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交通和城市外交通发展遵循完全不同的规律,但国内很多地方,城市内交通和城市外交通是同一个部门负责的,并且按照相同思路建设,结果导致我国很多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还处于中期,交通拥堵已经到了晚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近日在“2015(第四届)国家城市发展市长论坛”上表示,我国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思路有很长一段时间受到了误导。
“睡城”通州
在上述以“城市价值再建与产业重构”为主题的论坛上,不少与会专家都就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发表了看法,纷纷建议:通过合理选择提升城市价值。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说,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不能再走先拥堵、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应该要有创新,有科技含量,应该走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要有超前性和科学性。
据悉,不同交通方式占有的道路资源是不一样的,私家车占用的交通空间是自行车的20倍。仇保兴认为,城市内交通的思路应该是用有限的交通空间,满足最大的出行需求,所以不应该不断拓宽道路,不应该选择支持发展私家小轿车的模式,而应该选择支持发展公共交通,提升城市的价值。
《瞭望》新闻周刊副总编辑王军举了北京的例子:北京经历了“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北京市通州区现在有130万人口,而通州区仅是这130万人口中绝大多数人睡觉的地方,这些人大部分每天要进城,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可喜的是,北京过去10年一直在推多中心的布局,城市不能只有单一中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