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远洋交往史中,福州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与广州、扬州并列为唐代三大贸易港口。近现代,福州港是中国最大的茶叶输出港,也是我国率先开放的口岸之一。我们的采访就从坐落在福州马尾区马限山附近的马尾造船厂开始。
马尾造船厂创造了中国近代造船史上的多项第一。荣耀属于过去,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厂,为了摆脱水深制约,已经启动了整体搬迁工程。马尾造船厂负责人告诉我们,造船厂以中小工程船舶为主,产品主要出口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将直接推进船厂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预计2016年新的船厂全面竣工投产后,这里将成为集高技术、高效益、低能耗为一体的工业示范园区。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福州市正谋划一盘更宏大的棋局。“福州市被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建设迈步、福州新区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福州迎来了3大战略机遇期叠加的大好阶段。”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忠勇说。
黄忠勇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福州市就勾画了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蓝图,首次提出加快建设以吸引外资为目标、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如今,借助3大战略机遇期,福州市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东进南下、沿江向海”步伐,发展重心由“江”趋向“江海”,全力打造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
发展首先要解决短板问题。福州市工业起步较晚、底子差,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网络体系不完善。黄忠勇说,为加快交通枢纽建设,福州市正加快整合沿海港口资源,不断提高港口公用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升核心港区公用航道等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福州市江阴港码头,福州市江阴港工业区管委会综合处处长林秉梁介绍说,“这里已经建成5万吨级兼10万吨级集装箱船泊位5个、10万吨级煤码头1个、5万吨级化工液体码头1个、1.5万吨级滚装码头1个,在建的还有2个5万吨级化工液体码头,它们都是服务福建周边地区和中部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重要出海通道,也是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港。”
林秉梁说,港口发展很快,2014年江阴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万标箱,今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增幅达16%。随着江阴港铁路支线正式通车,江阴港辐射江西、湖南等内陆腹地的“海铁联运”模式正在形成。不久前,江阴港区还迎来G6联盟欧洲线集装箱船舶“美国总统勒哈佛”轮的首航。这是福州港直航欧洲的唯一航线,为福州港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辟了新的快捷直达通道,也为省内其他地区以及内陆其他省份通过海铁联运、支线网络、陆路运输等方式,经福州港直达欧洲增添了便捷的海陆通道。
依托江阴港,江阴港工业区从一个交通闭塞的半岛渔村蜕变成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兼具化工液体和散杂货运输的大型国际深水港区。在港区东部片区,江阴国电二期年底前可望动工,福耀江阴工业园、银河国际汽车园正在加快建设。西部片区总投资70亿元的中景石化科技园一期工程首套装置今年8月底可建成试生产,已投产的东南电化、耀隆化工、天辰耀隆3个企业也在谋划推进二期工程,园区正在向千亿元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迈进。
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加快建立,直接带动了福州市“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脚步,进而推动整个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逐步摆脱低端产业模式,向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迈进。
在记者采访结束后,黄忠勇就赶去参加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与荷兰帝斯曼公司的项目签约仪式。他说,该项目全面投产后,申远己内酰胺总产能将达到年产10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锦纶聚合和锦纶纺丝生产基地,对增强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将产生很大影响。
“引进来”与“走出去”在推动枢纽福州加快形成的同时,也锻造出海上福州的崭新格局,海洋渔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等海洋产业体系正在使福州成为海洋经济强市。在国内首家以“海产品”为主题的线上交易所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交易所主席助理周建说,交易所2014年1月上线运营,是福建省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项目,也是首批18个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之一。
周建说,自上线运营以来,交易所已发展87家会员企业,实现11大品类海产品线上交易。其中,绑定银行客户36家,顺利实现与境外国家开展海产品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未来年交易量预计可达1000亿元。“5年内,这一市场将实现既辐射东南亚、又辐射东部地区,成为大陆、台湾地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产品进出口通道。”周建说。
枢纽福州、海上福州建设加快了福州市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提升了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影响力与带动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