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新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00年无锡高新区成功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10年正式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1年底国家环保部批准无锡高新区开展生态文明试点园区建设。被列入试点以来,无锡高新区将“生态城”建设作为基础,通过持续保持和发扬“高科技产业城”的领先优势,充分挖掘“旅游与现代服务城”的发展潜力,全力完善城市综合环境、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重点打造再生水回用、绿色建筑和“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亮点特色工程。
绿色建筑,铂金斯
匡笠
推进绿色发展 严守“生态红线”
无锡高新区将严格执行省政府颁布的《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制定并印发无锡高新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编制区级生态红线区域规划,从规划源头和土地供应阶段把好生态红线控制关。保持对低效高耗行业整治高压态势,先后关闭整治“小化工”企业21家、“三高两低及五小”企业172家、“沿湖”企业5家。提升企业绿色运营水平。
无锡高新区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00多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约20家。及时向社会公开全区350余家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并与银行、银监等部门实行信息共享。单位GDP综合能耗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4、全市平均水平的1/2,单位投资强度、产出规模等均跻身全国开发区的第一方阵。“十二五”末,主要污染物累计削减率:化学需氧量38.19%、氨氮23.29%,重金属铅87.57%,镉100%,总铬78.82%。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卡特彼勒公益林揭牌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无锡高新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59家企业完成VOCs(挥发性有机物)提标,联网VOC在线监控企业近20家,建成大气自动监测站6个。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划定禁燃区范围,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窑炉88台。2家水泥企业均完成除尘设备改造,达到排放新标准。“十二五”累计投入“治太”资金约12亿元,污水处理能力从22万吨/日提高到30万吨/日,新增污水管网106公里。全区III类水体达标率为62.5%,达到现代化考核要求。锡东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在全市率先实施街道园区层面水环境补偿制度,将区域内部河道监测断面加密到42个,定期发布水质通报。
同时,组织开发危废RFID管理系统,为每一件危废配备电子标签,形成从产生、库存、转移运输、处置全程电子监管的管理体系。目前全区62家产生单位、2家处置单位均已纳入系统,累计完成1500吨固废的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四部委(环发2012140号)文件,开展第一批30余家工业场地摸底调查工作;完成晶辉表面公司等一批场地调查评估及修复工作。
污水处理厂
实施生态示范工程
无锡高新区2013年入选国家首批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吸引了5大分布式屋顶电站项目签约,完成并网发电17.49兆瓦,在建2.03兆瓦,近期开工建设28兆瓦。“十二五”新增中水管50多公里,再生水供水量增加到3万吨/天,用水量达2.4万吨/天。无锡高新区再生水回用体系已由“点对点”发展为“点对面”,用途向工艺用水、办公研发用水等多个领域扩展。
2015年完成节能建设239万平方米,完成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面积87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4.5万平方米。完成绿色建筑标志项目建筑面积154.78万平方米。全区完成建筑能效测评标志项目13项。
2011年新安街道在全市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2014年扩面至6个街道17个小区。累计配置餐厨垃圾专用车9辆,室外分类收集箱(桶)近4000个,室内分类桶5万余只。万科东郡、长江国际社区被列为全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四个街道编制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累计建设“两型社会”示范街道1个,示范社区26个、示范学校17所;创建国家级绿色社区1个,省级绿色社区23个、绿色学校21所;ISO14001认证社区9个、认证学校5个。
创新生态文明制度
今年,无锡高新区将密集出台一批环保规章制度,环境监管实施网格化管理,将全区按照区域化、功能区级、基础级三级分为442个网格,其中一级网格长由街道“一把手”担任,真正做到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与此同时专门划拨网格员津贴,按工作绩效予以发放,真正建立一张环保管理“动网”“活网”。转变工作思路,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核心,对于区内1200余家重点企业环保管理情况进行系统性的“体检”,明确企业水气声渣排放情况,促进企业完善环保应急方案,建立起全区污染源“一企一档”动态管理数据库,为全区企业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提供有力支撑。近三年新增参保企业122家,评估企业167家,实现化工、电镀、印染等高风险行业保险全覆盖。
及时调整区级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成员单位联络员队伍。加强对全面工作和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分解落实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强化制度,部署协调,检查督促。各功能园区、街道和有关部门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职责分工,强化推进举措,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全区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编入年度工作目标,财政资金保障到位。健全考核制度,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生态文明建设定期报告制度。加大考核力度,规范问责程序,把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与各级领导年度实绩考核与任免挂钩。鼓励引导各园区街道、企业、环保公益组织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十二五”环保投入占GDP4%以上,下达争取各类环保补助资金近千万元,撬动社会环保投入近20亿元。
热门推荐