的政策。
第三,引导以企业为主体来制定标准。“互联网+”的发展没有标准是不行的,政府应该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主体是什么呢?标准还是由企业、产业界来主导、来制定。
第四,营造健康发展环境。由于“互联网+”发展并不都是美好的。比如数据安全保护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伪劣产品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做好法律的完善。政府能够营造好的环境,就能够推进整个“互联网+”健康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